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梅
(南通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南通 226019)
[摘 要]进餐是幼儿园一日生活的重要环节,对幼儿的身体健康有着重要影响,是培养良好进餐习惯的关键时期。处于小班阶段的幼儿,入园时间短,可塑性强,有利于改正不良就餐习惯。经研究发现,小班大多数幼儿存在挑食、吃饭不专注、取餐秩序混乱以及卫生习惯不良等问题。本次研究从幼儿自身、家庭和幼儿园三方面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了针对性的策略与建议。
[关键词]小班幼儿进餐;进餐习惯培养策略;进餐习惯
《汉书·郦食其传》:“王者以民为天,而民以食为天。”一日生活皆课程,进餐是幼儿园一日生活的重要环节,蕴藏着丰富的教育价值,是培养幼儿健康饮食习惯、养成良好进餐礼仪的关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将促进幼儿健康视为幼儿园的首要工作。在小班阶段,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是幼儿健康成长的前提。然而,小班幼儿由于刚入园,面临着情感上的分离焦虑,习惯上的不适应,在就餐过程中会出现挑食、注意力不集中、饮食秩序混乱和卫生习惯差的情况,这影响到幼儿的健康成长。本文从幼儿的个体差异出发,结合家庭和学校对幼儿的影响,提出改进策略。
一、优化餐前体系
(一)提供餐前游戏,增加趣味性
通过多种形式的餐前游戏,提高幼儿的进餐兴趣,锻炼进餐技能,进而养成良好的用餐习惯。例如通过主题教育活动、讲故事、看视频、小儿歌等方式帮助幼儿懂得农民伯伯种植粮食、瓜果蔬菜的不易,知道餐厅叔叔阿姨制作食物的辛苦,让幼儿懂得均衡营养的重要性,有初步的合理膳食的意识。像《握小勺》、《吃蔬菜》、《包子卷子》、《吃饭菜有先后》这样的小儿歌就非常实用,短小有趣、朗朗上口、且趣味十足,带入感强,再配合简单形象的动作,不但能提升幼儿进餐技能,还有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
(二)优化课程设置,增加专业性
教师利用晨间谈话、集体教学活动、生活活动、区域活动以及家园共育活动,将培养幼儿进餐行为形成系统的课程,把活动融入进幼儿园一日生活中。本次研究设计一天以进餐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如下表1)以帮助幼儿养成良好进餐习惯。需要教师提前为幼儿做好经验的准备,用丰富的活动增加幼儿的兴趣,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观察幼儿的进餐行为,将幼儿出现的问题记录并总结,找到问题的共性,并在此基础上开展教育活动,改善幼儿的进餐问题。
表1:一日活动方案设计
二、注重细节指引
(一)采用游戏化形式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方式,将游戏融入到进餐活动中,以幼儿喜欢的事物作为强化物,引起幼儿的兴趣,逐渐喜欢上进餐活动,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比如在进餐活动前开展报菜名游戏,形成常态化活动,将幼儿的兴趣有效吸引到进餐上。教师在进餐前向幼儿介绍即将要吃的食物,活泼生动、直观形象的向幼儿介绍菜品,并将食物的营养价值告知幼儿,鼓励幼儿尝试吃每一种食物,并及时给予表扬与肯定,引导幼儿知道合理膳食的重要性,将就餐环境营造出宽松、舒适的氛围,提高幼儿对饭菜的兴趣。
(二)少量多添原则
老师给幼儿分餐时,应秉承“少量多添”的原则,照顾饭量小的幼儿,不给他们增加压力,同时在吃完饭以后,可以提高幼儿的自信,在进餐环节得到满足,使幼儿在进餐时有积极的态度与情绪。其次,让需要添饭的小朋友在添饭这一过程中,无论是通过自己“索要”所得、还是通过老师“询问”所得,都是运用语言表达,不仅加强幼儿与老师之间的交流,还进一步锻炼和提高了他们自主进餐的能力。此外,更重要的一点是,这种做法还能避免浪费,在无形中教育孩子要珍惜每一粒粮食,在进餐环节中不浪费食物,这种“无形”的教育是可遇不可求的教育契机。
(三)环境布置
活动室是幼儿一日活动的场所,将其环境布置成幼儿喜欢的样子,可以使幼儿放松身心,强化活动效果。以进餐前排队取餐为例,以往会出现前后幼儿距离过近,容易发生碰撞的情况。在进餐前,组织幼儿在美工区制作“站点”与地标线,并带领幼儿把其贴在教室的地面,告知每个小朋友都站在一个点上,前后有等待空间,缓解取餐时秩序混乱的情况。这种做法让幼儿在取餐时明确知道自己的位置,也知道在取餐结束后应该跟着地标线走,不会走错方向。让分餐环节更加有序,幼儿亲身参与环境布置,有成就感和责任感,强化了布置效果。
三、家园协同共育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学校教育,而无家庭教育,或只有家庭教育,而无学校教育,都不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细致、复杂的任务。”幼儿教育需要家庭和学校成为相互关联的有机体,共同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在幼儿园中,教师培养幼儿进餐习惯,但当幼儿回家过完两天周末再回到幼儿园,老师所做的努力全部回到了起点。这种“5+2=0”的现象使老师的教育工作止步不前,还阻碍了儿童良好饮食习惯的发展。家长和教师应保持密切的沟通,提升家长们的认知度,让家园达成一致,让从吃好每一顿饭开始,保证幼儿规律、适量、自立的进餐原则,对孩子在幼儿园和家里的表现及时交流,做出对比,对症下药实施相关教育策略。
第一,教师能利用QQ、微信等社交平台推送关于培养幼儿进餐习惯的育儿文章,为家长提供科学育儿知识,改变家长教育观念与教养方式。第二,教师利用微信和家长及时取得沟通,把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拍成图片发给家长,让家长感受到孩子的在园生活与改变,便于进一步沟通幼儿进餐习惯的培养技巧。第三,家长在微信群里公布幼儿在家进餐状况,设置每日打卡程序,家长与家长以及家长与老师之间可以互相交流技巧,改变“5+2=0”现象,把好习惯维持到家中,促进幼儿进餐习惯早日养成。
总之,应聆听先哲智慧的明示,顺其自然而为之,顺应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教师和家长形成合力,培养小班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家长需改变自己的教养观念,树立正确的育儿观,认识到培养幼儿自理能力的重要性,以科学的理念教养幼儿,并且在生活中以身作则,给幼儿树立榜样。教师要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以更专业的视角看待幼儿,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广告,相关素材由广告主提供,广告主对本广告内容的真实性负责。本网发布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广告内容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