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国多地的学生纷纷走进新学期,家长们心中的担忧又一次浮出水面:孩子们能否顺利收心?在这个放假期间,很多家长对孩子的游戏时间十分敏感,害怕他们沉迷其中,无法自拔。然而,根据央视新闻的报道,这种担忧或许是多余的。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的主任医师吴仁容指出,玩游戏并不等同于沉迷游戏,更不会简单归类为“游戏障碍”。根据他的解释,游戏障碍有三个关键指标:
失控性:无法自我控制游戏时间。 优先级:游戏在生活中占据优先地位,影响其他重要事务。 持续性:这种行为至少得持续12个月,并对社交和学习等生活功能造成损害。而值得注意的是,从一般的游戏行为发展到成瘾,往往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通常需要数年时间。这无疑为家长们的早期干预提供了宝贵的机会。
专家建议,家长在这个过程中应采取行动:首先,为孩子制定合理的游戏时间规则,比如设定每日40分钟的自主游戏时间;其次,鼓励孩子培养多元化的兴趣,包括运动、绘画等,引导他们减少对游戏的情感依赖。此外,游戏公司也需要加强监管,完善实名认证和防沉迷系统,以共同营造一个健康的游戏环境。
在此背景下,许多医院也开始开设学习困难门诊,以帮助那些可能因为游戏障碍而面临学习困难的孩子。那么,学习困难综合征究竟是什么呢?简单来说,就是智力正常的儿童,在阅读、书写和计算等基本学习技能方面遇到障碍。这些问题会严重影响孩子的学习效果和学业成就,尽管他们在其他方面的能力可能并不差。
综上所述,家长们不妨放下沉重的担忧,积极参与并引导孩子的游戏行为,让他们在愉悦与成长之间取得平衡。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