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电影海报中女性形象的变化
古典文学中的女性形象,理解社会变迁 #生活乐趣# #阅读乐趣# #古典文学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解读电影海报中女性形象的变化
作者:李剑芳
来源:《文学教育
·
中旬版》
2009
年第
07
期
一、解放前电影海报中的女性形象特点
人们普遍认为妇女的形象应该是温柔忠诚、依赖男子,最高价值在于她们贤妻良母的角
色。由于政治文化、民族传统的影响,女性在电影海报领域担负重要的责任,她们被虚拟化娇
艳化,被置于人们凝视的目光中,成为视觉消费的对象。
1896
年传入国内的电影。海报中的女性形象有着与生俱来的商业本性,取悦于市民阶层
的审美趣味为主和迎合当时社会权贵的本质.被塑造成被损害的,生存的边缘处境以及试图摆
脱挣扎的没有主体意识懦弱形象。
20
年代《神女》海报里穿旗袍的少妇,体态动人妩媚却
传递出男尊女卑的尴尬状态。她眼中含泪
“
面若银盆,目似水杏
”
,饱含着典雅华贵的洋气里有
遮不住的悲愤和凄美。该形象既不突进,也不宣讲,合乎了市民阶层温和改良的愿望,给大家
创造了一个温文尔雅,恪守闺规的妇女形象。
1935
的《渔光曲》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渔家小姑娘形象,质朴清新,没有民国女人的妖艳
世故的痕迹。版画新颖的效果传递出小姑娘的坚强向上的反抗精神.是当时人们对新女性形象
摸式的一种向往。
1947
年《一江春水向东流》海报里李素芬面部氛围端庄,表情真挚。时代感和生活气息
强,用自我的方式向着传统
“
贤妻忘母
”
标准道别的意识,较好地把握和传递当时女性的心态和
追求。己不局限于对女性的怜悯,而是置于国强种进的高度中来考虑,激发起国人的爱国热
情,有了社会影响。
租界文化加快了中西文化的融合.电影女性形象虽然气质不同,但造型都不外乎细弯的眉
毛、浓重的唇彩、紧贴头皮的发型等等,给人的印象是一种浮华奢靡、妖娆妩媚的氛围,鲜明
地打上时代的烙印。构成男权价值观下社会期待的女性刻板印象,女性形象被物化成为一种装
饰。
二、解放后电影海报中的女性形象特点
解放后电影海报中女性的形象表现出明显的多元性特征。
网址:解读电影海报中女性形象的变化 https://klqsh.com/news/view/209316
相关内容
电影海报设计中的图形创意电影海报的艺术设计与审美解读.docx
解读王家卫的电影海报设计
动画电影《变形金刚:起源》发布首款海报
阿凡达电影海报多模态语境解读.doc
电影海报的视觉元素解析.docx
电影《流浪地球》海报的多模态三维解读
符号美学视角下的电影海报解析.doc
电影海报设计的民族文化体现
电影海报中的版式设计.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