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选择:追求快乐还是寻求意义?

发布时间:2025-09-08 20:52

简单快乐,不是无追求,而是有选择地追求 #生活乐趣# #日常生活趣事# #简单快乐的生活哲学# #简单快乐的哲理#

亲爱的读者们,若您钟爱我们的文字,希望每次都能第一时间与我们相遇,那就请务必星标“解忧心理社”。

点击上方“解忧心理社”→进入页面后点击右上角“...”→选择“设为星标”

如此,您将能更快接收到我们的心灵之旅,与我们一起探索人生的选择与意义。

香港TVB电视剧中有一句经典台词:“做人呢最重要的就是开心啦。”这句话被许多人奉为人生信条,认为人生的终极目标是追求快乐。但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的行为却往往与这一理念背道而驰,乐于自讨苦吃——有人热衷于极限运动、辛辣食物或恐怖电影,有人甚至刻意追求苦难与挫折,以获得某种“成长”。这不禁引发我们思考:人的终极目标究竟是纯粹的幸福与快乐,还是追求经历苦难后的价值与意义?

在散步时沉思,我时常想象着拥有两件奢侈之物:你的爱和我死亡的时刻。然而,这世间却常常令人厌恶,它无情地摧毁了我们的自由意志。我宁愿吻你嘴唇上的毒药就此死去,也不愿喝下别人的毒药。

我们并非天生就能感受到幸福。史蒂芬·平克曾言:“当我们拥有健康、营养、舒适、安全、富足、见识、尊重、不禁欲以及爱情时,我们会更加幸福。追求这些状态对繁衍有利。”幸福的作用在于利用心智去寻找那些能产生达尔文式适应性的关键因素。当我们不快乐时,我们会寻求快乐;而当我们快乐时,我们又倾向于保持这种状态。

然而,进化并不总是让我们保持幸福状态,也不会免除我们的痛苦。痛苦其实是一种重要的反馈机制,它告诉我们哪里出了问题,从而促使我们改进。同样,悲伤、孤独和羞耻等负面情绪也有其存在的价值。但并非所有负面感受都是有益的,对于无法摆脱的慢性疼痛或抑郁焦虑等痛苦,我们最好寻求专业的治疗。有时,我们的负面感受可能与当前的生活环境不相适应,这时就需要我们做出调整,以更好地适应生活。正如罗伯特·赖特所言:“幸福是一种能力,而不是一种状态。”
现代生活充斥着难以名状的情绪波动,这些反应若置于人类进化的宏观视角下便能得到理解。你是否曾有过这样的经历:在公交或飞机上闹出尴尬,明知目击者转瞬即忘,却仍心绪难平数小时?这种无意义的窘迫感,从进化论角度看,或许并非毫无意义。在祖先的狩猎采集时代,人们常在熟悉的面孔前活动,他们对你的看法至关重要。

同样,进化有时也会产生偏差。“享乐跑步机”理论揭示,快乐的增加往往是短暂的。新奇体验或事件带来的喜悦,往往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逝,重回往昔的平静。初次亲吻的甜蜜,在千次之后便显得平淡无奇。这就像跑步机上的你,无论速度多快,实际仍在原地踏步。

这一现象折射出更普遍的心理真相:我们的大脑对变化作出反应,但最终会习惯现状,降低敏感度。那些能持续从积极体验中获取快乐的动物,可能会因缺乏动力而处于劣势。因此,适度的不安、焦虑和抱负感或许已融入人类的生活状态,与社会地位、他人比较等紧密相关。

在此情境下,单纯的享乐追求或许并非最佳策略。作为有思想的生物,我们应超越进化的目标,追求更深远的意义。事实上,快乐与意义并非彼此排斥,相关研究显示,二者相互关联且相得益彰:快乐的人更可能认为自己的生活充满意义,而意义感强烈的人也往往更快乐。
然而,对于这一结论,我们需要保持审慎的态度。如果动机多元论是正确的,那么仅仅专注于一种动机可能会带来不良后果。特别是,人们可能会为了追求快乐而过度专注于快乐,或者以错误的方式去追求快乐。

一些研究探索了人们追求快乐的动机强度。这些研究让被试者对一些陈述进行认同度打分,例如,“感到快乐对我而言至关重要”或“我人生的意义在于每一刻的快乐程度”。研究发现,那些对这些陈述高度认同的被试者,他们过上良好生活的可能性较小,反而更可能陷入抑郁和孤独的境地。

此外,人们对于快乐的源泉往往缺乏清晰的认识。因此,过度追求与表扬和奖赏相关的外在目标,如美貌、财富和社会地位,可能会让人们感到更加不快乐、不满,甚至增加患上抑郁症、焦虑症和精神疾病的风险。一项涵盖258份研究报告的元分析也证实了这一点:被试者对金钱和财富的重要性评价越高,他们的幸福感就越低,对生活的满意度也越差,同时更容易患上抑郁症、焦虑症和其他精神疾病。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金钱与幸福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但真正让人感到幸福的并非金钱本身,而是对金钱的追求过程。有趣的是,追求金钱的最佳方式似乎是在追求其他有意义的行为时顺带赚钱。这似乎解释了为什么在某些集体主义社会中,追求快乐与追求幸福是紧密相关的。在这些社会中,追求快乐的过程往往伴随着社交参与,包括与朋友和家人的联系。然而,在像美国这样更推崇个人主义和消费主义的国家,过度追求快乐可能会适得其反,因为错误的追求方式可能会破坏人们的幸福感。

0快乐与意义,二者可兼得

若我们成为享乐主义者,将全部精力投入追求短暂的快乐体验,结果会如何呢?这种做法无疑会以体验式幸福为中心,忽略其他生活目标。虽然有人主张我们应成为享乐主义者,认为更多追求快乐能带来更美好的生活,但这种观点其实并不准确,反而可能让生活变得混乱。

吉尔伯特曾以一个泳池案例为例,为这种观点提供了反驳:

“我或许是个无耻的享乐主义者,钟爱在我家那犹如奥运会游泳馆大小的泳池中畅游,感受水的冰凉与暖阳的照耀。我的状态可谓惬意至极。偶尔,我会稍作休息,跳出泳池,思考人生的空虚。但这种伤感只持续几分钟,之后我便会再次跃入泳池,畅游更长时间。”

在这个案例中,我们看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意识体验。一类是沉浸在快乐中的体验者,他们专注于感受水的凉爽和阳光的温暖;另一类则是喜欢对人生进行整体评判的观察者,他们往往对人生感到失望。当询问观察者时,他们可能会回答:“人生毫无意义,我感到非常失望。”然而,如果询问的是体验者,比如一头猪,那么答案可能就会截然不同,因为体验者总是热衷于享受当下的快乐!对于这类问题,对体验者的任何追问都可能让他们选择沉默。
但人是不同于猪的,即便我们曾深爱那片泳池。仅仅沉溺于体验式的幸福,虽能带来一时的欢愉,却难以构建起深厚的人生意义。人们应当追求的是有目标、有规划的生活,这样的生活不仅让我们与他人产生紧密的联系,更激发我们去改善他人的境遇。或许,你对泳池的厌倦正说明,追求有意义的人生与追求快乐的人生并非相互排斥。试想,完成一项历时长久、难度极高的任务,所带来的成就感与兴奋感,恰恰避免了享乐主义者可能陷入的无聊困境。当然,内在的观察者与体验者有时会追求不同的目标,甚至产生冲突,但一个良好的生活状态却能让他们和谐共存。

奥尔德斯·赫胥黎在1932年出版的《美丽新世界》中,描绘了一个稳定而受控的社会,其中快乐和愉悦被最大化,而其他价值则被牺牲。然而,这样的社会显然忽略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在书的尾声部分,官方代表穆斯塔法·蒙德与反抗官方体制的约翰展开了一场深刻的对话。蒙德主张快乐的价值,并乐观地预测了神经干预技术将使人们的快乐达到最大化,从而简化生活。但约翰却表达了不同的看法:“但我不追求舒适,我追求的是诗歌、真正的危险、自由、良善以及有罪感。”这些话深刻地道出了人性的真谛。

我们渴望的不仅仅是单纯的快乐,更是人生的丰富多彩。正是这种对苦难的理解和追求,赋予了人类生活以更深层次的意义。

举报/反馈

网址:人生选择:追求快乐还是寻求意义? https://klqsh.com/news/view/227586

相关内容

人生苦短,到底要追求快乐,还是追求意义?
追求快乐不如追寻人生意义
人生的意义就是追求快乐
人生的意义:活在当下,追求快乐
探寻人生意义:人的一生,到底在追求什么?
生活的意义:追求物质还是精神满足
人生的意义,在于追求幸福与快乐
人生的意义:快乐工作,幸福生活,追求自由
生活的意义是什么?深度剖析人生追求
生命的快乐,生命的意义:追求快乐是正确的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