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选秀节目终究是一场商业秀

发布时间:2025-09-02 15:12

园艺论坛的年度最佳帖子评选,一起分享优秀内容 #生活技巧# #园艺技巧# #园艺论坛#

  本文原载于2013年07月01日14:59,北京晚报,转载仅为提供资料。

      近些年来,在中国出现了这样一个群体,他们频繁参加各类选秀节目,奔波于各省会城市之间,期待着能获得各方面的认可,走上成为明星的道路,为此不惜耗费着自己的青春和梦想。有网友戏谑说:“我们上高中,他们在选秀;我们进大学,他们在选秀;我们毕业了,他们在选秀;我们工作了,他们依然在选秀!他们不是在选秀,就是在选秀的路上。”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称呼“选秀专业户”。有人这样形容选秀节目和“选秀专业户”:流水的选秀节目一波又一波,铁打的选秀歌者们还在路上。

  有业内人士统计,在过去的10年中,各级卫视的几百档选秀节目至少吸引了上百万人次参与。而且,也有苏珊大妈、张靓颖、李宇春等通过选秀平台成功的个案,于是,有无数人走在选秀的舞台上或走在去选秀的路上,甚至出现了“选秀专业户”,也成就了几百档选秀节目。正是由于个案的成功被媒体和主办单位无限放大,导致无数人走在选秀的舞台上或路上,导致几百档选秀节目风起云涌,并且竞争的火药味非常浓烈。表面看,选秀节目有利于发现民间歌者,让他们走进大众的视线,走向成功。实际上,真正通过选秀走向成功的人极少,多数人都得归于平静,即使是名噪一时的选秀前几强也是如此。

  有两个事实摆在选秀者的面前,一是“现在这个圈子不缺人”;二是“行业不景气,唱片公司基本不会和一个没名气的新人签约”。于是,选秀者要么退出,要么变成“选秀专业户”不惜代价地奔波于各个赛场。之所以有无数“选秀专业户”出现在各个选秀现场,是因为他们期望把自己的梦想变成现实。然而,现实非常残酷,只见人哭难见人笑。2004年《超级女声》冠军安又琪,推出两张专辑之后“销声匿迹”。8强选手张玥,改名张译心,目前在南京做记者。进入总决赛的7名选手中,目前仅有张含韵经常出现在公众面前,身份不是歌手而是主持人和演员。2006年《超级女声》中,除了尚雯婕因为今年播出的《我是歌手》再次成为公众焦点以外,其他进入决赛的选手大都只能在娱乐版面占据很小的位置。

  选秀者最终不过是一名选秀节目的过客,最终还得走向寂寞,而不是期盼的“星光大道”,成功者寥寥无几且需要更多的幸运从天而降。选秀者特别是“选秀专业户”不仅要付出相当多的精力,还要付出相当大的财力,不是你想参加就能参加的。而且,一个事实是,包括成功者在内的选秀者都难逃陪衬红花的命运,这红花或赢家几乎不是选秀者,而是主办单位各电视台。正是主办单位打着为选手的幌子不遗余力地消费着选秀者的青春与梦想,为自己打造了一条非常赚钱的娱乐产业链条。比如“超女”效应使湖南卫视2005年整体广告收入增长了3亿元,达到将近7亿元,2006年广告收入增加到10亿元。仅《加油,好男儿》一档节目的品牌商业价值就高达21.59亿元。北京某文化传媒公司总经理石女士说得好,选秀节目的出发点并不是真正为了每个心怀梦想的人来圆梦,更重要的是收视率的节节攀升和投资方的利益保障。

  选秀节目的本质不是为人圆梦,而是为了赚钱,这是参加选秀者和社会都应该知道的真相。

网址:评论:选秀节目终究是一场商业秀 https://klqsh.com/news/view/209626

相关内容

选秀节目研究.ppt
选秀节目的“星”级包装
娱乐选秀节目多的反思
选秀节目行业发展趋势 全球与中国选秀节目市场调研及趋势预测报告(2025
选秀节目扎堆现象堪忧
选秀节目品牌价值发展策略论文
选秀节目调查问卷
中国选秀节目现状之我见解析.docx
网络真人选秀节目到底秀出了什么?
平民选秀节目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