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于生活的奇妙艺术之美,到底能给娃带来什么
艺术装置能给日常生活带来意想不到的乐趣 #生活乐趣# #生活艺术# #艺术生活# #生活设计#
01
有人给知名学者冯骥才先生提了一个问题:生活中的艺术在哪里?
冯骥才先生说:我把我的任何空间,都要变成一个美的空间,我的家里面,任何角落,包括我在学院里面,提出一个理念:学院博物馆化,就是把学院的任何地方都放上艺术品,这样大家在任何地方都能看到不同的艺术品,受到不同时代美的影响,经常和艺术品,和人类文明的精华在一起的人,它会受到美的养育。
君:美的养育是人类获得快乐,获得幸福的必要素养。
冯骥才先生对美的理解和感悟让人钦佩,美的养育讲究的是润物细无声的境界。孩子眼中,世界总是那般美好,他们对美的感悟是怎样的呢?
我宝对任何小昆虫都充满好奇心,和其它小朋友可以长时间蹲在花坛边看地上的蚂蚁。外出游玩,孩子总会痴迷于一朵盛开的鲜花,一颗枝叶茂盛的参天大树,一只身披铠甲的甲壳虫,好奇的望着它到处游走。成年人是不屑于看这些稀奇平常的东西,而孩子不同,他正在用他的视觉、嗅觉、感觉,眼、鼻、心在和万物交流,在欣赏美、认识美。
苏东坡的《赤壁赋》里说“江上的清风,山间的明月,你到底看到没有,听到没有?”
这其实在说,对美的鉴赏并不需要多少技能知识,美到处都有,重要的是要有欣赏美认识美的内心,这个孩子都具备。
02
中华民族拥有5000多年灿烂文明。今天,美在中国有了更加多元、开放、包容的形态。因此,在育儿的过程中,家长应该多给孩子一些时间,一点空间,多让孩子有更多感官上的切身体会。
我们身边的中华之美,其实有很多,家长首先要有一颗包容的心态,家长心中有美,孩子心中才有爱。
家长观赏大美,欣赏“雪如意”“冰玉环”等冬奥会场馆,如果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内涵;通过观看敦煌壁画,感受出中西文明交融的结晶,体会出不同文明交融后的魅力;诵读《岳阳楼记》等诗文作品,感受出赤诚的家国情怀;在《千里江山图》中,领略出锦绣河山的壮丽和创作者纯真质朴的爱国之情。只有家长首先感受出这些事物之美,才能给孩子好的艺术陪伴。千万不要用“没时间”做借口,美淘涤心灵,启迪智慧,家长有美在心,笑面生活,就会感悟到生活之美。孩子在家长潜移默化的熏陶中,也会对美有了正确的认识。
曾经在社交媒体上出现了一批,打着“全网最小美妆博主”、“跟着萌娃学化妆”等噱头的儿童“网红”。很多孩子看到后跟着效仿,其实多数儿童美妆博主播放的内容都是由成年人自己策划制作的,儿童“网红”只是照本宣科的表演者,纯粹以吸引眼球,获取流量、给商家做广告为目的,真正以记录生活为目的视频内容非常稀少。家长这个时候就需要分辨清楚,过早地让孩子接触化妆,对孩子建立美的正确认识没什么帮助。家长需要正确引导孩子认识美妆扮美生活的正确方式,除了表演节目,孩子日常生活中是不需要化妆的。
03
日常生活中,年龄越小的孩子越容易关注身旁出现的新鲜事物,家长应当尽力留住孩子的爱美之心。冬天,万物凋零,草木枯萎,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去田野里,公园间,感受别样的冬之美,和孩子用红色,黄色,枯萎的树叶,干燥的树枝做成的美妙的树叶画。大雪纷飞之后,和孩子堆个可爱的雪人,做个沉思的小雪孩,搭个雪屋,全家围转在雪人周围欢笑、打雪仗,多美。和孩子分辨冬天和夏天,春天,秋天的不同。早晨在雾蒙蒙的玻璃上用手画一幅画,然后看着它慢慢消融,告诉孩子消失的原因,寓教于乐。和孩子一起做个水果餐,发挥孩子的想象力,将水果拼成各种形状,亲子互动,其乐融融。
结语:引导孩子正确审美、爱美,最好的渠道就是在孩子观赏完美之后,能够通过画笔,文字画出来,讲出来。这就需要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多和孩子交流这方面信息。真正的生活之美,能够启迪孩子心智,家庭生活中培养孩子正确审美,爱美,全依赖家长正确的引导。
——END——
我是为娃学画,我始终坚信初生的婴儿好似一张白纸,一方未开垦的沃土,父母唯有勤练“画工”,才能为娃画出一条人生坦途。
举报/反馈
网址:源于生活的奇妙艺术之美,到底能给娃带来什么 https://klqsh.com/news/view/225112
相关内容
为什么说“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艺术是什么?艺术又能给人们带来什么呢?
艺术来源于生活作文(通用15篇)
我们的艺术来源于我们的生活
音乐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
艺术创作到底拼什么
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作文800字
喝茶,能给你的生活带来什么?
艺术源于生活?
灰娃:诗从黑暗里诞生,却带来更多光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