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教子
勤俭节约的精神在古代有许多感人故事,如范仲淹的‘粥’ #生活技巧# #节省生活成本# #生活节俭# #勤俭节约故事#
明代佚名画师所绘的范仲淹画像。 南京博物院藏
■ 刘广荣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教子行善和节俭的故事,尤其值得称道。
宋人钱公辅在《义田记》中写道:“范文正公,苏人也。平生好施与,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方贵显时,置负郭常稔之四千亩,号曰‘义田’,以养济群族之人。日有食,岁有衣,嫁娶凶葬皆有赡……”
《宋史·范仲淹传》记述:“而好施予,置义庄里中,以赡族人。泛爱乐善,士多出其门下,虽里巷之人,皆能道其名字……”范文正公即范仲淹,他行善深得民心,口碑极好,对儿子影响很大。
宋代的惠洪在《冷斋夜话》中记录,范仲淹曾派次子范纯仁前往苏州收取田租,并反复叮嘱次子回来经过丹阳的时候,代他探望好友石曼卿。
田租收齐了,共五百斛小麦。范纯仁便雇船运载,一到丹阳就约见父亲的好友石曼卿。石曼卿一身素服,范纯仁问是什么原因。石曼卿说,他家遭了灭顶之灾,父母、妻子得了重病,最近两个月相继死去了,可是他早已花光了所有积蓄,如今无钱买棺下葬,不能让父母及妻子入土为安,也无法按时北上任职。范纯仁听了,非常同情石曼卿,便擅自作主将五百斛小麦与木船一起赠给了石曼卿,然后骑着马,两手空空打道回府。
到家后,范纯仁蹑手蹑脚去见父亲,因为怕父亲责怪,一直低着头站着,不敢正视父亲。范仲淹问清情况后,认为儿子做得好,便赞许地点了点头,全无责怪之意。
节俭,也是范仲淹教子的必修课。
《宋史·范仲淹传》记载:“仲淹内刚外和,性至孝,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能自充……”范仲淹母亲在世之时,生活贫苦;后来,范仲淹在朝廷为官,可以称得上达官贵人了,可是他家中不是客人来了,决不吃肉。妻子和儿子穿着平常,没有绫罗绸缎,更没有珠光宝气;至于吃饭,仅仅能充饥不挨饿而已。
《言行录》中说:“范公常以俭廉率家人,要求家人畏名教,励廉耻,知荣辱,积养成名。”范仲淹以身作则,严格要求家人节俭。他当了参政知事等大官后,可谓有权有钱,但他没有讲排场,摆阔气,而是一如既往地节俭,并且时常检查儿子和家人是否做到。
有一次,范仲淹突然召集儿子和家人例行训示,当他看到儿子和家人济济一堂,个个穿着简洁,儿子手不释卷时,满脸喜悦。末了,他谆谆告诫儿子和家人说:“贫贱时,无以为生,还得供养父母。吾之夫人亲自添薪做饭。当今吾已为官,享受厚禄,但吾常忧恨者,汝辈不知节俭,贪享富贵。”范仲淹最怕儿孙辈贪图荣华富贵,不懂得节俭。
次子范纯仁结婚时,媳妇娘家人认为嫁女属于喜庆大事,嫁妆是不可少的。为把女儿嫁得风光体面,打算买些绫罗绸缎当作嫁妆。范仲淹知道后,怒火冲天,立即传话给范纯仁:“罗绮非帷幔之物,吾家素清俭,安能以罗绮为幔坏吾家法,若将帷幔带入家门,吾将当众焚之于庭。”范纯仁连忙把父亲的意见转告媳妇的娘家人。然后,范仲淹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举例论述贪图荣华富贵的危害,一番话语说到了儿媳的心坎上,对方也打消了买绫罗绸缎作嫁妆的念头。范纯仁后来对节俭也深有感触:“惟俭可以养廉,唯恕可以养德。”
范仲淹严格教子,使得他们在仕途上很成功。长子范纯佑,十六岁随父防御西夏,战功赫赫;次子范纯仁任宰相,为官五十载,是老百姓心目中的好官;三子范纯礼,官至尚书右丞;四子范纯粹,官至户部侍郎。
网址:范仲淹教子 https://klqsh.com/news/view/18486
相关内容
男人想要淹死刚瘫痪的妻子!历史上“最懒”诗人:一生只写2句却流传千古,家喻户晓
我今天淹死了一颗炸弹!
从儒学发展看当今核酸检测乱象,才知道为什么说董仲舒是儒家之罪
源仲误以为姬谭音是人族的卧底,源仲自以为是 姬谭音心急如焚,极限拉扯…
朱军与范曾谁靠谁的名气?一个敢学,一个敢教,还人人称赞!
因扎吉果然懂感恩,帮宋仲基脱险!
教育高质量发展看山西:太原师范学院文学院崔昕平教授当选新一届山西省作协副主席(兼职)
柳姨娘嘲讽范闲是野小子,范闲反击柳姨娘出身不正
范闲决定进入范家祠堂,这标志着他将放弃皇子的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