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艺术来源于我们的生活

发布时间:2025-09-01 00:52

生活艺术摄影提醒我们,艺术无处不在,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生活乐趣# #生活艺术# #生活艺术摄影# #抽象艺术摄影#

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这是家喻户晓的名言。生活是什么呢?生活是指人在自然界中的一切活动。如:种田、吃饭、旅游、休息等等。

艺术是什么呢?艺术是指人在自然界的一切活动中,对自然现象进行的体验、感悟、提炼、加工,并用艺术的形式去表现它。例如:用音乐去表现高山流水,用绘画中去表现梅兰竹菊,用书法去表现阴晴圆缺。总之用艺术诠释自然、生活之规律。其目的是:从宏观上说,使人们了解自然、认识自然、溶入自然、人和自然能更好地协调发展。从微观上说,达到净化心灵、陶冶情操之目的。 生活中充满着艺术 在生活中,到处都是艺术。从视觉上,我们看到蓝蓝海洋之宽阔、小河流水之细腻、花儿盛开之美丽、春风抚柳之温心;从听觉上,我们听到惊涛拍岸、高山流水、鸟儿争鸣;从嗅觉上,我们嗅到花儿的清香、从味觉上、我们尝到酸甜苦辣;从肢体上,我们感觉到冷热温凉、粗糙光滑;我们从这些生活中感悟出美好,感悟出艺术无处不在。但生活是有限的,生活是在自然当中的,不是所有的人都登过喜马拉雅山,不是所有的人都登过太空;世界太大了,我们没有去过的地方太多了,可这不等于我们不了解喜马拉雅山、不了解太空,因为书本、电视去过哪个地方,所以我们在自然中感受不到的,可以到书本、电视那里寻找,一定能找到的,这样艺术的资源就更加丰富了,就能为创造更好的艺术做好铺垫。 生活不全是艺术 现实生活不全是艺术。

怎么说呢?艺术的形成是需要选择、需要取舍的,而不是纯粹地照搬自然。比如说沙子里面有金子,但沙子并非全是金子,要想获取金子必须经过提炼才能获得,

而不是把沙子全部收藏起来。如果把金子比做艺术的话,那么沙子就是自然,我们要想获取金子,就必须要具备获取金子的工具,还要有筛选、分离、冶炼、提纯一整套技术。我们要掌握艺术就要具备获取艺术的工具和技术,达到技术熟练、精湛,知道怎么去选择,怎么去取舍,从而创造出更优秀的艺术。 艺术来源于生活 艺术中到处都体现着生活、体现着自然。艺术来源生活生活来源自然。生活是千姿百态的,自然是变化无穷的,因此,艺术也是丰富多彩的。在书法中,王羲之的平和,如春暖花开,风和日丽;米芾的飘逸,如春风拂柳,婀娜多姿;颜真卿的粗犷,如彪形大汉,威猛魁悟;赵松雪的柔眉,如窈窕淑女,丰韵挺拔;弘一的空灵,如禅房入座,清新幽静等等,这些都是用自然、用生活来述说艺术家心灵的。

艺术高于生活 艺术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艺术是生活的提炼、加工和再创造。艺术家从生活中提取有价值的、有意义的内容,运用到艺术中去,反过来又充实人们的生活,给人们带来新的享受。作为艺术的表现方法,决不是生搬硬套生活、或者重复生活,而是有取舍地提取生活中的精华。在这个提取过程中,由于每个人的生活的时代不同、内容的不同、环境不同、感受也不相同等等,所以产生的作品也不相同,正是这些不同,才能满足不同人的需要。

人们站在不同的角度去看审视、品味作品,从中得到美的享受。 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他们相互依存,相互促进。自然、生活给艺术提供了肥沃的土壤,而艺术尽情地表现自然,表现生活,并使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我们在自然、生活中体验到花儿的开放、鸟儿的歌唱、江河的奔腾、高山的耸立,通过认知,产生感悟,花儿为谁开放?鸟儿为谁歌唱?江河为谁奔腾?高山为谁耸立?抒发我们对自然、生活的情感;把这些情感转换成其他的艺术形式,如书法、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等,使我们能更好地融合在自然中。 新《纲要》指出“教育活动内容即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或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教育要适合孩子,我们应尽可能地多为孩子考虑,孩子可能需要什么,孩子可能会对什么感兴趣。因此,美术活动应尽可能多地选择孩子乐于接受、喜爱的,能引发孩子积极情感体验的内容。

同时,应注意内容的适度新颖,即从孩子的实际经验出发,选择与孩子现有经验有一定联系,但又有适度拓展的内容,使孩子有足够的兴趣用已有的经验,探索、积累新经验,表现新的认识和感受。那如何让幼儿园美术教育更加贴近幼儿生活,激发幼儿的创作欲望呢?

一、将生活化的美术教育渗透在主题活动的实施中。 首先,我们将生活化美术教育活动渗透在主题的实施过程中。在主题活动中无论是生成的美术活动或是教师预设的美术活动,其共同点是都来源于孩子的生活,重在让孩子亲身去感受生活,最大限度地给予孩子体验和感知美的机会,自主的运用美术的手段进行表现表达,使孩子把自身对美的体验和真实情感倾注在艺术创作之中,从中体味现实生活的美好。 如,在主题活动“好吃的蔬菜”。孩子们看到班级观察区放置了各种蔬菜,觉得很新鲜,直观认识和触摸使许多菜的形状、特征、颜色深深地印在孩子的脑海里。于是我们设计了活动“有趣的蔬菜”,以孩子前期积累的各种蔬菜的直观经验为基础,鼓励孩子大胆表现各种常见的蔬菜,并为它们添上五官及四肢,变化成富有生命力的“蔬菜宝宝”。

生动可爱的形象打动着孩子的心,进一步激发了孩子对蔬菜的喜爱之情。同时让孩子尝试用线条的弯曲与倾斜表现人物动态,在表现技能上对孩子又提出了新的挑战。 现代审美观念的变化表现在打破逼真反映自然的法则,更强调艺术创作应表现个人对客观生活的心理体验,对生活的再创造。可见生活经验对于孩子创作的价值。在我们生活的周围,花草树木、鸟兽鱼虫、自然风光等到处都存在着美。结合主题的实施,我们要善于挖掘孩子身边的美,不但引导孩子作为一种知识去了解它,更引导他们富于感情的接受它。利用多种途径帮助孩子加深体验、扩展经验。

如:如收集有关的图片、书籍等资料,尽量组织参观、旅游、游戏等实践活动。只有当孩子的经验越丰富,其感受也就更深刻,从而产生表现的愿望,才会有独特的、发自内心的审美表现。 如在“三·八”节主题背景下我们预设了美术活动“亲爱的妈妈”。孩子们进行了一系列的资料收集、讨论与交流活动。如说说妈妈最美的时候、妈妈喜欢的礼物等,及收集妈妈的生活照、观察妈妈不同的发型、首饰、服饰等。因此,孩子们在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能充满创意地装扮自己的妈妈。给妈妈梳一个最美的发型,戴上自己设计的首饰,穿上华丽的服饰,佩带精美的小饰物。从孩子的画中我们既可以看到孩子平时积累的生活经验,又能看到孩子在原有经验上的大胆联想与夸张表现。借助美术的表现手段,孩子们原有的经验得到了重组、再现和拓展。

二、 开展生活化美术教育,为幼儿提供创作活动空间。

3 过去美术活动以学习活动的形式进行,我把美术活动大面积的扩展到区角活动之中,如开设“美工坊”,允许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各种材料,进行自由地摆弄、创作与交流。 “美工坊”则是作为一种长期的固定区角设在活动室里。投放在里面的材料有盒子、瓶子、豆类等废旧物品和自然物,为幼儿开展创意美术活动丰富了操作材料。为提供更大的创造空间,我还把美术活动扩展到家庭中,引导幼儿与父母自主选择各种生活物品,进行各具特色的亲子创意制作活动——自制交通工具、环保服装、节日灯笼和新年贺卡等。

三、材料的生活化,丰富幼儿美术创作途径。 《纲要》指出:“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艺品等来美化自己的生活或开展其他活动。”大自然是一个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它为幼儿的艺术创作提供了天然的素材。如:果壳、蛋壳、树叶、种子、石块、贝壳、稻草等等,这些随手可得的材料提供令孩子们既熟悉又新奇,同时我们也重视一些日常生活废旧物品的提供。如:旧报纸,塑料袋,一次性杯碟,碎布条,饮料瓶,包装袋等,它们都贴近幼儿的生活,易于唤起幼儿的创作热情与创作欲望。利用各种资源丰富幼儿美术创作表现的途径。而我们的“美术活动材料的生活化”就是让幼儿在废旧材料上做做、玩玩、剪剪、画画、贴贴,使他们容易接受启示,充分表现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才能。 陶行知先生说过,要让孩子在玩中学,学中玩。幼儿美术活动材料生活化将“美术”与“材料生活化”二者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让孩子们玩着学、学着玩,从中感受美、体验美、创造美。

四、家园合作多方资源,把生活化美术教育外延到社区中。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借鉴陶行知“社会即学校”的生活教育理论观点,家园合作多方资源能把生动而丰富的社会环境作为实施幼儿美术教育的场所,带幼儿到广阔的社会和大自然中去加深体验、拓展相关经验。让生活化美术教育活动更生活化、直接化、灵活化、个性化,为开展家园合作教育搭建了一个生动的平台。整合利用社区、家长这两块主要资源来实施美术教育,以达到让幼儿富有个性地表现生活为目的。

如,在一次“交通工具”为主题的活动中,请家长协助幼儿收集主题有关的图片、书籍等资料,也可以请家长带幼儿到社区的一些场所去参观等实践活动。还可以邀请开各种汽车、交警等相关的家长来园与幼儿互动。这些教育措施使幼儿能够更全面深刻地了解主题的内容,丰富已有的生活经验。

幼儿通过对汽车的观察和亲身体验,在作画和手工制作《各种各样的交通工具》过程中,孩子们也是非常乐于表现自己所了解的新事物,如:路标的含义、汽车的名称与特殊用途、司机和行人该怎样遵守交通规则、闯红灯所造成的危害、乘车安全的小常识……种种的生活体验与情感,在孩子的作品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家园合作整合多方资源,

4 把美术教育外延到社会这个大课堂里,拓宽幼儿的空间、时间、开发他们的大脑、手、口使幼儿更加积极地更富有个性地表现生活。 我国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生活就是课堂。因此,我们也非常注重鼓励家长在家庭中为孩子创造良好的美术创作环境,让家长、参与到美术活动中,为开展家园合作教育搭建了一个生动的平台。家长通过在与孩子一起参加各种美术活动,就明白了“美术贴近幼儿生活”的理念,真正让幼儿的审美情趣培养回归幼儿生活

举报/反馈

网址:我们的艺术来源于我们的生活 https://klqsh.com/news/view/204636

相关内容

艺术如何照亮我们的生活?探索艺术与生活的关系
我们身边的生活艺术作文
艺术源于生活?
生活的艺术:情趣如何塑造我们的日常
艺术来源于生活作文(通用15篇)
书法的艺术:它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
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这句话的理解
艺术源于人类生活!
从“艺术源于生活,却未必高于生活”的探讨
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针对孩子的艺术表达方式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