艺术欣赏心得(八篇)

发布时间:2025-09-01 08:12

欣赏艺术作品,让心灵得到滋养 #生活乐趣# #生活艺术# #健康生活艺术# #身心健康艺术#

篇一 :《艺术欣赏》学习心得

《艺术欣赏》学习心得

艺术欣赏能够给人的精神带来愉悦,使我们对生活充满激情,解老师从古希腊神话讲到我们的现实生活,从贝多芬的《月光曲》到马克西姆的《出埃及记》,让我们现场感受音乐的魅力,感受不同音乐带给我们的感受,通过对解老师《艺术欣赏》课程的学习,让我对艺术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艺术本身最大的价值就是被欣赏。艺术是人类的一种创造技能,创造出一种具体的客观的感觉中的对象,这个对象能引起我们精神界的快乐,并且有悠久的价值。而欣赏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事情,它不同于艺术研究,也不是艺术资料枯燥的堆砌,它是一种心领神会。音乐、影视、绘画等都是运用艺术语言对生活的传达,而进入欣赏的境界就意味着观者与作者对生活在传达方面产生了感受的共鸣。

艺术是美的体现。

尽管 “美”不完全等于艺术,但艺术必须是“美”,中外美学史和群众的审美实践表明,作为意识形态的艺术,虽不是美学的唯一对象,却是美学的重要的对象,艺术的门类众多。但就艺术与生活,创作动机与艺术效果、审美对象与审美主体的关系等方面来说它们之间具有互相一致的共同本质。艺术是艺术家理想情感的具体化,客观化,即所谓自己表现。所以艺术的目的并不是在实用,乃是在纯洁的精神的快乐,艺术的起源并不是理性知识的构造,乃是一个民族精神或一个天才底自然冲动的创作,表现出民族性或个性。人人都神往艺术,向往他那种艺术美的感受,正是如此,人们需要真正的艺术家来创造艺术美。而艺术需要现实生活,需要艺术家的创造,没有这些又何来艺术美呢?艺术美是由创作主体的审美认识而产生的按照美的规律、并为着美的目的而创造的事物的美。因此,艺术作品的艺术美也是真、善、美的统一,人们只要欣赏她就能够感受美、体验美。

艺术欣赏需要有一定的艺术知识和文化素养基础,以帮助我们从更深层次了解艺术。

虽然大多数艺术作品是雅俗共赏的,人们只需要徜徉其中就是享受,对于不同身份、不同层次、不同地域的人都能够带来快乐。但是不论何种艺术, 都有《高山流水》和《下里巴人》之分,不同的人对同一件艺术作品的理解都不尽相同,艺术鉴赏能力的提高则为我们从更深层次理解艺术提供了一个通道,随着我们对艺术作品的认识不断提高,包括多创作者的创作背景、作品内涵等的了解,更能让欣赏者和创作者产生共鸣。因而,文化素养的提高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艺术,读懂艺术。就音乐本身来说,比如《祖国啊!我永远热爱你》,歌词语言优美、朴实无华、感情真挚,由衷地表达了对祖国的赞颂和爱恋之情。

欣赏这一类作品,一般不需要作过多的探究,也不需要借助更多的资料,我们不仅能够感受音乐的旋律之美,还能从歌词从感受到那种对祖国热爱的情愫。但是对于柴可夫斯基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幻想序曲,如果不了解柴可夫斯基或者不懂歌词,就只能活动音乐旋律带来的美感和享受。

艺术欣赏本身有助于开发大脑。

…… …… 余下全文

篇二 :艺术欣赏心得

心随水流

“志者乐山,仁者乐水“,那天在越秀公园游玩,不自觉拍下了这些照片。平日里就喜欢用照相机拍拍照,因为捕捉住的景物会在一瞬间成为永恒。流动的水虽然被定格了,但仍旧有细水长流的感觉,细细的水缓缓地流着,流着,流着……那种源远流长的意蕴令我向往,心不自觉的随水而去,思绪随之越飘越远……

我喜欢风平浪静的大海,因为容纳了百川;但我更喜欢涓涓细流,它让我感受到流动的生命。看到这个小小的泉流,喜悦不仅从心底涌出。在树木的遮蔽下,它显得有点神秘,但它又显得如此亲切,因为它真真实实地展现在我的眼前。我希望去触摸它,但现实阻隔了我与它,这种相法曾让我有过一丝的失落,但当那细细的泉水轻轻地流过我心头,内心的尘埃被冲刷掉,心灵为之一亮。或许现实就是需要一点距离,适当的距离会让彼此留下更美好的回忆。

我喜欢美,但我不喜欢去探寻美的源头,所以我选择远观,远远地观望。在绿树的映衬下,水会有另一番景致。虽然无法体会摄影家面对青山绿水时的心情,但我喜欢接近大自然,每每接触自然,内心会得到一瞬的平静。

细水长流,流向遥远,流向永恒,心也随之流远……

…… …… 余下全文

篇三 :京剧艺术欣赏心得

论京剧艺术欣赏

摘要:京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我们有幸得到了学习京剧艺术欣赏这门课的机会,受益匪浅。本文通过论述京剧的价值,沿革,欣赏角度,从而展现我对这一门传统艺术的欣赏与敬意。

关键词:京剧;欣赏;艺术;表演

1.京剧的价值

在国际艺术舞台上,京剧被列为世界三大戏剧体系之一。所谓“三大体系”一是前苏联的戏剧大师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表演体系;一是德国戏剧大师布莱希特体系,一是梅兰芳表演体系。尽管这一提法并不是那么科学,而且斯氏和布氏都非常景仰梅兰芳的表演艺术,认为梅氏的表演是对他们表演学说的丰富和补充。但是,从京剧的社会作用和在国际上的突出地位来说,作为一个中国人,如果不知道京剧,不知道自己的民族国粹。甚至妄自菲薄,就不对了。所以我认为作为中国人,有必要了解一下自己的国宝,我们的京剧艺术。

京剧,充分体现了中国文化传统的内在丰富性,它所代表与弘扬的美学趣味,代表了中国文化传统中最复杂的一面。京剧的主体在中国文化整体中更偏于民间文化也就是底层文化,即使它因为满清帝后及八旗王公青睐有加而迅速繁荣,也不足以改变美学上的这一特质。当然,正是因为基于民间趣味的京剧从清末直到整个20世纪获得了此前所有民间艺术从未有过的地位,它也从艺术本体的层面,最大限度地扩展了民间文化与美学的影响,提升了民间趣味在中国文化传统中的地位。在这个意义上,京剧的诞生与发展,既是中国文化传统的必然结果,也在中国文化传统的近现代转型中留下了它的特殊的印记。

京剧,积淀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丰厚文化底蕴。她自诞生至今,在不断发展与自我完善的过程中,吸收了其它地方剧种、艺术门类之所长,并经过无数艺术家的改革与创造,才使之成为了中国戏曲艺术之集大成者,被国人称之为国粹,世人称之为瑰宝,每一位中国人无不为此而感到骄傲与自豪!京剧艺术不仅深受炎黄子孙的喜爱,同时,她那独特的表现形式和魅力,征服了全世界各国酷爱艺术的人们。京剧在海内外拥有亿万观众、戏迷和票友,以梅兰芳为代表的中国京剧艺术被誉为世界三大戏剧表演体系之一,这足以证明了她在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所拥有的重要地位!

…… …… 余下全文

篇四 :学习美术鉴赏心得

内容摘要:这学期学习了美术鉴赏这门课程,我感觉提升了我们当代大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提高了大学生的素质,最根本的问题是提升了大学生的精神境界。美术鉴赏的最终意义,就在于使大学生的情感得到陶冶,思想得到净化,品格得到完善, 从而使身心得到和谐发展,精神境界得到升华,自身得到美化。

关键词:美术定义 素描 提高大学生素养

美术又称造型艺术、视觉艺术、空间艺术。它是指艺术家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如颜色、纸张、画布、泥土、石头、木料、金属等,塑造可视的平面或立体的视觉形象,以反映自然和社会生活,表达艺术家的思想观念和感情的一种艺术活动。 美术鉴赏是运用感知、经验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的活动。美术鉴赏活动能帮助学生在欣赏、鉴别与评价美术作品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审美能力,形成热爱本民族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情感和态度。

从不了解美术,到懂得欣赏美术;从无视美的存在,到学会发现美;从对美术不感兴趣,到喜欢上美术,这就是这学期学习美术鉴赏课的最大收获。美术欣赏课将我带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带到了一个我以前从未涉足过的领域,带到了艺术的殿堂,我可以说出那些美丽的作品的故事,它让我发现原来世界是这么美,原来一个人的思想可以这样表达,原来先代们是那么的智慧。

通过美术鉴赏课,可以使我们的视野开阔,可以扩宽我们的知识面。在课堂上,我学到了很多知识,也让我学会了如何去真正地欣赏一幅画,以及画家画一幅画是抱着何种心情。还有作者到底在一幅画中所想表达的意思……

美术在现实生活中到处可以感受到美术的气息,一张桌子、悬挂的衣服等等,这些随处可见。学习了美术鉴赏课,让我受益匪浅,品是对生活粗略的观察也变得细心起来了。我渐渐的发现原来生活 那么美好,有时观察一棵树,我会呆呆地看很久,仿佛自己身临其境。

美术,浅意识地理解就是色彩,各种不同颜色的搭配,形成一幅幅画面。一般人们都知礼节一句话的表面含义,如果想了解得更深,就要更深层次的了解美术了。美术,跟进一步的理解就是艺术,美术是一门艺术,同时也包含这作者在作画时往往蕴含着深刻的含义,把自己的心情表现在一幅画中,使欣赏的人产生共鸣。还有一些作品表现出了一个时期特定的社会现象,蕴含着社会矛盾,反映了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尤其是在战争时期,也有一些作品是人们无法了解的只能凭感性去认识画家的意图,这些通常具有,宝贵的文化和研究价值,例如梵高万年的作品,他晚年精神失常,画的一些画总是让人匪夷所思,而如今他的画举世闻名,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 …… 余下全文

篇五 :素描艺术欣赏心得

素描艺术欣赏心得

起初,选择素描艺术欣赏,完全是本着为了那一个艺术学分而去,但是,在几周的学习欣赏中,我深切的感到素描艺术欣赏,不单单只是一门课而已,也不紧紧是我获取一个学分而已的艺术分,它蕴含了种种深切而又带着美的味道的艺术,也许这就是素描的魅力,艺术的魅力吧?

素描,不就是素色的描绘呗! 这样的解释作为大众的一般概念勉强可以说得过去,但是作为艺术或绘画的概念就显得肤浅。素描是基础,是绘画、设计及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去掉浮华的色彩和形式,素描就成了构成、节奏、曲线的纯粹的素材刻划、底层研究。如果我们剥离一幅绘画的外在形式和色彩涂层,就会浮现所表现对象本质的框架和结构—— 一个真正表现作品内涵的支撑的美。 同时,素描也是一种正式的艺术创作,以单色线条来表现直观世界中的事物,亦可以表达思想、概念、态度、感情、幻想、象征甚至抽象形式。它不像绘画那样重视总体和彩色,而是着重结构和形式。 另一方面,素描又是训练造型能力的最基本的手段。但是由于从事绘画艺术和设计艺术不同的分工,对素描训练的着重点也是不同的。绘画素描作为基础支撑的是欣赏的美;设计素描一般是不作为独立欣赏艺术品的形式出现的,它更具有实用性,仅作为设计艺术的一部分或一个过程。在绘画素描的高级阶段,可以逐渐升华成独具欣赏价值的作品,逐步从训练中走出去,或许更简练或许更精致,总之品位见长;而设计素描的深入阶段就越发体现其物质性,越是精美就越体现实用性。

举个例子,素描好比攥紧的拳头,是实实在在的东西,来不得半点的虚张。它需要交代清楚拳头的结构,表现出各手指与手掌之间的关系,骨骼与肌肉、脉络、表皮的承载及各种造型所呈现出的美的造型。不管使用纯线条、线面结合还是光影调子,目的只能有一个:刻划出拳头造型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从这一点说,素描决不能仅依靠感觉去画,而要谨慎表象的误导。

素描它是一切造型艺术的之母,是绘画艺术的基础表现,也是美术基础的一种手段。同时,优秀的素描作品也应该是一种艺术永恒,它有着自己的思想、时代的脉搏和情感体验。就如达芬奇、梵高等,他们的画中,是渗入了自己的感情,寄托着自己的思想的。素描可以使我更加热爱自然,了解自然。素描的学习对象就是自然中的物体,在与自然面对面的观照中,我会发现这些平凡的物体充满了有机的运动和神奇的秩序,还有,它使我更加的热爱生活。素描训练了我们的大脑和眼睛,使我重新认识了生活的价值。

…… …… 余下全文

篇六 :建筑艺术欣赏心得

建筑艺术欣赏心得

从中国古代到现代,从国内到国外,从木质、石质材料到钢筋混凝土,建筑都各具特色,无时无刻散发出它的独特魅力。建筑艺术,在我看来,它不仅仅只是指建筑本身造型优美,更是一个地方文化底蕴的传承,有些建筑更是当地居民精神的象征。

如中国的古代建筑:中国古代的宫殿不仅仅看起来其实雄伟、规模巨大,它更是突出当时皇权的严、突出皇家的尊贵身份,更是当时一个民族特色的象征。可以说古代的宫殿建筑是当时建筑的精华,因为历代的君王总是不惜一切人力、物力在都城建造一座座规模巨大、巍峨壮丽的宫殿,以此来满足自己生活以及精神上的需求。宫殿的宏伟让统治者感觉无比威严,却也让老百姓望而止步。

中国宫殿建筑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6世纪的商代,从秦汉开始,宫室规模大大超过商、周。皇帝居住宫殿的形式在中国封建社会中一直延续。这象征着统治者至高无上的权利。

这规模宏大的建筑物在现代,不再是权利的象征,而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传承、文明的象征。在中国建筑史上是一篇独特的奏章。

中国古代宫殿建筑多以木质结构为主,而西方国家古代建筑则多以石质结构为主。如西方的神庙和教堂。这些建筑面积巨大,充分利用拱券,形成巨大的室内空间。此类建筑和中国古代的宫殿建筑的不同不仅仅在于材质和结构。在中国封建社会,帝王是最高的统治阶级,宫殿就是帝王的居所。而在西方国家,这些规模宏大的建筑不是为了让统治者居住,而是他们因为总的信仰。穹顶的高度连接天空,表现出信徒对上帝的一种向往,是信徒们虔诚祈祷和忏悔的地方。

中国古代建筑的木系结构与西方以砖石结构不同,机智而巧妙的组合表现出建筑建筑的结构美和装饰美。木结构的建筑,每一个细节的组合和精美的雕刻都是砖石结构所不及,而且建筑的装饰多用带有喜气吉祥的象征性图案的彩画、木雕。不足的是中国木质结构的建筑物不适于长期的保存。西方的砖石结构则坚实耐久。

我想古今中外的建筑即使风格迥异,但是有一点是共通的,那就是建筑的艺术不仅仅是建筑的体态美,还是一个民族精神的寄托、历史的传承以及文化底蕴的体现。

…… …… 余下全文

篇七 :建筑艺术欣赏心得

浅谈建筑的艺术性

这学期的公选课,我选择了建筑艺术赏析这门课程。我为什么会选这门课程呢?首先,我是建筑陶瓷设计的,我们的学习和建筑是分不开的,在学习力学结构及管理的同时还勿忘紧跟时代脉搏,掌握时尚的建筑式样。其次,也十分喜欢建筑大师们彷如神来之作的优美华丽的建筑,想在课堂里徜徉在建筑的美丽海洋中。

课堂时间是短暂的,我通过自己搜集的一些资料,来浅谈一下何为建筑的艺术性。

老师说过,一个建筑,如果不能融合于当地的历史文化底蕴中,这个建筑做的再美,在建筑师的眼中,它还是失败的!所以建筑的艺术性就是在技术手段的支持下,融合当地的文化底蕴及风俗习惯,在保证建筑的正常使用状态下,表现思想、情感及满足人的心理需求,并非仅限于营造美观的形式,艺术表现力产生于设计创新,严生于形式、使用功能与建构技术等综合方面。 所以,由于各地的文化底蕴背景不同,风俗习惯不一,导致东西方甚至各地区建筑的风格的迥异。反过来,同样可以从建筑的差异中了解各地的文化的差异性!

德国学者恩斯特·卡西尔在他的《人论》中说:“人类文化分为各种不同的活动,它们沿着不同的路线进展,追求着不同的目的。”中西文化在形成渊源与缘由、发展逻辑和空间、构建理念与目的等方面的差异,必然会融入、体现在建筑文化或建筑风格上。因此,中西建筑文化的不同,从根本上应理解为中西文化传统的不同。一般认为:中国文化重人,西方文化重物;中国文化重道德和艺术,西方文化重科学与宗教;中国文化重融合、统摄,讲究并存与一体性,西方文化重不同时代的独特精神,凸显各种流派的个性特质等等。中西丰富多彩的建筑文化所蕴涵的建筑特色、艺术形式、发展源流以及人文理念等差异或不同,都能从历代建筑物以及流传下来的建筑学著作中得到印证和反映。

法国著名文学家维克多·雨果高度概括过东西方两大建筑体系之间的根本差别。他认为:“艺术有两种渊源:一为理念——从中产生了欧洲艺术;一为幻想——从中产生了东方艺术。”也就是说,西方建筑在造型方面具有雕刻化的特征,其着力处在于两度的立面与三度的形体等;而中国建筑则具有绘画的特点,其着眼点在于富于意境的画面,不很注重单座建筑的体量、造型和透视效果等,而往往致力于以一座座单体为单元的、在平面上和空间上延伸的群体效果。西方重视建筑整体与局部,以及局部之间的比例、均衡、韵律等形式美原则;中国则重视空间,重视人在建筑环境中“步移景异”的空间感受,是动态美、空间美、传神美的统一。因此,可以认为,欧洲建筑的理念性主要集中体现在“实”上,而中国建筑的幻想性则主要体现在“空”上。

…… …… 余下全文

篇八 :中国绘画艺术欣赏心得体会

中国绘画艺术欣赏

课程体会

院系名称可靠性与系统工程学院 课 程 名 称 中国绘画艺术欣赏 老师李佳

姓名 闫美辰

学 号 ZY1514218

20xx年12月13日

通过这次人文专题课程——中国绘画艺术欣赏几次课的学习,虽然时间并不长,但是对于自己来说还是有一定的收获的。虽然之前并没有任何绘画艺术知识的学习,但是绘画艺术作为从古至今的一种艺术形式,作为承载人类社会与自然社会灿烂文化的艺术载体,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与价值。作为一个从小画画就不好的工科女来讲,当时选这门课程时的确也不清楚这门课程到底是讲些什么内容,对自己的知识体系是否会有所提升,不过在我完成这几次课程之后,对于中国古代绘画艺术有了一个大体的认识,填补了之前这方面知识的空白。同时,之所以为欣赏课程,我想并不是要我们深入地去研究去理解中国古代绘画艺术,只要能对于古人的绘画艺术、绘画形式以及画家想传达的绘画思想有一个大体的认识就可以了。在欣赏和学习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艺术欣赏能力,陶冶自己的情操,这些对于我们这样一直接受理性教育的工科生来说,提高自己的艺术欣赏能力绝对算是一种感性教育,更是对自己创造性思维的另一种激发与培养的方式。

课程中,老师利用五次课程分别介绍了中国近古五大时期的美术绘画艺术,分别是:原始社会至秦汉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隋唐五代时期、宋辽金元时期和明清时期。每一个时期,都有各自不同的绘画艺术形式与特点,也体现了不同时期社会生活与人们意识的不同形态。在这五个时期里,我对于唐代时期的绘画艺术是最感兴趣的。

唐朝作为中国古代国力最为强势,社会生活最为安定,思想最为开放的朝代,也随之孕育出了繁盛的唐代艺术形式,而其中的绘画艺术也是中国封建绘画的鼎盛时期。唐代的历史也是我了解最多的一个朝代,唐代国力强盛,文化繁荣,唐太宗“柔怀万国”,贞观之治为邻近列国所仰慕。由于唐代具有对各种文化艺术兼容并蓄的非凡气度,儒、释、道“三教”并立,诗文、乐舞、书法、绘画以及文论莫不昌盛。唐代的绘画作为盛唐气象的重要组成部份,为中国美术史留下了璀璨的一笔,绘画名家辈出,见于史册者就达二百余人。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评价初盛唐的作品是“灿烂而求备”,指绘画精神、美学追求、艺术表现和包括构图、造型、笔墨、色彩等技术因素在内的完美统一,这也是对整个唐代绘画风貌的概括。

…… …… 余下全文

网址:艺术欣赏心得(八篇) https://klqsh.com/news/view/205775

相关内容

艺术欣赏美术的学习心得
艺术鉴赏心得(41篇)
艺术鉴赏3000字(优质八篇)
欣赏艺术作品的感悟(优秀13篇)
“艺术修养与审美鉴赏”模块核心课程——艺术欣赏(艺术导论)
艺术欣赏
2023年艺术鉴赏心得体会(优秀5篇)
艺术欣赏创作
艺术修养心得欣赏艺术提升审美的境界.docx
电影艺术鉴赏心得体会(精选15篇)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