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影像为证,铭抗战之志!“2025纪实影像照见未来”系列活动在广图举办

发布时间:2025-09-01 19:13

肖像摄影不仅仅局限于静态照片,也可以通过动态影像来展现人物的生活瞬间。 #生活乐趣# #生活艺术# #生活艺术摄影# #人物肖像摄影#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8月30日至9月7日,由广州图书馆和广州市电影家协会联合主办的“2025纪实影像照见未来”公共学术论坛及公益展映系列活动在广州图书馆举行。本次活动邀请影像史学专家、纪录片学者和创作者开展公共学术论坛和映后交流,并展映了系列优秀抗战题材纪录片,让抗战历史影像、专业研究走进公众视野,引导公众思考历史记忆对当代的启示,营造铭记历史、珍爱和平的良好氛围。

  经典纪录电影首次在粤放映

  8月30日上午,第一部由海外华人策划筹资拍摄并成为第一部获得奥斯卡奖的反映中国抗战历史的纪录电影《苦干——中国不可战胜的秘密》最新修复版在广州图书馆进行了公共学术放映,这也是1939年该片在广东省拍摄后,首次回到广东放映。

放映现场

  《苦干》由美籍华人艺术家李灵爱策划并出资,美国摄影师雷伊·斯科特摄制,客观真实地记录了1939年至1940年间,日军对中国的侵略、数百万难民流离失所及中国抗战相持阶段大后方各省民众社会生活景象,其中包含当时香港和广东地区社会生活、华南地区游击队、1940年重庆主城遭到日军猛烈轰炸等重要史料画面。该片于二战胜利后遗失,直至21世纪初才被重新发现。2015年,中国历史学者周勇及其团队历尽艰辛,把《苦干》引进回到中国,十年间不断发掘史料持续研究、联合多方力量进行数字修复,终于把这部作品重新带回大众视野。

  8月31日,在广州图书馆展映了系列优秀纪录电影《里斯本丸沉没》《九零后》。《里斯本丸沉没》讲述了二战时期“里斯本丸”沉船始末,以及背后惊心动魄、鲜为人知的故事,导演方励为本次放映专门发来视频,介绍该片的创作背景,以及广东与这段史实的关联,希望大家通过影片能铭记历史,进一步感受和平的珍贵。《九零后》通过对杨振宁、许渊冲、杨苡等16位专家学者的口述采访和大量史料的运用,真实、诗意地展现了西南联大师生教书救国、读书报国的故事。导演徐蓓来到广州图书馆与现场读者们进行了映后交流,她认为历史纪录片需要做好扎实的案头工作,从故事和细节中生发创意,精准运用历史影像,结合审美和技术实现融合表达。同时,她也建议青年创作者应注重培养共情能力,对社会和世界给予更多关注和思考。

《九零后》展映交流现场

  专家学者齐聚学术论坛

  8月30日下午,“从影像叙事到历史书写”公共学术论坛汇聚了来自影像史学、传播学、纪录片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围绕抗战影像的学术研究、创作实践与历史价值等议题展开深入研讨。

  中国抗战大后方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主任周勇教授结合《苦干》引入中国以及进行长期研究的经历,谈到《苦干》的创作和回归是中美两国民间交流共同创造的传奇,近十年来对这部作品的修复、传播、研究和转化则是中国团队对这个传奇故事的延续和创新,在创造“《苦干》中国传奇”中不断增强文化自觉和自信。

  北京师范大学纪录片研究中心主任张同道教授是最早研究中国电影教育先驱孙明经的学者,他在主旨发言中谈到孙明经在抗战期间开展的大量影像拍摄与放映工作,为支援抗战和中国电影教育作出了卓越贡献,其作品和学术成果昭示了一个知识分子在时代洪流中的使命与担当。

  重庆大学纪录片创作与研究中心主任徐蓓教授结合纪录片《大后方》的创作经验介绍了历史影像在纪录片中的叙事功能与美学呈现,她认为历史纪录片不但要理清历史的脉络,更要挖掘和唤醒藏于历史深处的人物和事件,历史影像可以缝合时间的裂隙,让历史变得有温度、可触摸、可感知。

  暨南大学艺术学院/珠江电影学院副院长郑伟副教授深入分析了伊文思与卡普拉两位国外纪录片大师对中国抗日战争不同视角的影像记录。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广州历史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王美怡在主旨发言中介绍了图录《中国民主革命策源地:广州(1840—1949)》编写背后的故事,认为历史影像叙事目前主要停留在公众视野范围之内,而在专业历史研究中,影像资料还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相信未来影像叙事会在历史研究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作为此次论坛的策划和主持人,广州图书馆广州纪录片研究展示中心副研究馆员曾洁认为历史并非单一固化的文本,可以在影像与文字书写的互动中不断被重新认知,让历史记忆从静态的史料库走向动态的集体记忆场,希望那些在历史影像中闪耀的勇气与坚守,能够成为照亮当下的精神力量。随后,现场围绕影像史料的发掘与历史真实的还原、影像叙事如何参与历史书写的建构、历史影像的传播和时代意义等议题进行了圆桌讨论,观众也参与到研讨交流互动中。

“从影像叙事到历史书写”公共学术论坛

  广州图书馆广州纪录片研究展示中心为不断拓展资源收藏、研究、服务的广度和深度,与北京师范大学、重庆大学美视电影学院、暨南大学艺术学院/珠江电影学院签订合作协议,此次活动正式开启合作,为推动历史影像资源的挖掘、共享、研究和传播,更好服务社会而共同努力。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向广州图书馆捐赠了珍贵的历史图录《中国民主革命策源地:广州(1840—1949)》,这也是该图录普及本正式面向公众首发,并在活动现场设立展区展陈了图录中的部分图片,展现了广州这座英雄城市在抗日战争的烽火中书写的壮烈篇章。周勇向广州图书馆捐赠了图书《<苦干>与战时重庆:影像史学视野下的战时首都》。

广州图书馆副馆长席涛(左)与合作伙伴代表合影

广州图书馆广州纪录片研究展示中心主任黄臻雄接受捐赠并颁发馆藏证书

  广图孙明经专藏首次亮相

  由广州图书馆广州纪录片研究展示中心策划的“烽火岁月 山河长歌 —— 孙明经影像中的国土印记”展览于8月30日正式开展,这也是广州图书馆首次对孙明经专藏进行对外展示。孙明经作为中国电影教育先驱,在烽火岁月里,深入抗战大后方与前线,用镜头记录下了无数珍贵瞬间。展览以孙明经三次科考期间拍摄的纪实影像为线索,从广州图书馆馆藏孙明经及夫人吕锦瑷的珍贵文献中精选影像资料和珍贵实物,全面展现战时大后方战略要地的地理、经济、文化、军事等发展现状和抗战前后的变化。

“烽火岁月 山河长歌”主题展览现场

  广州图书馆广州纪录片研究展示中心的公共学术品牌“纪实影像照见未来”已连续举办四年,旨在将有学术背景的人文关怀融入到与公众交流的知识共识中,为学界、业界与观众搭建沟通与交流的桥梁,自举办以来获得学界、业界、媒体的好评。

  “湾影青年影视人才培训计划”是由广州市电影家协会、粤港澳大湾区(广州)青年影视创作人才基地等主办的青年影视人才培养项目,旨在通过专业培训、文化交流和项目孵化,助力大湾区青年影视人才成长,推动湾区电影事业发展。9月1日至9月7日,广州图书馆广州纪录片研究展示中心将放映抗战主题纪录片,让更多人直观感受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历史责任感。

  南方网、粤学习记者 朱绮琳 通讯员 马泳娴

  图片:广州市电影家协会、广州图书馆

网址:以影像为证,铭抗战之志!“2025纪实影像照见未来”系列活动在广图举办 https://klqsh.com/news/view/206902

相关内容

苏州河畔的影像记录:历史图像中的战时苏河记忆
纪录电影《里斯本丸沉没》9月6日开启特别加映 2319家影院携手见证抗战胜利80周年
电影《南京照相馆》“我记得”主题观影活动在京举办
高区举办“百年工运 高区影像”主题摄影展
南山图书馆举办“世界读书日”系列活动
电影节|致敬中国光影百年,“2025中国影视之夜”在上海成功举办
电影《731》定档,抗战题材点燃大众观影热情
《坪石先生》观影推介会在广州举办,“文人抗战”故事引观众落泪
中国驻加拿大使馆举办电影《南京照相馆》观影会
新华出版社图书与文创亮相“国社之镜·世纪光影之人民必胜”艺术展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