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读一本好书
最是书香能致远
腹有诗书气自华
人生喧哗,有静则美
人间好光景,最美“悦”读时!
开篇语:
书是灯,照亮前行的路;书是桥,接通彼此的岸;书是帆,推动人生的船。品味经典,让每一个诗意的灵魂通过书籍交流,透过共同的精神世界展开一场美好的相遇。
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阅读好书,享受分享与交流的满足和充实,碰撞出最闪耀的思想火花。
为进一步推进书香校园建设,吉县东关小学坚持开展“好书分享”阅读活动,引导和鼓励师生养成多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在阅读中不断积淀、不断成长,真正把读书学习当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
每周分享一本书,让阅读点亮育人智慧!
每周共读一本书,让书香浸润美好人生!
分享者
杨晓艳
山西省临汾市吉县东关小学教师,从事语文教学工作12年,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热爱教育事业,爱好阅读、音乐、旅行,始终把“读书,就是做最好的自己”作为自己的人生信条,立志把每一位学生都培养成阳光、自信的新时代好少年。
作品简介
《老人与海》是美国作家海明威于1951年在古巴写的一篇中篇小说,于1952年出版。该书围绕一位老年古巴渔夫,与一条巨大的马林鱼在离岸很远的湾流中搏斗而展开故事的讲述。尽管海明威笔下的老人是悲剧性的,但他身上却有着“超人”的品质,泰然自若地接受失败,沉着勇敢地面对死亡,即人类不向命运低头,永不服输的斗士精神和积极向上的乐观人生态度。这篇小说相继获得了1953年美国普利策奖和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
作者介绍:
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Ernest Miller Hemingway,1899年7月21日-1961年7月2日),出生于美国伊利诺伊州芝加哥市郊区奥克帕克,美国作家、记者,被认为是20世纪最著名的小说家之一。海明威的一生之中曾荣获不少奖项。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被授予银制勇敢勋章;1953年,他以《老人与海》一书获得普利策奖;1954年的《老人与海》又为海明威夺得诺贝尔文学奖。2001年,海明威的《太阳照样升起》(The Sun Also Rises)与《永别了,武器》两部作品被美国现代图书馆列入“20世纪中的100部最佳英文小说”中。1961年7月2日,海明威在爱达荷州凯彻姆的家中用猎枪自杀身亡,享年61岁。海明威是美国“迷惘的一代”(Lost Generation)作家中的代表人物,作品中对人生、世界、社会都表现出了迷茫和彷徨。他一向以文坛硬汉著称,他是美利坚民族的精神丰碑。海明威的作品标志着他独特创作风格的形成,在美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01
读书感悟
读书感悟
一艘船越过世界的尽头,驶向未知的大海,船头上悬挂着一面虽然饱经风雨剥蚀却依旧艳丽无比的旗帜,旗帜上,舞动着云龙一般的四个字闪闪发光——超越极限!”作者海明威是这样评价他的作品《老人与海》的。
《老人与海》成功的塑造了一个经典的硬汉形象。书中讲的是古巴的一个名叫桑地亚哥的老渔夫,独自一个人出海打鱼,在84天内一无所获,在第85天的时候钓到了一条无比巨大的马林鱼。这是老人从来没见过也没听说过的比他的船还长两英尺的一条大鱼。鱼大劲也大,拖着小船漂流了整整两天两夜,老人在这两天两夜中经历了从未经受的艰难考验,终于把大鱼刺死,拴在船头。然而这时却遇上了鲨鱼,老人与鲨鱼进行了殊死搏斗,结果大马林鱼还是被鲨鱼吃光了,老人最后拖回家的只剩下一副光秃秃的鱼骨架。
骨骼是精神的支撑,海明威看似没有让老人桑地亚哥成功,却以光秃秃的骨骼奏出了老人生命的硬度。人很容易随遇而安,可生活如海啊,是不容让人懈怠的,平静的水面下暗藏的是急流,平静过去,又将是风景,而人往往也是在风浪的颠簸中才意识到危险感到恐惧,才想起自己的疏忽,才本能地需要抗拒。可是,想要征服海的人啊,你需要时刻警惕时刻谨慎,不要在危难的时候才显示出你是个好汉,要时刻撑好船,看好方向。
生活就是海,你就要做那位老人,永不言败, 这就是《老人与海》告诉我们的。
一个人把生命都压了上去,与敌人做殊死的博斗,能不算英勇吗?我想鲨鱼正是宇宙间一切破坏性力量的化身,而老人正是正义的使者。在人的一生中随时随地都存在这股破坏力量,人生是不停地循环着的,喜剧的落幕,不就是悲剧的上演;悲剧的落幕,也就意味着喜剧的再度登场。
人性是强悍的,人类本身有自己的限度,但正是因为有了老渔夫这样的人一次又一次地向限度挑战,超越它们,这个限度才一次次扩大,一次次把更大的挑战摆在了人类面前。在这个意义上,老渔夫桑地亚哥这样的英雄,不管他们挑战限度是成功还是失败,都是值得我们永远敬重的。因为,他带给我们的是人类最为高贵的自信!
人生本来就是一种无止境的追求。它的道路漫长、艰难,而且充满坎坷,但只要自己勇敢顽强地以一颗自信的心去迎接挑战,他将永远是一个真正的胜利者!
海明威,这个骨头里留有几百块弹片的硬汉作家,恰当地写出了生命的强度,告诉我们怎么去面对生、老、病、死,告诉我们心该有多宽,如海一般。老人是孤独的,他是在理想的道路上前行的旅人,但他又是不孤独的,因为他的意志是那样的坚强。
海明威为什么没有让老人最终胜利呢? 用小说中老人的话来说:“一个人并不是生来就要被打败的”,“人尽可以被毁灭,但却不能被打败。”这就是《老人与海》想揭示的哲理。不可否认,只要是人就都会有缺陷。当一个人承认了这个缺陷并努力去战胜它而不是去屈从它的时候,无论最后是捕到一条完整的马林鱼还是一副空骨架,这都已经无所谓了,因为一个人的生命价值已在那追捕马林鱼的过程中充分地体现了。曾经为自己的理想努力追求过、奋斗过,难道他不是一个胜利者吗?老渔夫就是敢于挑战自身缺陷及自己勇气和信心的胜利者。
当我读到“大马林鱼开始快速地围着小渔船游动,将缆绳缠绕到了桅杆上,老人右手高举着钢叉,在它跃出水面的一瞬间,竭尽全力地向它的心脏掷去,一声哀鸣结束了大鱼的生命,它静静地浮在水面上……”这时,我的心也像一块大石头落了地。我非常钦佩老人那种毫不畏惧、坚持不懈的精神,虽然知道对手实力很强,但他没有丝毫退缩,而是迎难而上。正因为有了这种精神,老渔夫才获得了这场生死较量的胜利。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也要学习老渔夫的精神,做事情不怕困难,才能取得成功。
在读到大鱼的血腥味被一群鲨鱼嗅到了,争相游来抢食,老人的左手正好在抽筋,他只能使用右手,用木棒、捕到的剑鱼的嘴等一切可以用来攻击的武器自卫,并最终赶走了这群鲨鱼。但大鱼的肉已经被吃了一大半,而老人还风趣地批评自己的左手“该工作的时候却在休息”这时,我也被老人乐观的精神所折服。在生活中,有些损失是不可避免的,我们应该以乐观的态度来对待,不能斤斤计较。最后,小说以一个少年看到老渔夫在度量足有十八英尺长的大马林鱼,再次描写了这条鱼的巨大,老渔夫所克服的困难之大,非比寻常。
小说歌颂了老渔夫不畏艰险努力奋斗的精神,我们也应该像他那样,不能满足于现状,应该积极向上,做任何事都要坚持不懈,遇到困难要迎难而上,决不能半途而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获得更大的成功和胜利。
无论是与书中那个老渔夫相比,还是在现实生活中与那些艰难生活的人相比,我们的生活已经是很好了,我们更应该热爱生活,并且学会坚强的面对一切的挫折。我们的路还有很长,在今后我们会遇到比曾经更加多的,更加严重的挫折与失败,但我相信,只要想到那个老渔夫,他的坚强和对生活的热爱。我们也会学着坚强,自己面对困难!当我们碰到困难而灰心丧气时,一定要坚持,古人云:“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我们要满怀信心的去迎接挑战。因为我相信成功永远属于我们自己!
02
精彩书摘
经典语录
1.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
2.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
3.生活总是让我们遍体鳞伤,但到后来,那些受伤的地方一定会变成我们最强壮的地方。
4.现在不是去想缺少什么的时候,该想一想凭现有的东西你能做什么。
5. 每一天都是一个新的日子。走运当然是好的,不过我情愿做到分毫不差。这样,运气来的时候,你就有所准备了。
6.绝望是一种罪过。
7.人不抱希望是很傻的。
8. 不过话得说回来,没有一桩事是容易的。
9. 但是这些伤疤中没有一块是新的。它们像无鱼可打的沙漠中被侵蚀的地方一般古老。他身上的一切都显得古老,除了那双眼睛,它们像海水一般蓝,是愉快而不肯认输的。
10.年岁是我的闹钟。
11.陆地上空的云块这时候像山冈般耸立着,海岸只剩下一长条绿色的线,背后是些灰青色的小山.海水此刻呈现蓝色,深的简直发紫了。
12.搏斗,直到战死。
13.在某种意义上,所有事物都在互相残杀。捕鱼就是要了我的老命,可是它同时也养活我。
14.等待也是种信念,海的爱太深,时间太浅,秋天的夜凋零在漫天落叶里面,泛黄世界一点一点随风而渐远。
15.一个人可以接受被毁灭的事实,却无法接受被打败的事实。
03
结束语
脚步不能丈量的地方,阅读可以;眼睛到不了的地方,阅读可以。古人云:“春读书,兴味长,磨其砚,笔花香。读书求学不宜懒,天地日月比人忙。燕语莺歌希领悟,桃红李白写文章。寸阳分阴须爱惜,休负春色与时光。”让我们以书为伴,与经典同行,在“悦读”中遇见最好的自己!
- End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