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关系能长久维持的潜规则

发布时间:2025-09-06 21:33

运用'互惠原则'来维持友谊长久 #生活技巧# #人际关系技巧# #人际交往心理学#

社会学家布劳曾提出过一个观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互动,都是一种交换。在他看来,每个人都是要从人际关系中获得回报的。

一种是内部回报,比如思维与能量的交换;一种是外部回报,比如物质、功利性的交换。

人际关系的本质,就是互相支持、互相赋能的过程。

01 利益

追求利益,是人类的本性。在成年人的世界里,利益是联系的纽带,一旦失去,关系也容易瓦解。

年轻时的查理·芒格,曾在一家律师事务所工作。合伙人加勒特对他非常器重,亲自教他业务,并安排他接待一些高端客户。

芒格对此非常感激,把加勒特视为自己的知己。但是有一天,有人举报芒格磨洋工,给公司造成了2万元的损失。

举报芒格的人正是加勒特。芒格没有争辩,凭借自己的能力补偿了损失,并额外赚了3万元。

这引发了加勒特更大的不满,在工作中一直找茬。芒格无法应对,只能离开律所,远离这位曾经的好友。

当芒格刚开始崭露头角时,加勒特给了他很多机会,但当芒格开始威胁到他的地位时,加勒特就排挤他、对付他,逼他离开。

这并不是加勒特变化无常,只是芒格触及了他的利益。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两个人的友谊再深,一旦涉及利益冲突,很快就会变得陌生。只有在利益共享、互助互赢的基础上,一段关系才能得以维持。

很多友情也许是因为共同的兴趣和价值观开始的,但是要保持感情最好的方式,就是通过利益的交换。

与人相处时,感情是不稳定的,而好处是切实可靠的。感情会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化而改变,但共同的利益能够牢固地维系两个人的关系。

所以作家余秋雨说过:坦诚地讨论利益,接近于真理。

人与人之间能够长期保持关系,取决于彼此的"有利可图"程度。

02 个人价值

作家连岳曾说:“社交最终都会回归到个人的价值。个人价值越高,你就会有更多的朋友,个人价值趋近于零,别说新朋友,几年后,你连老朋友都见不到了。”

电视剧《张卫国的夏天》中,黄磊饰演的张卫国受邀去一家高档饭店参加同学聚会。他刚到饭店门口,保安就拦住了他,不仅出言讽刺,还不让他停放自行车。

两人僵持了很久,直到一位开着高档轿车的师兄出现帮他解围。但在聚会上,师兄变了个人。

他嘲笑张卫国骑自行车来参加聚会是不尊重老同学,还故意提及张卫国在剧组后勤组工作的事,让他感到尴尬。

对于不起眼的张卫国,师兄完全不考虑过去的同窗情谊,而是充满嘲讽和讽刺。然而,对于刘奕君饰演的大师兄,一位知名节目主持人,他却热情地倒茶、倒水,还主动要求交换微信账号。

成年人的关系就是如此现实。当你默默无闻时,没有人围绕着你;当你足够优秀时,才能得到高质量的关系。

著名导演斯皮尔伯格年轻时做电影时,经常到处奔波,感到疲倦和压力大时,他会看乔治·卢卡斯的电影来舒缓压力。

有一天,他在片场偶遇乔治·卢卡斯,上前和他攀谈,但卢卡斯对于还不知名的斯皮尔伯格没有耐心,寒暄几句就匆匆离开了。

后来,随着斯皮尔伯格在电影界声名鹊起,卢卡斯开始主动接近他,还向他介绍自己的朋友。两人经常一起打球、聊天,成为志同道合的朋友。

你看,你和任何人的关系,实际上并不取决于你对别人的贡献,而是取决于你手上的筹码。

当你无法与他人交换价值时,关系无法建立;当你变得强大、优秀时,自然能够得到长久的关系。

03 情绪价值

美国爱达荷大学的Effrey J·Bailey教授出:“情绪的价值不仅决定一个人的受欢迎程度,甚至决定一段关系的好坏。”

与他人相处时,如果你不能给予对方积极的情绪价值,反而不断消耗对方,那么崩溃的可能不仅仅是对方的情绪,还有你们之间的关系。

我们可能都有这样的经历:朋友总是在你工作繁忙、疲惫时打电话向你倾诉,让你背负沉重的压力;而当你需要陪伴和安慰时,他却不耐烦地推诿,让你心碎不已。

现代人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生活压力也越来越大。过度索取情绪价值,关系也会瓦解,只有互相给予、支持,才能走得更远。

宋丹丹在36岁时婚姻破裂,陷入了人生的低谷。某天早上天刚亮,她不想起床,只想结束自己的生命。

这时她接到了倪萍的电话,并在电话里流露出了自杀的念头,倪萍说先别死了,来我家给我擦地。

宋丹丹去了倪萍家,发现她早已准备好了饭菜。那段时间,倪萍给她讲了很多故事,谈到了自己的低谷,鼓励宋丹丹从黑暗中走出来。

多年后回忆起这段经历,宋丹丹仍然充满感激:“在我人生最痛苦的时候,倪萍给了我巨大的支持,陪伴我渡过了最艰难的时光。”

而宋丹丹对倪萍也是无条件地帮助。当倪萍因为工作和生活陷入困境时,宋丹丹毫不犹豫地去陪她,两人一起聊天、散步。

人与人的交往实际上是一种互换的过程。只有双方不断输出积极的能量,不断为彼此赋能,关系才能良性循环。

04 成长赋能

心理学家黄启团曾提出一个观点:只给别人传递负面能量的人被称为“黑洞”。在人际交往中,那些积极向上的人往往更受欢迎,而那些消耗他人能量的“黑洞人”则被人们远离。

有人问马家辉,什么是好的关系。马家辉回答说:一段良好的、长久的关系是大家一起成长,而不是一起沉沦。

什么是一起成长?最重要的一点是为对方提供积极的反馈,而不是消耗对方。

与积极乐观的朋友在一起,互相赋能,才能共同迈向更好的未来。

莫言和余华曾经在鲁迅文学院一起学习,是相邻床位的室友。他们整天在一起聊文学、写小说,一直呆在一起也不觉得腻。

创作过程中难免会遇到瓶颈,感到沮丧时,两人会互相取笑,一通开心的笑话后,心中的困扰也会消散。两人互相鼓舞,最终莫言创作了《酒国》,余华写出了《在细雨中呼喊》。

这两部作品让他们在文学界赢得了无可撼动的地位,他们的关系也因此更加亲密。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本质上是能量的流动和互换。

只有双方源源不断地输出积极的能量,为彼此赋能,关系才能良好循环。

#拒绝内耗爱自己#

举报/反馈

网址:人际关系能长久维持的潜规则 https://klqsh.com/news/view/221925

相关内容

真正厉害的人,都懂得这11条人际关系的潜规则
友情潜规则:让友谊更长久的十个秘诀
人和人之间长久的关系,靠什么维系
朋友之间的潜规则:10条让友情更长久的智慧
15条处理人际关系的人性潜规则!社会生存必备
朋友之间关系再好,也要注意的10条潜规则
朋友之间关系再好,也别忽视这十条潜规则!
维持人际关系的技巧
朋友之间相处,懂得那些默认的社交规则,让你维持长久友谊!
人际关系的底层逻辑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