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演技类综艺如《演员请就位》和《无限超越班》等频频引发热议,观众似乎在再次探讨这些节目是否仍在提升演技的同时,也不禁对它们的内容和形式产生了质疑。这类综艺何以在短短几年内,从初期的严肃表演逐渐淹没在各种话题营销之中?各大节目经历了怎样的变迁,观众又该如何寻求真正的演技提升?
2017年,《演员的诞生》一经推出便掀起了一场关于演技的热潮,注重专业评判,通过一系列卓越的表演和与导师的激烈讨论,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章子怡与刘烨之间的争论成为了经典回顾,歪打正着地让节目引领了对“好演技”的深入探讨。然而,随着风头渐劲的综艺节目如雨后春笋般冒出,从《演技派》到《我就是演员》,许多节目仿佛在官方说辞上打着演技的旗号,但实际上却逐渐流于表面,观众的好奇心被“话题”和“流量”所取代。
如今的演技类综艺显然更倾向于“制造话题”。在面对越来越多的综艺秀场,节目组似乎更多注重于吸引流量和曝光度,而不是对演员实际能力的真诚信任与考验。年轻演员因缺乏平台开始频频转向节目求之不易的机遇,但这些演技通过表演拼拼凑凑的表面,在真实的演艺道路上,往往难以为继。更有甚者,参与综艺后虽一时成名,但真正能在曰剧市场上取得进一步发展的人屈指可数。
在当下的环境中,许多演技综艺在追求话题时,往往忽视了应有的深度讨论。节目中演员的表演变得更加“表演性”,而非从内心出发的真实展现。各类导师的涉及从一开始的深入剖析,逐渐沦为口水战,真实的演技拷问和反思被搞笑段子和冲突戏份淹没。新浪潮的出现虽然一时间吸引了众多眼球,却也让许多观众失去了对节目本质的关注。
以《演员请就位3》为例,内容转向了越来越多表演形式化、综艺化的设定,许多曾因过硬演技而受到推崇的参与者也难以凭借节目实现自我突破。尽管如赵樱子、沈月等新晋演员因“流量”被时代推至前台,却未必能够通过演技在影视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流量与演技在这个时代究竟如何交融,仍让人深思。
从节目制作者的角度来看,固然有打造爆款节目的动力,但若未能把观众的期待与演艺行业的真实需求牢牢捉住,其最终呈现的可能是对演技的误解和草率评价。正如法国著名演员于佩尔所言:“让戏剧回归舞台,让表演回归生活,让演员回归角色。”这是对当今演技类综艺的一个重要提醒。
观众真正需要的是可圈可点的演技表现,而非一味追求话题流量的浮华。真正的艺术要从有深度的沟通与审美中获得成长与进步,只有将真正的表演视作艺术本身,才能让演技类综艺在未来的发展之路上,回归其初衷,探寻演技真正的价值。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