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读书笔记

发布时间:2025-09-06 06:53

不同类型的书籍如何做笔记 #生活乐趣# #阅读乐趣# #阅读笔记#

主要记录如何读书,但写着写着发现我们阅读不同书籍的方法论好像是不能套的,例如阅读文学和阅读社科目的不一样,一个是为了消遣,一个为了提升自我,所以该文章仅仅针对在读可能对自身生活有影响的书,我们该怎么做。针对不会读”影响书“做一个问题参考。

如果你读书有以下问题:

看书过程中比较煎熬,只想着快速结束 看完书不知道作者在讲什么? 看完书就忘记

那么这篇文章可能会对你有帮助。

1 高效阅读

针对第一个问题————”看书过程比较煎熬,只想着快速结束“,这也是我的问题,特别是针对文学作品,看的过程中经常会看这章还有几页结束?这本书还有几页结束?对自己要求好像是”看完这本书的页数“,这样最后结果显而易见:花费大量时间看书,但是没有对应的效果。

效果是什么意思?例如你看文学类《我与地坛》,会有强烈的情感震撼,这里的效果会让你对”死亡“”生活“的观点会有改变;如果是社科类《如何提问》,那么会有对应方法论,对应的因果关系,那么需要结合自身条件去思考如何和自己结合的更好,也就是内化

我先从避雷错误的读书观念,再从读书之前的目的,到读书中的记录来说明高效阅读

1.1 错误读书观念

常见的错误观念有两个:一个是必须要读懂书中所有的内容,另一个是一本书必须读完才算完成阅读

通常情况下,一本书有些地方我们读不懂也不影响我们掌握这本书的精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而且有些书籍可能包含一些我们不感兴趣或者不需要了解的信息。因此,我认为一个更好的读书观念是“尽可能多地获取你感兴趣或需要了解的信息,并且不要担心错过一些无关紧要的细节”。

如果死扣读不懂的部分,可能会降低我们读书的欲望。

在《洋葱阅读法》一书中,作者说过,

”非虚构类的书,核心的信息约占20%,另外80%是填充数字、细枝末节或者解释说明。你必须思考应该怎么分配时间来阅读剩下的80%。“

所以说一本书不一定非得读完,特别是那种工具书,没必要一板一眼看一遍。

甚至感觉看一遍目录➕段落第一句就差不多了【手动狗头】

我个人认为,有时候看书目的性也不要那么大,因为有时候看书纯属消遣。带着”我要成长“去看反而达不到”午后休闲“的目的。

1.2 操作方法

有哪些方法可以帮我快速进行高效阅读呢?这里从提出问题、了解结构、重点标记、内化输出几个部分分享

1.2.1 提出问题

读书要有目的,如果你只是没有任何目的地随便翻几本书,大脑会觉得“面前的这本书一点儿用都没有,这次的阅读只是随便翻翻而已,什么都不用记住”。

我感觉阅读章节也是如此,首先大致略读一遍,然后根据关键点拾取一两个问题和关键点,然后再仔细阅读。

1.2.2 了解结构

为了要知道结构?这帮助我们理清书中的逻辑,更容易理解和记住书中的关键点。

作者通常花非常多的心思去撰写序言,整本书分为了哪几部分,每部分讲了什么,希望读者从中了解到什么,这些通常都可以在序言中提到。

1.2.3 写书评

想要高效,就要学会限制读书的时间,想着如何多把时间用在输出上。

读过一本书立即写书评,发在网络上,不仅可以获得与外界链接的机会,更重要的是让你的阅读更加细致,还会找到更多有意思的书。

写书评有以下几个步骤供参考:

确定一个自己最关注的主题。 事先确定文章的提纲。 举出有代表性的事例。 使用定时器,催促自己完成。 1.2.4 建立自己的读书档案

书原本就有让读者付诸行动的力量。每读完一本书,就要写一篇“读书档案”。发现自己有哪些新发现,行动上要做哪些变化都记录下来。比如,读完这本书,我要做的一件事情就是要开始建立自己的读书小组。

分享作者的档案记录,分4部分:

阅读这本书的目的。 阅读后的收获,感受。 阅读此书后,会采取哪些行动。 3个月后要做什么,有什么样的改变。

这个档案最有意义的地方在于最后一点,可以看到随时间流逝,自己成长变化的足迹。自己也更有动力继续进步。你成长的或许慢一些,但不能没有变化,没有成长。

2 读书笔记

2.1 问题

之前读书的常态是碰到精彩的地方就是划线,但是这有个问题是:遗忘和不理解,也就是读完一本书,很快忘记书中讲的是什么?为什么在这里划线?
读书笔记就是为了避免这两个问题

2.2 如何做读书笔记

参考《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超实用笔记读书法》,提取了三点关于读书笔记的新认知

2.2.1 读书笔记是贯穿整个读书过程的

很多人(也包括我)都以为读书笔记是从翻开书阅读开始,其实这种认知是存在问题的,也不知道真正的读书笔记为何物。真正的读书笔记是要贯穿读书的全过程的,即读书的5个步骤:选书→购书→读书→记录→活用。每一个步骤都需要去记录做笔记。
我们大多会以为读书笔记集中在“读书”,“记录”这两个步骤中,这样是不完整的。

因为读书是一个事件,它包含了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如果我们直接写经过,那么整个事件就看起来不合理,例如:我是因为我想提高“阅读一本书”的能力,才去读的《榨书》这本书,然后我记录阅读这本书的过程,最后经过实践记录“影响力”,这样回顾整个记录才有效果

选书:表达自己结识这本书的契机,以及想要通过这本书达成的目的,从而看清自己真正的读书需求。 购书:可以忽略吧 读书和记录:通过不同划线方式、标记以及书签?那感想这部分内容呢? 活用:就是平时我们看到有些读书大神坐在那边翻看自己的读书笔记时,就是在为这一步骤做准备。如何活用?进行输出无疑是最好的办法,所以重读笔记是非常重要的。在重读的过程中,将读书笔记升华为自己的内在,是读书笔记真正的价值所在。重读读书笔记,内化为我们的思想,为输出做铺垫。 2.2.2 做好真正的读书笔记的重要方法

做读书笔记不等于摘抄,摘抄只是读书笔记的一部分。
这里介绍一个书中提到的方法————“葱鲔火锅式”读书笔记法。分三个步骤

要写上三项信息:写读书笔记的日期,书名,作者名。从这三个要素开始。 就是摘抄和写评论,即要再加上以下两个要素: 对自己来说重要的内容(摘抄) 自己对这篇文章的感想(评论)

这个方法最重要的就是自己在读书当下的评论,它是原创思考的源泉。会有很多好点子冒出来。书中详细列举了作者在读某本书的摘抄和评论,可以

2.2.3 一元化技巧让你坚持写下去

因为人总是喜欢偷懒的,特别是对于做读书笔记来说,很多上班族可能就会保持三分钟热度。
我在做读书笔记中间会遇到的一个问题,就是经常想要把读书笔记分开写在不同的笔记本里,比如,一个笔记本里记下想要读的书,其他笔记本里记日常的随笔和日记。这种想要分门别类的做笔记的行为通常会让笔记很难进行下去。

但《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超实用笔记读书法》书中,作者提出让我们容易坚持下去的一个技巧就是:“信息一元化”,即将所有读书相关信息都计入同一笔记本里,做到只要在这个笔记本里找,就一定能找到;在这里找不到的话,那就是没有。笔记本成为一个“什么都可以放的容器”

这个和inbox思想类似,让自己精力聚焦,聚焦书籍本身内容,而不是苦恼于它的分类

3 小结

说到底,读书笔记就是记录读书这个过程的日记,我们在中间的原因、经过、结果都要记录,以及读到某一段落产生的任何思考,都可以记录,因为这样在我们回顾过程中,可以快速复现当时读书的内心感受

参考链接

如何做好真正的读书笔记?

高效阅读法

每天阅读一本书,如何才能高效阅读?(个人经验总结)

网址:如何做读书笔记 https://klqsh.com/news/view/220365

相关内容

读书笔记怎么做?5种有效读书笔记法,总有一款适合你
摘抄读书笔记,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
用笔记管理读书生活
读书笔记作文
经典读书笔记
《正能量》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docx
幸福哲学书读书笔记
读好书写读书笔记提升自我.pptx
幸福的哲学读书笔记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