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成长/ 培训师发展/ 教练应用 /亲子教育 / 兰雯优选
正文共:5351字
预计阅读:14分钟
引言:
做过培训的人大多都知道,如果培训中有很多的讨论、互动,常常需要在培训开场时,将学员分成人数均等的几个小组,这样可以在培训与学习过程中,通过小组讨论、分组呈现、小组竞赛等环节,激发学员的参与度与投入度,从而促进学员的学习效果。
看看那些“传统”分组方式
培训经验或分享经验丰富的培训师见识过的分组方式应该非常多,首先介绍3种常用的分组方式给大家,并对每种方式的优势和不足做个归纳:
1.自由分组——学员进入到培训教室,只需要确保每组人数均等,可以自由选座位就坐。
优势:分组效率高,学员放松自在。
不足:学员之间缺乏更广泛更深入的连接。成年人内在渴望安全,所以在一个相对陌生的环境,一定会首选自己熟悉的人坐在一起,这样以来跨团队、跨部门、部门内不熟悉的人还是没有机会连接和沟通。此外,太熟悉的人在一起学习,如果培训不够吸引人,学员就会私下聊天,干扰课程进程,他们自身的参与度也会下降。
2.报数分组——按照人数均分为N组,然后大家从1到N循环报数,即:1,2,3,……N,1,2,3,……N,报数结束后,所有数1的一组,数2的一组……以此类推。
优势:这种方式分组效率高,很快,报数的过程大家也会很专注,要不然很容易忘记了自己数的是几,培训师也可以因为大家易忘的特点,在开始报数前幽默的进行提示。对于还没有接触过这种分组方式的人来说,会觉得简单有趣。
不足:因为太常用,这种方式学员可能很熟悉了,特别是一个培训学习氛围浓厚的企业或团体,还没等你说完分组和报数规则,学员已经按耐不住听不下去了。此外,如果人数较多,学员报数时间长,结束后很可能记不住自己报的是几了。
3.指定分组——有时企业对于人员的分组安排有特殊的要求,比如:希望同部门或跨部门的人员在一起,年龄相仿或年龄跨度大的在一起,职位相近或职位差不大的人员在一起等。当有这些特殊要求时,常常需要将人员名单提前收集,并事前进行分组,可以在学习桌上提前摆好桌牌,大家对号入座即可。
优势:分组提前设计,现场效率高;能实现企业的特定需求,比如:促进新老员工交流和融合;促进跨部门协作和沟通。
不足:事先分好的小组常让学员感觉到“被安排”,他们的参与感不够高,也会感觉到是领导的特意安排,内在会有一丝抗拒,在培训初始的阶段,常常不容易打开自己,在年龄、职级差别大的小组内,经验较少、职级相对低的伙伴会有所顾虑,不敢过多发言或真实表达。假如培训师可以设定一些学习约定,或创造一些有趣的活动促进学员间打破差异,反而会有更好的共创和交流效果,也会打破学员过往对彼此固有的一些认知。
谈到这里,大家可能会想,到底分组的目的和价值是什么?为什么要分组呢?不分不行吗?当我们清楚的了解和理解了分组的价值,就可以源源不断的创造出不同的分组方式,有力的支持每一次培训或分享效果的达成,同时还能贴近企业或学员对培训个性化的实际需求。
培训分组的6大价值
首先,分组的环节基本都在培训或分享开始进行,属于开场的重要一环,一个有效的培训或分享的开场,会对培训后续的学员参与度、教学活动开展的有效性起到关键的促进作用,同时也会对培训师了解学员、放松自我、与学员建立信任发挥积极的影响。
每个小组的人数在5-8人之间,太少无法发挥小组成员智慧彼此激发与共创的优势,太多则无法确保每个人都参与和贡献自己的智慧。
那么好的分组会给培训创造哪些价值呢?这里为大家分享经过不断尝试和很多人的经验总结,培训分组创造出的6大重要价值:
1.引发好奇
成年人总是看待世界是一成不变的。对很多事物都丧失兴趣。听到培训,他们常常带着被动的、被指派、因为要积累学分等各种心态进入培训教室,所以,好的分组活动能让学员看到这里有我所不知道的东西,有我没想到的事情发生,那时他内在的那个孩子的状态就被激发出来,他的好奇心就开始引领着他进入更好的学习状态了。
2.打破先入为主
这个目的和引发好奇相关。这几年企业、组织、个人对于学习、参加培训的熟悉度与日俱增,所以在他们听到需要参加培训时,对于培训的内容、形式、培训师已然在头脑之中形成了固定的一些看法,当他们带着这些看法进入培训场地时,常常有这样的内在对话“还是那样、不就是这样、不外乎这样……”,这些想法会阻碍学员的学习。所以,如果在分组时能够让学员看到、听到、感受到与他自己已有的认知和经验之外不一样的东西,那么对抗的力量会一下被攻破。学习的时机就到来了!学员真正的学习就开始了。
3.提升乐趣
我们所处的时代,节奏更快、信息更多、要求更高,很多人看看自己的生活和工作,疲惫、厌倦、重复的感觉越来越强,内心变得有些麻木。可是,成年人是长着大身体的婴儿,不论外表看起来多么严肃、多么冷酷,一旦有机会激活内在的孩童之心,呈现在你面前的完全是另一个人。因此,让分组更有趣吧!分组时,可以有探索、有团队合作、有未知,有任何可以吸引孩子的元素,这些元素都会让人们感受到乐趣,感觉有意思、好玩。于是,他们开始像孩子一样参与,这是学习的最重要的前提。
4.建立连接
每个人内在深层的本质都是爱,都渴望与他人建立连接。你可以回想下任何一次你参加的活动,当你和周围的人们熟悉起来时,你会感受到放松、和谐、安全,相反,你会感到不安、恐惧、紧张。当学员处在后面的这种感觉之中,又怎会有良好的学习发生呢?所以,分组很重要的一个目的在于让在教室中的这些人之间建立连接,建立关系,这份连接范围越大越好,不局限在一个小组内。当关系一旦建立,大家就放松下来,开始用自己的注意力关注于学习本身,而不是聚焦在周围的不安之中。人在意识层面的注意力是很有限的,同一时间最多4个焦点,请不要让你的学员把他的焦点都放在那些阻碍学习的因素之上。
5.建立归属感
每个人都渴望属于一个固定的群体,这是从哺乳动物开始就出现的内在需求。在这个群体之中,我们感受到信任、尊重和爱,感受到对彼此的需要和依赖,感受到我们在一起可以创造成果。分组的过程就是让学员去寻找归属的过程,当他们来到一个共同的小组,这份归属感就建立起来,如果加入一些有趣的小组竞赛、讨论、呈现环节,很快的大家就会形成强烈的凝聚力,学习的进程会加快,团队之间的智慧连接会增强,整个学习团体的学习成果会更丰盛。
6.与内容相关联
这个价值对培训师来说应该是比较高的要求。你如何分组、小组形成的过程和培训的主题、内容是有一定关联的,而不只是一个活动或游戏,热闹一下而已。假如在你进行分组设计时,能够考虑到和内容主题的相关性,又或者与学员参与培训需要的状态等有关,分组的价值感就会更高,学员会在参与的同时对培训有更多的好奇,更多的思考,更深的理解。
我的创意分组法
那么,除了文章开始介绍常用的分组方式,充分结合培训分组的6大价值,接下来就为大家揭晓我在培训中常用的5种创意分组方式——
1.拼图分组
培训师可以将培训主题或自己希望建立的学习约定、希望学员具有的学习状态等的关键词,用彩色特殊字体写好,并用硬质的纸张打印和剪裁出来。根据全体学员的梳理和分组的人数进行剪裁。培训前,将这些割裂的汉字拼图块打乱,分开放置在各组中。学员进入时,一定找熟人一起,这就正好中了你的招,他们会拿到不同的拼图角,寻找学习中真正的团队伙伴。在寻找伙伴的过程中,他们开始玩儿起来,在整个人群中寻找伙伴,和大多人建立连接,最终找到自己的团队。
下面是一个例子:
在一次培训师培训(TTT)的课程中,我希望大家在整个过程中带着“快乐学习”的状态参与其中,所以根据学员人数(20人)将大家分为4组,每个组分别需要拼出“快、乐、学、习”。这四个字被打印成不同的颜色,裁剪出来,每个字随意剪成5块,将4个字所有剪好的拼图块均匀的分散打乱后,反过来混合放在每个组的桌子上,还可以压在其他的小组学习物品下,这样在你没有公布前,大家并不知道这个隐藏的秘密和任务。当分组任务开始后,大家在桌子上找到这些剪开的看不出是什么字的剪纸块,走动、叫喊着找规律,找伙伴,最后在颜色上看到规律,5个人凑在一起拼拼看是什么,当拼出字来,大家都十分欣喜。
接下来,还可以添加的任务就是请大家围绕拿到的字给自己的团队起名字。这样以来,起队名也变得更加有趣有新意了。
大家可以根据你所进行的培训或分享主题、人数等来设计用哪些字来剪裁拼图、每个字需要剪成几块。需要注意的是你需要准确的知道参加培训的人数,这样能确保拼图分组的精准性,确保你做准备时有章可循。
2.糖块分组
有一些糖果是大家记忆非常深刻的,比如:大白兔、话梅、大虾酥、黑糖话梅、阿尔卑斯、怡口莲等。我常常在培训时用这些糖果来进行分组。
根据学员的人数选择合适的组数,一般在4-6组,选择几种糖果,根据每个小组的人数准备每种糖果的数量,混合与小组人数相同的不同糖果放在小组桌子上。当学员进入教室,看到糖果就会觉得有趣,常听他们说“今天的培训还给糖吃?”你需要卖个关子提示大家现在还不能偷吃糖哦。
同样的,大家会习惯和熟悉的人一起做,等到了分组的环节,请大家挑选一块自己喜欢的糖果,大家都拿好后,你就可以告诉大家,拿到相同糖果的伙伴就是学习中的团队伙伴,建立新的小组。接下来同样可以让大家用小组拿到的糖果来给团队命名,队名需要包括这种糖果的元素或特点,需要充满创意。
3.色彩分组
颜色能够很好的激发人们的大脑皮层,促进学员展现他们的创造力和热情。可以借用不同的颜色对学员或参与者进行分组。
我曾经在创新培训课程中选用MM豆来进行分组。不同颜色的MM豆混在一起,根据人数和组数选择一共多少颗、几种颜色,然后在学员进教室的时候就可以每人挑一种颜色,提示大家先不着急吃。等到分组环节,就可以告诉大家分组的秘密了,大家会一下子恍然大悟,选择了相同颜色M豆的伙伴就在同一个组。可以紧随其后的环节就是,用这种颜色来为团队命名,这时候你能听到很多充满创意和惊喜的队名哦。
4.形状分组
不同的形状带给人们不同的感觉,同样会刺激人们的大脑皮层更好的发挥创意。你可以找到不同形状的物品来进行分组。
在一次半天沙龙的分享中,我用到了这种分组方式。我借用的物品是超市里的形状饼干,有圆形、五角星形、长条形、三角形等。根据人数和小组数,选择饼干总数和每种形状的饼干数,剩下的操作方式和上面分享的基本一致。如果接下来可以增加一点不同的话,你可以请每个小组分享不同形状代表什么?有什么不同的意义?为什么大家喜欢这种形状?
5.任务分组
最后介绍的是一种整合以上几种方式的分组,会需要更长的时间。在1天以上的培训中更加适合。同时,这种方式会在增加团队凝聚、打破部门界限、展现不同优势等方面凸显它的优势。上个月我为某企业进行的一次团队教练中就用到了这种方式。
五个小组,五个任务,每个小组的任务并没有直接告诉大家,因为企业提前进行了指定的分组,但是并不希望员工发现,就策划了不同的任务,将所有任务需要用到的素材分散放在每个人的任务信封中
第一组:拼图,就是今天介绍的第一种方式,拼图用到的字是此次培训的主题“联结共创展望”,这6个字被裁成很多碎片的拼图,伙伴需要先找到所有的部分,然后拼出字(大家并不知道有哪些字),完成后用6个字送给大家一句话。
第二组:拼猴学猴。因为今年是猴年,我想到可以大家拿到不同的猴的剪纸,这些剪纸被剪开了,所以小组需要先把猴子拼出来,然后用肢体动作模仿剪纸上的猴子姿态,并给大家拜年。
第三组:七巧板拼动物。7块木块被打散,小伙伴需要找到他们,然后根据我设置的任务书,拼出3种不同的动物。
第四组:姓名藏头诗。这个组的伙伴是所有伙伴中唯一没有素材的,他们一开始很困惑,还跑来找我说忘记放东西了。但没过一会,就发现有一些伙伴和自己一样,于是拿着信封中的任务书开始完成任务——用6个人的名字的全部或部分创作一首不少于4行的诗。
第五组:糖果写歌。最后小组大家拿到了6种不同的糖果,他们需要用糖果的元素、特点等创作一首歌。要补充的是,每个人都有一个封口的信封,里面有任务书和一个素材,大家开始进入教室是随机入座的。到了分组的环节,才打开信封,先找到和自己素材类型相同的伙伴,然后大家集合在一起,看看任务是什么,如何完成。
怎么样?是不是非常有趣呢?学员在过程中玩的太开心了,所以之后的环节开展的非常顺利,大家的参与度非常高,充满热情和期待。
亲爱的你:
希望培训分组的价值能让你感受到每一个环节的设计背后都蕴含着设计者精心的策划与设计,以终为始的思考,培训分组带来的这些价值一定需要紧紧围绕着培训的目标。具体你想要采用怎样的方式,需要结合培训目标、学员情况、培训主题、培训场地等因素综合考虑。
相信当你足够用心、保持好奇心,在生活工作中敞开学习,你一定可创造出更多更有趣更有力量的分组方式。
你会慢慢感受到,每一次你精心设计的环节不仅会给学员带去惊喜,当你看到大家的投入、参与和充满欢乐的脸庞时,你自己也会从中收获满满的满足感和幸福感,这会持续激发你对培训或分享的热爱,好奇与探询之心。
除了文中提到的部分,
你还用过或者见过哪些有创意的分组手法呢?
欢迎在后台留言。
我有一个想法,
邀请大家众创一本培训师妙招手册,
快来贡献你的智慧,
一起来玩吧。
---END---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