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尽的快乐:魏晋名士社交处方笺(签名+钤印)》
在邮件签名处留下联系方式,方便后续交流。 #生活技巧# #沟通技巧# #书面沟通#
◎编辑推荐
★突破传统认知,让“名士图鉴”进化为你的“快乐宝典”
魏晋是一个充满战乱、杀戮与离别的乱世,却也是名士风采尽显的时代。本书从快乐这一新颖角度切入,深入剖析魏晋名士在复杂社会关系中的快乐来源与追求方式,为读者理解魏晋时期的文化和人物提供了全新视角。我们看到君臣之间别样的相处模式,玩笑成为他们拉近关系的润滑剂;王导与儿子下棋时的温馨场景,让我们感受到父子之间其乐融融的天伦之乐;谢安对晚辈的悉心教导,展现了长幼传承中的包容与平等。阅读这本书,就像是与一位智者对话,能让我们在浮躁的世界中,找到一片宁静的港湾,学会用魏晋名士的豁达与智慧去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挑战,收获属于自己的快乐。
★生动的故事呈现、深刻的快乐哲学探讨,在故事中解决你的精神内耗
作者用通俗浅易的笔法深度剖析了魏晋名士的快乐来源——“真实”与“满足”。他们的喜怒哀乐皆为内心性情的真实外在体现,在真实展现自我的过程中获得满足,这便是快乐。书中呈现了魏晋名士在多种关系中获取快乐的方式,从君臣间玩笑调侃的轻松,到亲子间相互欣赏与传承的温暖;从长幼间包容平等的互动,到朋友间默契与欣赏的珍贵;从同僚间超越等级的协作,到兄弟间血浓于水的情谊,再到夫妻间复杂而微妙的情感交流,全方位展示了快乐的多样性,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情感体验与人生启示,帮助我们在不同生活场景中找寻快乐真谛。魏晋名士的快乐源于他们对真实自我的坚守和对内心满足的追求。他们在乱世中,依然能在各种复杂的关系中找到平衡,享受生活的乐趣。这种智慧,跨越千年,对现代社会的我们有着极大的启示。它提醒我们,不要被外界的喧嚣所迷惑,要关注内心的需求,在真实的生活中寻找快乐。
★中西兼顾的视野、跨学科的解读方式,挖掘故事背后的哲学思想和社会习俗
作者董铁柱毕业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东亚语言文化系,具备中西学问的深厚功底。书中运用西方哲学分析和逻辑思辨的方法,对《世说新语》进行解读,同时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形成中西文明互鉴的开阔视野。作者巧妙地将伦理学、社会学、文化学等知识融入对文本的分析,以“关系”和“习俗”为关键线索,不仅讲述故事,还深入分析了故事背后的哲学思想和社会习俗。通过对君臣关系中“将无同”观念的探讨,我们能理解魏晋时期独特的君臣相处之道;从父子关系中,我们看到名士们对家庭伦理的重视和对天伦之乐的追求。
★首印随书赠送“须尽欢”磁吸书签,随书附赠“乐在其中”精美书签,特邀中国书法兰亭奖获得者刘磊亲笔题字。
◎内容简介
在历史的长河中,魏晋时期宛如一颗独特的星辰,散发着别样的光芒。《未尽的快乐:魏晋名士社交处方笺》这本书,如同一扇通往魏晋时代的大门,为我们展现了那个时期名士们的社交生活与独特的快乐哲学。在这本书里,作者董铁柱以《世说新语》为蓝本,深入剖析了魏晋名士在君臣、亲子、长幼、朋友、同僚、兄弟、夫妻这七种社会关系中的种种故事。通过这些故事,我们发现魏晋名士的快乐并非遥不可及。他们在复杂的社会关系中,以真实和满足为准则,找寻着属于自己的快乐。这种快乐,或许是在清谈中与朋友的思想碰撞,或许是在困境中坚守自我的那份坦然。这本书不仅让我们了解魏晋时期的历史文化,更能启发我们在现代生活中如何去发现和追求快乐。它就像一剂良药,治愈着在快节奏生活中焦虑的我们,让我们明白,快乐其实就在身边,等待着我们去发现和珍惜。
想和司马睿交个朋友
君王开玩笑的风气从西晋传到了东晋。晋元帝司马睿的皇子出世,大臣殷羡谢恩说:“皇子诞生,普天同庆。臣对此毫无功劳,却获得了重赏。”晋元帝一听笑着回答:“这件事怎么能让你有功劳呢!”(《排调》第11则)虽然是殷羡先开口,晋元帝作答,但是主动开玩笑的还是君王一方—在刘义庆的笔下,君臣之间主动开玩笑的都是君王。这并不难理解,毕竟尊卑之分是切实存在的,即使是受宠的臣子也不会主动消除君臣之间的距离,否则就有犯上的嫌疑。晋元帝的这个玩笑很接地气,即使在今天也能引得大家一乐。这样的“俗”玩笑表明晋元帝完全懂得普通人的笑点,他也用这样的玩笑告诉大家,此刻的他并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君王,而是和大家一样,是一个父亲、一个男人、一个名士。
这并不意味着历史上的司马昭、司马炎或是司马睿一定渴望友情,是刘义庆的记述让读者感受到了他们对友情的真心渴望。君王通过主动开玩笑所获得的满足感可谓跃然纸上,连读者都忍不住想和司马睿交个朋友,真诚地向他道个喜。或者我们可以说,作为作者的刘义庆能够体会到君王的这份心情,并且希望通过他的叙述让后世的读者领会到君王和其他名士之间并无严格的界限,他们同样渴望在当时的习俗中找到纯粹的快乐。
通常认为魏晋的统治者用礼教治天下,礼教成为束缚人们的工具,所以才有了名士的反抗,而君王主动的玩笑似乎在告诉我们,礼教固然对于维护社会稳定有着不可否认的功能,但是也许在某些时候想要反抗礼教的还包括他们自己。韦政通指出曹操就喜欢“公然向传统挑战”,《世说新语》中有一则关于曹操年轻时的故事非常生动地展现了曹操爱开玩笑的性格:曹操年轻时,曾经和袁绍一起好为游侠。有一次两人去看别人结婚,偷偷潜入主人家的花园中,夜里大叫有贼,等到大家都来抓贼时,曹操进去用刀劫持了新娘。事后曹操和袁绍溜了出去,结果因迷路掉到了灌木丛中,袁绍动弹不得。曹操再次大叫:“偷儿在此!”袁绍一惊慌,竟然自己跳了出来,两人才没有被抓。(《假谲》第1则)这样顽皮的一个年轻人,很难想象在大权在握之后就会完全失去搞恶作剧的念头。和年轻时的曹操一样,很多君王从小就浸淫在名士圈中,对汉朝固化的君臣关系抱有不满,年轻时的曹操的确是《世说新语》中诸位君王的缩影——尽管他和司马昭一样名义上并没有称帝。
我们看一看《晋书》中对晋武帝的描写,就能够真切体会到礼教对君王的约束。《晋书》中先是夸赞武帝胸怀宏大、为人忠厚,能容纳直言,对人态度庄重,表里如一等,然后话锋一转,指责他平定了吴国之后就怠于政事,沉湎于游宴。换言之,在礼教的严格要求下,君王是没有资格像常人一样放松玩耍的,不然则将招致千秋恶名。喜欢和臣子开玩笑的君王自然是不够庄重的,甚至还有宠溺幸臣的嫌疑。《世说新语》显然没有《晋书》的条条框框,刘义庆放弃了自己对其中人物的评价权利,直接让读者自己面对其简洁文字所勾勒出的君王,自行判断他们的行为是否不合时宜。
我们对他们的判断基于我们的君王观:我们究竟是要求君王成为完美的存在,还是把他们看作一个普通人。如果我们笃信儒家的教诲,那么君王就应该如同圣人一般,他们的缺点也就变得不可原谅;而在21世纪的今天,大部分读者应该会接受君王首先是个普通人。他们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成为君王,但
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不会是圣人,既然如此,我们又何必用最高等级的标准来苛求他们?有趣的是,远在南朝的刘义庆似乎也早已有了这样的态度。那些主动开玩笑的君王就好像丧子后不守礼数、尽情痛哭的王戎一样,主动放弃了成为完美无缺的圣贤之君的可能,而愿意像其他普通名士一样在“俗”中找寻一份快乐。刘义庆不含褒贬的叙述意味着他张开了自己的怀抱,将君王纳入了名士群体之中,让他们在名士的习俗之中尽可能地展现一个真实的自己。
刘义庆的态度影响深远。在很长一段时期内,阅读《世说新语》的后世读者绝大部分在现实生活中是君王之下的臣子,这些读者能够接受君王所开的玩笑,意味着他们和刘义庆一样将君王纳入了名士群体,从而使君王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存在,而是成了读者中的普通一员。于是我们不用盲目为他们歌功颂德,也不用对他们的缺点报以冷眼,竞相指责,而是可以用平等的视角和他们展开隔空的对话与交流,分享彼此的喜怒哀乐。这也就难怪有人把《世说新语》当作一座宝山,而有人却会痛斥《世说新语》的危害了,对竭力维护等级差异的人来说,这的确不啻洪水猛兽。
前 言
一、让你快乐的《世说新语》
二、当我们说到快乐时,说的是什么
三、快乐宝典《世说新语》
四、两个关键词:关系与习俗
第一章 互相成就的君臣
第二章 其乐融融的亲子
第三章 包容平等的长幼传承
第四章 不确定的朋友
第五章 跨越等级的同僚
第六章 双向奔赴的兄弟
第七章 道不尽的夫妻
结 语 一幅苦中作乐的快乐拼图
注 释
后 记
网址:《未尽的快乐:魏晋名士社交处方笺(签名+钤印)》 https://klqsh.com/news/view/226751
相关内容
《未尽的快乐》:看魏晋名士如何按自己的心意过一生体育明星签名系列
魏晋南北朝史研究的史料拓展
哲理人生的励志签名大全 盘点 比较有哲理的励志签名
浅析书法的美学特征和鉴赏方法
励志签名
新学期必读书单,提升自我的秘密武器!
生活目标是快乐的签名,超快乐的好听签名
古文励志签名
黄丕烈珍藏善本《碧云集》与影宋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