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大豆种植技术从播种到收获全程管理指南

发布时间:2025-09-02 04:12

园艺植物生命周期管理:从播种到收获的全过程 #生活技巧# #园艺种植技巧# #园艺师培训课程#

为促进大豆产业的持续发展,提升播种质量及管理水平,进而稳定提高全省大豆的单产水平,我们特此制定了2025年夏播大豆的生产技术指导建议。

011. 播前准备

【 1.1 选择良种与种子处理 】

做好播前准备是确保大豆播种质量的关键。首先,要选用良种,根据当地生态条件和市场需求,挑选出高产、优质、耐密抗倒、适应性好且适宜机械化作业的品种。在播前,应进行种子筛选和发芽试验,以保证种子的纯度和净度达到98%以上,发芽率超过85%。其次,种子处理也是不可或缺的环节。播前可用种衣剂或大豆根瘤菌肥进行拌种,但需注意不可同时使用这两种处理。选择种子包衣时,应根据前茬地块的病虫情况,选用已取得国家农药登记的大豆种衣剂。特别是对于油菜茬或油葵茬种植的大豆,由于易发生菌核病,影响出苗,因此最好选用含有杀菌剂的种衣剂进行包衣。

【 1.2 土地与播期的选择 】

地块和播期的选择也至关重要。合理轮作避免重茬,选择近2年内未种过大豆的地块进行种植。对于麦茬较高的地块,可以进行灭茬处理或试验带有灭茬功能的播种机,但需注意避免旋耕处理,以免影响播种的均匀性进而损害大豆出苗。在适宜的播期内,夏播大豆应在前茬作物收获后立即播种,最晚不应超过7月5日。若晚播,则需适当增加播种量并缩小行距。

022. 优化播种技术

【 2.1 适墒播种 】

依照土壤墒情决定播种策略,确保灌溉适量且适时,在小麦收获后,若土壤墒情适宜或遭遇一次性降雨量超过10毫米时,应立即抢墒播种。面对干旱情况,可以采取造墒措施,或先播种后采用滴灌、微喷带进行浇灌。喷灌时分两次进行,首次喷水时需注意避免地表积水,而在大豆出苗前2天再进行第二次浇灌。请务必避免浇蒙头水,以防土壤板结影响出苗。适墒播种的深度控制在3~4厘米,若采用滴灌、喷灌或微喷带浇灌,则播种深度可调整为2~3厘米,但总体播深不应超过5厘米,以确保大豆出苗率及苗势。

【 2.2 合理密植与精量播种 】

在考虑地力与品种特性下控制亩播量及行距,在考虑品种特性和地力状况的基础上,建议亩播量控制在4~5公斤,亩留苗密度维持在1.2万~1.8万株之间,行距设定为40~50厘米或采用宽窄行种植模式(即30厘米与60厘米交替)。推荐使用大型大豆专用精量播种机或“大豆免耕覆秸精量播种技术”。前者结合导航技术,能确保行距、株距和播种深度的一致性,从而实现苗匀、苗全、苗齐的目标,为高产奠定基础。后者则能一次性完成种床整理、侧深施肥、播种及封闭除草等多项作业,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确保了苗匀苗齐,同时节省了人力。

033. 科学水肥管理

【 3.1 合理施用底肥 】

科学施用基肥和追肥,采用测土配方技术据土质不同混合施用肥料,以提高产量。夏播大豆应重视基肥,并适量进行追肥。推荐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依据土壤养分状况来确定施肥量,同时将氮、磷、钾肥按照一定比例混合施用,并鼓励多使用有机肥。若无法进行测土配方施肥,常规地块可每亩施用低氮高磷钾的复合肥(例如N:P2O5:K2O=12:18:15)15~25公斤。

【 3.2 推广水肥一体化 】

在喷灌条件允许的地区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具备喷灌条件的地区,建议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该技术允许在整个大豆生育期分3~5次进行施肥。具体而言,应将总施肥量的三分之一作为底肥,其余三分之二在关键生育期随水追施。

【 3.3 强化生长期管理 】

在特定条件下需及时浇水施肥。特别是在干旱与缺肥情况下加强管理。在苗期,通常无需浇水施肥。然而,在特殊干旱年份、底肥不足或出现缺肥症状时,应及时浇水并追肥。

044. 绿色防控病虫草害

【 4.1 有效除草 】

在播种前后适时实施除草措施。严格控制除草剂使用时机和方法以避免豆苗受害。在播种前,应结合整地工作,使用除草剂来清除田间的大草。若播种时土壤墒情良好且整地质量上乘,则推荐在播种时同时进行田间封闭除草。

【 4.2 病虫害管理 】

通过事先预防与适时施药防治病虫害,尤其注意防治根腐病、紫斑病及蚜虫等。在播前,通过种子拌种的方式,可以防治根腐病、胞囊线虫病等病虫害,以及蝼蛄、蛴螬等地老虎等害虫。

055. 科学防灾减灾

【 5.1 防范旱灾与涝灾 】

采取抗旱品种和田间设施改善策略以应对此类灾害,如抗旱性强的品种与排水沟畅通。在干旱地区,应优先选用抗旱性强的品种,并采用地膜覆盖等措施来保水保墒。

【 5.2 防范大风与冰雹 】

通过中耕培土和控制灌溉提高植株抗性,冰雹后加强田间管理和追肥以促进恢复。灾害过后地面可能板结、地温下降,此时需及时进行中耕晾墒以增温通气

066. 适时高效收获

【 6.1 收获时机与方法 】

在种子成熟后及时采取机械收获,调整收割设备以减少损失并获得高质量豆籽。在经过一系列的科学防灾减灾措施后,适时的高效收获成为了确保大豆产量和品质的关键环节。根据大豆的生长特点和成熟情况,选择适当的收获时机,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提高收获效率。

举报/反馈

网址:2025年大豆种植技术从播种到收获全程管理指南 https://klqsh.com/news/view/208171

相关内容

高粱种植技术详解:从整地到收获的全方位策略
2023年全国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方案
农作物种植技术全面指南
春季农作物种植全攻略,从玉米到南瓜的种植技巧
农业种植技术知识指南
大豆的种植技术收藏好!该如何实施,点进来学习下吧
这样种植大豆,大豆更高产
各种农作物的种植技术大全.doc
高粱种植全攻略:从选种到收割,都有哪些种植技巧
大黄咋种?种植技术与管理要点全在这儿!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