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的家庭教育10大原则,看看你家做到了吗?

发布时间:2025-09-02 00:34

教育孩子要以身作则,让他们看到你的行为榜样 #生活知识# #生活感悟# #家庭亲子教育#

知名教育家李希贵曾给出“家庭教育10大原则”。

这十条原则,可以说是一切教育方法的基础,也是优秀孩子家庭所拥有的相似之处。

家长不需要先把自己培养成教育专家,只要按照这些原则,遵循背后的教育逻辑,就可以培养出一个全面发展的孩子。

原则一:陪伴在先,教育在后

陪伴才是最好的教育,优秀的家庭教育是在和孩子的共同活动当中,父母有意无意对孩子产生的影响。

然而现实中,很多家长都忽略了这一点。他们忙于自己的工作,很少能有与孩子一起相处的时间。

事实上,只有在父母无目的的陪伴中,孩子才能产生归属感、安全感,坦露真实的自己。

这时候,教育不仅会自然发生,而且效果极其明显。陪伴不仅仅是辅导孩子作业、教导孩子,陪伴是和孩子一起生活,一起体验乐趣。

比如,可以每天和孩子和孩子一起游戏、运动,给孩子讲故事、与孩子一起观影等等。

亲子之间信任关系的建立,要比所有科学的教养方法更重要。

原则二:咬住底线,放大空间

教育孩子最基本的前提是有底线。什么是底线?就是必须遵守的纪律。比如,“放学后必须按时回家”。

当然,孩子每个年龄段需要设置不同的底线。父母可以在每年孩子生日的时候,和孩子商量、确定下一阶段的底线要求,并且充分向孩子说明理由。

不见得听孩子的,但是要跟孩子阐述清楚理由。而且,底线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

但是,只要孩子不突破底线,就尽量不要再过多地对他做纪律方面的要求。

底线并不意味着专制,不是随时随地制止孩子。

如果除了底线,你还是没完没了地对孩子说“不”,这也不行那也不行,那孩子就不知道自己到底能做什么,就会胆小怕事、不敢担当,更别提创新意识。

确定底线的同时,还要明确,如果孩子达不到底线,你会对他采取哪些惩戒措施。这里的“惩戒措施”,指的是日常的一些小规矩和小代价。

比如“吃不完蔬菜就不能吃肉”,“完不成作业就不能玩玩具”,等等。

确定好这些底线,可以把内容写下来甚至打印出来,一式两份,一份贴在孩子的房间,一份贴在所有家庭成员都能看到的地方。

原则三:少用权力,多用规则

对于孩子,家长无疑是权威,拥有很大的权力。

但是,如果总是用权力来压制孩子,你的确可能经常“赢了”孩子。

但这样频繁地“赢于”孩子,可能导致孩子的反叛或者盲从。

父母不一定总是要处于高位。事实上,“赢得”孩子,才能让孩子理解而且信任父母。

所以,才要少用权力,多用规则。

规则,和第二条所讲的底线不同。底线是强制性的,没有什么讨价还价的余地。

但规则是父母与孩子协商的结果。

跟底线类似的是,制定好的规则之外,父母也不能再随意地、无休止地对孩子提出各种各样的要求了。

如果孩子不遵守规则,父母要和善而坚定。我们是要让孩子懂得规则的道理,而不是只会遵守。

对于还没有形成良好规则意识的孩子,不要一次确定过多规则,可以先易后难,逐步完善。

原则四:设计策略,培养习惯

学霸的好习惯是天生的吗?当然不是!还是需要父母进行培养!

但是好习惯的培养没有那么容易。很多父母看到孩子哭闹、撒娇,就心软了、放弃了。

父母要做的,就是设计策略,给孩子一个脚手架,让他能比较容易地攀登到良好习惯的台阶上。

比如,几乎所有家长都想培养孩子阅读的习惯。

那么以后只要出门,咱们就一定要带一个小书包,里面装上孩子最近最喜欢的书。

让孩子时时刻刻知道,即使出了门,我后面的小书包里也是有一本最近喜爱的书的。

仅仅这样一个暗示,其实就是一个脚手架。

按照这样的自我认知和心理暗示,孩子就比较容易养成阅读的习惯。

而不是父母天天在家里逼孩子:“你要看书,必须看书!”

再如,你想培养孩子按时睡觉的习惯,就要规定好家庭作息时间。

比如,把睡前15分钟作为亲子共读时光,时间一到就开始共读。共读之后,孩子一般都会准点睡觉。

这就是“设计策略,培养习惯”,习惯不能一蹴而就,它是顺着策略渐渐养成的。

原则五:搭建阶梯,化难为易

培养习惯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急不得。

比如,一两岁的孩子刚开始学吃饭,用手抓可能是最得力的方式,但是饭桌上、衣服上,肯定会弄得一塌糊涂。

但到了一定的年龄,孩子会轻松地学会怎么样使用筷子和勺子。父母不用太着急,过早强迫他们学习各种技能。

了解了这一点,当孩子刚开始搞得一塌糊涂的时候,就不要指责他。

家长自己不要怒火冲天,也不要代替孩子,他渐渐地会自己越做越好的。

孩子仅仅从吃饭这么简单的一件事当中,就会感受到对自己能力的信心,这才是最宝贵的。

父母要做的,是帮孩子搭建阶梯,化难为易。

原则六:随时鼓励,定期反思

对于孩子,做家长的总是批评太多,表扬太少。我们看见孩子身上有什么缺点总忍不住批评,希望他变得更好。

但往往是鼓励,而不是批评,成为孩子进步的最大动力。

可能很多家长没有发觉,事实上孩子的行为,好的行为通常情况占85%以上,不好的只是15%左右。

当我们认为孩子没有可以表扬的优点时,不是孩子的问题,而是我们看待孩子的眼光有问题。

所以,父母得培养这样的习惯。

当孩子通过你的鼓励不断意识到自己的优点时,这些好的行为就会固化成他的习惯,让他闪闪发光。

那15%不好的行为怎么办?

家长们要懂得单纯批评没用,我们应该做的是定期和孩子一起反思。

请注意,这两个词很重要:反思和定期。

反思,是帮助孩子对一定时期内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归因,找到改进的方法。

比如,上学迟到是因为赖床,赖床是由于前一天晚上拖延了上床时间,那么按时间睡觉问题就解决了。

一起找原因,找改进的方法,这叫反思,而不是批评。

定期也很重要,不是每天说,看见就说,而是一个星期或两个星期一次,定期反思。

每一次鼓励或者反思,都要谨记对事不对人。

原则七:转移目光,发现潜能

要相信,每个孩子身上都有一些能够影响世界的重要能力,只是每个人的潜能可能会表现在不同的方面,仅此而已。

其实大家都懂得这个道理,但是一到自家孩子身上,就容易忽视。

如果发现孩子在某一方面有明显的短板,父母要立刻转移视线,去发现孩子其他方面的天赋;转移视线不是放弃,而是帮孩子找到一条更开阔的道路。

比如数学不好的孩子可能拥有绘画的天赋;运动不好的孩子也可能拥有优秀的写作能力,要相信每个孩子都是闪闪发光的星星。

如果不愿意接受孩子天赋中的短板,非得盯着它不放,必然会让孩子产生挫败感,造成孩子的对抗,不仅亲子关系变得紧张,也会影响孩子在其他方面可能的发展。

父母要做的是帮孩子激励自己,并让他发现自己的潜能。

原则八:多帮少管,供给资源

孩子之所以会犯错,往往是因为他没有资源做更有意义的事。

父母要做的,是在正确的方向上提供超出孩子预期的资源,让他在这方面的发展跟同龄人相比形成明显的优势。

有了资源,孩子才会逐步形成自主意识和自主能力,才会珍视自己的时间,热爱生活,进而珍爱生命。

如果希望孩子爱运动,父母可以给孩子买一些简易的体育器械,甚至做得彻底一点,把家里的客厅变成乒乓球场地,能让孩子运动,还能吸引孩子和同伴一起玩耍。

如果希望孩子爱读书,父母可以多带孩子去书店,也可以和孩子定期一起浏览图书网站,商讨购书计划。父母买,孩子也买,一起来挑。

原则九:传递赞美,润滑关系

这一条原则其实是考验家长们的情商,不仅适用于育儿,也是我们平时为人处事中很重要的一点。

就拿孩子与老师的关系举例。

孩子往往因为喜欢老师而喜欢某个学科,老师也会因为孩子喜欢自己而反过来更加喜欢孩子,从而更容易发现孩子的优点。

关系好了,学校教育就会进入良性循环,家长就要促进这样的良性循环。

越是孩子不认可的老师,家长就得反复想办法在老师身上找到一些能被孩子认可的特点。

你传递给老师的认可,也会慢慢影响孩子对老师的看法。

反过来,家长也要想方设法从老师那儿获得对孩子的认可,哪怕是一点点,然后及时传递给孩子。

当家长的,就得两头传递好消息,让孩子更喜欢老师,老师更喜欢孩子。

原则十:先处理心情,再处理事情

发生冲突,家长越是焦躁、恼怒地面对孩子,孩子的抵触情绪就会越强烈。所以,家长首先要处理好自己的心情。父母的情绪很大程度影响孩子的性格。

遇到冲突,一定要记得保持冷静。你先稳定自己的情绪,再处理孩子的情绪。

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让孩子尽情地倾诉或者大哭,或者让他静思,通过一个人躲在房间里、听音乐、深呼吸等等方式来缓解。孩子的情绪平息之后,再跟孩子交谈。

家长要认真倾听孩子的内心,而不是不停地指责他、教育他。要给孩子时间,相信孩子稍后会冷静思考。

如果家长只会向孩子发脾气,性格暴躁,那么孩子也无法袒露自己的内心,久而久之就与父母有了隔阂,也不利于他性格的培养。

育儿没有捷径,很多时候作为家长,需要自己先做足功课、进行学习,才能给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

举报/反馈

网址:优秀的家庭教育10大原则,看看你家做到了吗? https://klqsh.com/news/view/207659

相关内容

【家庭教育】李希贵:家庭教育十大原则精选
最优秀的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指南:十大黄金法则助你培育优秀孩子
一天几分钟,掌握家庭教育原则、方法、任务、工具,养育优秀孩子
李希贵:家庭教育十大原则丨精选
《家庭教育指南》:十条原则!从此家庭和睦,母慈子孝
你真知道什么是家庭教育吗?家庭教育的10大误区(深刻反思)
家庭保险规划七大原则 你了解了吗
六个家庭教育方法培养优秀孩子
7个家庭教育秘诀,让孩子更优秀!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