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2850]中国古代人生哲学
《道德经》是中国古代哲学经典 #生活乐趣# #阅读乐趣# #经典名著#
课程名称: 中国古代人生哲学
课程学分: 3
周课时数: 3
总课时数: 48
修读人数: 150人以内
主讲教师: 徐小跃
所在院系:哲学系
一、教师简介
领衔教授介绍: 徐小跃,现任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主任,系学术委员会主任;兼任南京大学“儒学与基督教比较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历史学博士,中国哲学、宗教学教授、博导;南京大学中青年学术骨干,“哲学概论”课程首席教授,南京大学“名师”,连续三届获南京大学“我最喜爱的老师”称号,因而荣获南京大学教学“浦园恒星”奖杯,江苏省“名师”。南京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南京大学教学委员会委员;中央实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首席专家,江苏省哲学学会常务理事,江苏省哲学史与科学史学会副会长,江苏省周易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全国宗教学会理事,老子道学文化研究会(国家一级学会)常务副会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美国哈佛大学高级访问学者。
主要从事中国哲学、哲学概论、宗教学、佛道思想、中国天人之学以及中国宗教与民间宗教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几年来共发表80余篇论文。出版的个人专著有:《禅与老庄》、《罗教与<五部六册>揭秘》、《罗教与禅宗》、《禅林宝训释译》、《社会科学十万个为什么——宗教卷》,合著3部:《中国无神论史》(上下卷)、《中国宗教史》(上下卷)、《哲学概论》。另担任《中国佛教百科会书》副主编,《禅学研究》副主编,《宗教研究》主编。
独立主持各级科研项目多项:(1)道家天人之学与佛禅心性之学(国家社科青年基金项目);(2)中国民间宗教与佛道二教关系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儒家天人之学与佛禅性之学(江苏省社科基金项目);(4)当代宗教问题与哲学教学研究(江苏省社科基金项目);(5)宗教无神论研究(南京大学“985”科研项目);(6)罗教与《五部六册》研究(世川良一项目)。
徐小跃教授还荣获多项教学和科研奖励:国家级精品课程;全国宝钢优秀教师奖;江苏省教学成果一等奖;江苏省精品课程;南京大学教学成果特等奖;两次江苏省社科三等奖;两次南京大学社科一等奖;其专著《禅与老庄》获“改革开放以来南京大学有重要影响的著作”奖。
另曾荣获南京大学优秀党员光荣称号和南京大学“三育人”积极分子;连续五年获南京大学“育才”奖。
教学团队介绍:
白欲晓 ,哲学博士,现为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现代新儒家、传统儒道哲学。近几年出版个人专著1部,合著2部,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
沈文华 ,哲学博士,宗教学博士后。现为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道教哲学、传统佛道关系。近几年出版个人专著1部,合著1部,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多篇。
二、教学目标:
本课程以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为指针,以拓宽学生知识面、提升学生整体知识素养进而指导青年学子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树立正确人生观、裨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根本目标,着重阐发中国传统文化中丰富的人生哲学之精华,发掘其中智慧以启迪学子。
三、课程简介及周历:
本课程将以中国传统人生哲学的重要问题为纲骨,分述儒、道、佛、法、墨诸家人生哲学的具体观点和特色,并从中凸显中国古代人生智慧之于当今的借鉴意义。具言之,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1.人性论:探讨人之为人、人之本质的问题,是传统人生哲学的理论基石;
2.人生价值与境界论:探讨人生目标和理想人生之情状,此为人生哲学的中心问题;
3.人生修养论:探讨实现人生理想的诸种途径,为人生哲学之实践的落脚点;
4.天人论:探讨人生价值的终极源泉,乃是贯穿传统人生论的中心线索,人性论、理想论、修养论等的成立,皆不能回避此问题;
5.人生问题论:探讨人生历程中可能遇到的诸种具体问题的因应与解决,包括群己、义利、理欲、力命以及死生等问题。
按每学期16周授课时间、每周3学时的授课规划,具体授课周历暂定如下:
周次
主题
阅读材料
授课教师
1
绪论:人生哲学界说
探讨中国传统人生哲学的意义
徐诚、左言东著《辩证唯物主义人生哲学》
徐小跃
2
中国传统人生哲学之精华
钱逊著《中国古代人生哲学》
徐小跃
3
中国传统人生哲学诸问题及其逻辑关系
张岱年著《中国哲学大纲》第二部分“人生论”
徐小跃
4
人性论界说
儒家人性论与人禽之辨及善恶之争
张岱年著《中国哲学大纲》第二部分第二篇“人性论”
徐小跃
5
道家与法家人性论及自然人性论之反思
徐复观著《中国人性论史·先秦篇》;王充《论衡·本性》
白欲晓
6
佛教、道教人性论与中国古代宗教人性论问题
赖永海著《中国佛教文化论》“佛性与人性”、李大华著《生命存在与境界超越》上篇“生命本体论”
沈文华
7
人生价值论原论
儒家不朽论
李德顺《价值论》(第二版);杨国荣《善的历程——儒家价值体系研究》
徐小跃
8
道家与道教:人生价值的悖反与统一
牟钟鉴主编《道教通论——兼论道家学说》
沈文华
9
原始佛教与大乘佛教:从“一切皆苦”到“常乐我净”
郭良鋆著《佛陀和原始佛教思想》;王月清著《中国佛教伦理》
沈文华
10
人生境界论与人生境界的三种形态
张岱年著《中国哲学大纲》第二部分“人生论”;徐小跃著《禅与老庄》
徐小跃
11
儒家入世境界观、道家超世境界观、佛家出世境界观
《正蒙·西铭》;《庄子·逍遥游》;《金刚经》;《坛经》
白欲晓
12
境界之思:关于境界论的哲学思考
冯友兰《新原人》;唐君毅《生命存在与心灵境界》;牟宗三《智的直觉与中国哲学》
白欲晓
13
人生修养论:立志;自省;改过;博学;力行
《中庸》;《大学》
徐小跃
14
人生问题论(一):义利;理欲;群己
张岱年著《中国哲学大纲》第二部分“人生问题论”
沈文华
15
人生问题论(二):力命;死生
张岱年著《中国哲学大纲》第二部分之“人生问题论”
沈文华
16
结语:天人之际与中国古代人生哲学
张岱年著《中国哲学大纲》第二部分之“天人关系论》;姚新中、焦国成著《中西方人生哲学比论》
徐小跃
四、课程组织形式:
通过以点带面、举一反三的形式组织教学内容,通过课堂讲解与讨论、课外阅读、撰写论文等方式,使学生在扩展知识面的同时,追求对知识理解的深度,并进而发展其沟通理性的内涵和广泛一致的能力。
除此之外,本课程还将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在技术人员的协助下,将该课程纳入南京大学数字化资源库建设,以便于学生在线学习。
五、成绩评价标准:
本课程最终成绩的评定包括出勤、讨论、小论文、命题考试(闭卷)等多种检测指标。具体构成如下:
1.平时成绩:占总分的30%。包括出勤、课堂发言、小组讨论以及其它教学活动评估所得成绩。
2.期末考试:占总分的70%。根据本学期所学内容进行命题闭卷考试所得的成绩。
六、参考书目:
1.《辩证唯物主义人生哲学》,徐诚、左言东著,北京出版社,1999
2.《人生哲学概论》(第二版),徐长松著,中国铁道出版社,2000
3.《人生哲学概论》,杨绍南著,台湾商务印书馆,1996
4.《中国古代人生哲学》,钱逊著,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5.《中国人生哲学——先秦诸子的价值观念和处事美德》,乔长路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
6.《中国传统人生哲学》,詹万生主编,中国工人出版社,1996
7.《儒道人生哲学》,邵汉明著,吉林教育出版社,1992
8.《人生十论》,钱穆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9.《新原人》,冯友兰著,
10.《中西方人生哲学比论》,姚新中、焦国成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11.《现代西方人生哲学》,曹锦清著,学林出版社,1988
12.《新人生哲学要义》,奥伊肯著,中国城市出版社,2002
网址:[002850]中国古代人生哲学 https://klqsh.com/news/view/216277
相关内容
[002850]中国古代人生哲学中国古代人生哲学
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书籍推荐
中国古代必读的10部哲学专著,值得收藏
中国古代的人生快乐哲学智慧及其当代启迪
中国人生哲学
中国人生哲学:日常的生活哲学!
中国哲学《中国人生哲学》书籍简介,图书推荐
古今中外,关于人生意义的哲学都有哪些?
古代关于励志哲学诗词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