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心理调适遇上中国传统文化:一把打开“心锁”的钥匙
钥匙串上多了一把锁:不小心把自己家门反锁了。 #生活乐趣# #日常生活趣事# #日常幽默事件#
现代人遇到的很多难题,古人曾用一句话概括:“爱人不亲,礼人不达,治人不治,行有不得。”当你我遇到心理危机的时候,除了向西方心理学寻求解决之道,更应该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找找答案。千百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经过无数圣人先贤的凝结提炼,其深远内涵可以为经历着精神冲突中的人们提供一剂良方。
我们不妨借先辈们的智慧,作为打开“心锁”的钥匙,以更加积极的心态面对未来。
中国传统文化中心理调适的主要资源
1.儒家文化
儒家倡导内贤外王的修养之道,既强调涵养内心,又不失进取精神,道德修养对心理调适有积极的意义。儒家主张“为而无所求”,“知命”的人生态度来化解人生所遭遇的痛苦,在某种程度上对缓解人的苦恼、缓解人的焦虑起了一定作用。采用中庸的思想方法去思考和做事会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
2.道家文化
道家的辩证思想“反者道之动”从积极的心理调适来看为预防性的心理调适法则。还有很多调适心理的人生智慧,如“顺应自然”给人心灵慰籍,"宽容不苛"、"宠辱不惊"、"各当其分"、"厚积薄发"等,对于保持心理健康,提升心理品质,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运用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心理调适的具体方法
1.通过道德修养增强心理免疫力。心理调适与道德修养有密切的关系。如“养生莫若养性,养性莫若养德”,强调养生先要修养性情,而修养性情先要修养道德。通过提高道德修养有利于保持心情平静,减少心理冲突,有利于促进身心健康。
2.用中庸之道保持心理平衡。采用中庸的思想调节情绪,是中庸之道的应有之义。《中庸》第一章就讲:"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这是说喜怒哀乐没有表现出来的时候叫"中",表现出来又能合乎礼节的叫"和"。
3.以无为而治顺其自然的平常心。老庄道家思想则主张清静无为,以柔克刚,见素抱朴。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即倡导人不要勉强去做有悖于自然规律的事情。世间万事,顺其自然,保持心境的平和旷达,有时也不妨以退为进,乃是对人对事对己对身心最为明智的自然之法。
来源:洛阳市第五人民医院
作者:祁继鹏
编辑:王鹏飞
举报/反馈
网址:当心理调适遇上中国传统文化:一把打开“心锁”的钥匙 https://klqsh.com/news/view/220703
相关内容
解锁心灵困境:心理疏导的6把金钥匙,助你重启人生情绪管理:解锁心理健康的“金钥匙”
理财:开启财富增值的钥匙
永葆乐观——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把快乐的钥匙
传统美食:舌尖上的文化传承
心理学:开启美好生活的钥匙
《幸福:解锁内心宝藏的钥匙》
毅力是成功的钥匙小故事12个
仪式感:打开幸福之门的心理钥匙
心理调适新工具:ABCDE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