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播种不可缺少的措施
小麦播种前土壤要进行深翻和施基肥 #生活百科# #农作物种植#
小麦作为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播种环节的技术水平直接关系到后续的生长发育、抗逆能力及最终产量。为实现小麦高产稳产,播种阶段需严格落实选种包衣、土壤深耕、科学施肥、精准播种等关键措施,构建标准化的播种技术体系。
一、精选良种与科学包衣:筑牢苗全苗壮基础
种子是作物生长的核心载体,优质种子与科学处理是保障小麦出苗质量的首要前提。
品种选择需因地制宜。应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土壤肥力、耕作制度及病虫害发生规律,选择经过国家或省级审定、综合抗性强(抗倒伏、抗病、抗寒)、产量潜力高且适应当地生态区的品种。例如,北方冬麦区需选择冬性或半冬性品种以抵御低温冻害;多湿地区则优先考虑抗病性突出的品种。同时,需避免盲目引进未经区域试验的品种,降低种植风险。
种子包衣处理不可或缺。包衣是采用种衣剂对种子进行包裹的技术,兼具防病、防虫、促苗的多重作用。优质种衣剂通常包含杀菌剂(如戊唑醇、苯醚甲环唑)、杀虫剂(如吡虫啉、噻虫嗪)及微量元素、生长调节剂等成分,可有效防治苗期根腐病、纹枯病、蚜虫、地下害虫等病虫害,减少苗期用药次数,同时促进根系发育,提高幼苗抗逆性。操作时需确保包衣均匀,种子表面形成完整药膜,包衣后晾干即可播种,避免暴晒或堆闷导致药效降低。
二、土壤深耕替代旋耕:改善耕层结构与蓄水保肥能力
土壤是小麦生长的基础环境,深耕作为提升土壤质量的核心措施,其效果远优于传统旋耕。
旋耕的局限性日益凸显。长期旋耕会导致土壤耕层变浅(多为10-15厘米),形成坚硬的犁底层,阻碍根系下扎和水分渗透,使小麦根系分布集中在表层,抗旱抗倒伏能力下降。同时,浅层耕作不利于土壤有机质的分解与转化,土壤肥力难以持续提升,易引发作物生长后期脱肥现象。
深耕技术的科学实施。深耕需达到25-30厘米的深度,打破犁底层,增加耕层厚度,改善土壤通气性和透水性,促进微生物活动,提升土壤保水保肥能力。深耕应结合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进行,确保土壤有足够时间熟化。对于黏重土壤,可配合秸秆还田(粉碎长度≤10厘米),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良土壤结构;沙质土壤则可通过深耕结合增施有机肥,增强保水保肥性能。深耕后需及时耙耢,平整土地,避免土壤坷垃过多影响播种质量。
三、底肥充足且有机肥配合:构建均衡养分供给体系
底肥是小麦全生育期养分的主要来源,充足且配比合理的底肥是保障小麦稳健生长的物质基础,而有机肥的应用是实现土壤肥力可持续的关键。
底肥需满足全生育期养分需求。小麦生长需氮、磷、钾及多种微量元素,底肥应坚持“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氮磷钾配合”的原则。一般而言,中等肥力地块每亩需施入优质有机肥(如腐熟农家肥、商品有机肥)2000-3000公斤,同时配合施入尿素15-20公斤、磷酸二铵20-25公斤、硫酸钾10-15公斤,以满足小麦苗期至拔节期的养分需求。土壤微量元素缺乏的区域,需针对性添加锌、硼等微肥(如每亩施硫酸锌1-2公斤),避免因缺素导致生长障碍。
有机肥的核心作用不可替代。有机肥富含有机质和多种养分,不仅能为小麦提供缓慢释放的营养,还能改善土壤团粒结构,增强土壤保水保肥能力,促进微生物活性。长期施用有机肥可有效缓解连作障碍,提升土壤肥力等级,为小麦高产稳产奠定长效基础。需注意,有机肥需充分腐熟后施用,避免生肥带入病虫害或导致烧苗。
四、机械宽幅精量播种:提升播种质量与群体协调性
机械化宽幅精量播种是实现小麦合理密植、培育壮苗的先进技术手段,可显著提升播种效率与均匀度。
宽幅播种的技术优势。传统窄行播种易导致麦苗拥挤、通风透光不良,而宽幅播种通过专用播种机将种子在8-12厘米的宽幅内均匀分布,使麦苗单株营养面积扩大,个体生长健壮,分蘖能力增强。同时,宽幅播种可减少种子重叠现象,降低缺苗断垄概率,有利于形成合理的群体结构,为后期抗倒伏和穗粒发育创造条件。
精量播种的关键参数控制。需根据品种特性、土壤肥力确定播种量:分蘖能力强的品种每亩播种量8-10公斤,分蘖能力弱的品种每亩10-12公斤;土壤肥力高的地块适当减少播种量,肥力较低的地块适度增加。播种深度需控制在3-5厘米,深浅一致,避免过深导致出苗缓慢、过浅受旱影响出苗。播种后需及时镇压,使种子与土壤紧密接触,促进吸水萌发,尤其在土壤墒情不足时,镇压可显著提高出苗率。
小麦播种是一项系统性的技术工程,选种包衣是基础,土壤深耕是保障,科学施肥是支撑,精准播种是关键。只有将各项措施协同落实,才能为小麦全生育期的稳健生长创造良好条件,最终实现高产、优质、高效的生产目标。在实际操作中,需结合当地生产实际,灵活调整技术参数,推动小麦播种技术向标准化、精准化方向发展。
作者声明:作品含AI生成内容
举报/反馈
网址:小麦播种不可缺少的措施 https://klqsh.com/news/view/226842
相关内容
2024年全国小麦秋冬种技术意见农作物种植要点:从油菜到小麦的科学策略
减少静电危害的8种措施
急救的措施
荞麦种植技术和方法
自我护理卫生措施
日常急救措施 必知的9种日常生活急救常识
2025年大豆种植技术从播种到收获全程管理指南
房间潮湿怎么做好防潮措施?这些防潮措施的效果如何?
家中虫害的科学应对与预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