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生永不厌倦!保持好奇心的7种方法

发布时间:2025-09-08 21:02

保持好奇心,永不停止学习。 #生活知识# #生活哲学# #人生观#

在这个信息获取的不平等性终将被消除的世界里,一种新的分界线开始浮现——有好奇心的人和没有好奇心的人。

人类发展的第四驱动力——好奇心

人类和灵长目动物有三个相同的基本驱动力——食物、性和庇护所。然而,人类却拥有第四个驱动力——好奇心。

好奇心是人类进步的源泉。好奇心曾经被认为是离经叛道的。一个把秩序放在至高位置的社会,会努力压制人们的好奇心。相反,一个崇尚进步、革新和创造的社会,不仅会鼓励和培养人们的好奇心,还会把探索精神视为社会最有价值的资产。

那些迈出了解禁好奇心这一伟大步伐的国家都纷纷呈现出一片繁荣发展的景象。在当下,我们无法确认我们仍处于黄金发展期抑或是已经走到了尽头,但是至少可以肯定的是,我们的发展暂缓了。如今要想提高全民的教育水平显得更加困难。新的挑战是如何使更多的人渴望去学习、探寻和创造,而非只是简单地将更多的人送进学校。与此同时,像中国和新加坡等亚洲社会的领导者们也在思考如何将探索精神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逐渐贯彻到教育体系中,因为他们意识到过于服从权威的人极少能创造出超越前人的成就。

有好奇心的人在未来更吃香

在这个信息获取的不平等性终将被消除的世界里,一种新的分界线开始浮现——有好奇心的人和没有好奇心的人。真正具有强烈好奇心的人在未来越来越受到青睐。雇主希望雇用那些能够自发学习、强烈想要学习的人,以及能够解决问题和提出尖锐问题的人,而非仅仅只是完全照章办事或者完成任务的人。有好奇心的学习者会探究得很深很广。这一类人最适合在对学识要求高、对认知具有挑战性的工作领域就业。他们也许有能力把不同领域的知识创造性地连接起来,从而有一些新想法。同时,他们也最适合在多学科背景的团队里工作。因此,他们的工作是最不容易被智能机器替代的。要想成为出色的人,只有聪明是不够的。计算机很聪明,但它没有好奇心。

选择好奇心最重要的原因不是为了使我们能在学校或工作中做得更好。学习的真正魅力在于能使我们超越自我,并提醒自己正在参与一项至少自人类开始相互交流起就启动的伟大工程,哪怕是学习那些明显无用的东西。这一点也得到了科学上的证实。神经学家用“认知储备”(cognitive reserve)来描述大脑抗拒因年老而衰退的能力。 罗伯特·威尔逊(RobertWilson)领导的团队经过研究证明,在排除物理原因对大脑的影响后,那些终生都保持着大量阅读和写作习惯的研究对象比起只有平均阅读量和写作量的对象,其智力衰退的速度会减缓1/3。长年累月对知识的追求可以扩充了人的神经容量,从而缓冲了因年龄增长而出现的智力衰退。对认知储备的终生投入最终得到了回报。设计师查尔斯·伊姆斯说:“在信息时代之后是选择时代。”也许现在我们正需要从新考虑亚里士多德所说的“求知渴望”,保持一颗好奇心。

保持好奇心的7种方法

01

虚心若愚

史蒂夫·乔布斯只能算是一个不错的“工匠”,尽管他非常聪明,但还不是一个惊世骇俗的原创思想者。使得他如此杰出的原因在于,他对成功的极度渴望以及天生对认识性好奇的感知。他对世上一切事物都很感兴趣,比如包豪斯运动、垮掉派诗歌、东方哲学、商业的运转方式、鲍勃·迪伦(Bob Dylan)的歌词、消化系统的生物学原理等。一位大学讲师后来回忆道:“他有着强烈的求知欲……他拒绝全盘接收传递给他的信息,想要自己去一一验明。”

乔布斯的好奇心对他的创新能力、自我颠覆能力以及事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相对于大部分科技公司的领导者来说,他有着更为超凡的认识广度。

对于任何一个组织,特别是那些需要与科技变革保持同步的组织来说,最重要和最困难的问题之一就是如何把好奇的精神灌输给高管和其他员工,以创建和保持一个具有探索精神的环境。

02

建造数据库

灵感闪现根本不是一场意外。它们源于长久以来的积累和推敲,源于对知识的缓慢、慎重而耐心的储备。人类的记忆相对于机器来说效率很低且不可靠,但是正是这种不可预测性成为了创造力的来源。它能做出一些我们在清醒时所想不到的连接,能将那些被清醒的意识隔离开的微粒撞击到一起。它使得人类能够在无意识的大脑中创造出全新的模式,发现新的强有力的类比,最终获得最具创新的重大突破。然而现在的数字数据库还无法实现这种“意外之得”。我们将记忆外包给谷歌越多,从无意识状态里收获的美妙的意外创新就越少。

对于一般素材的累积……不断扩展拥有的经验,无论是来自自己的还是间接感受到的,的确对任何需要创意的工作来说都是极为重要的。建立数据库是创意产生最有效的途径,当自己的创意实现之后也将被纳入别人的数据库之中。

03

像“狐猬”一样觅食

所有的思想家都可以被分为这两类,有些思想家会透过每个具体的观点来理解整个世界,而有些则是乐于从不同的角度来审视。柏拉图是一只刺猬,而蒙田则是一只狐狸。托尔斯泰认为自己是一只刺猬,但在写作时却不由自主地表现得像一只狐狸。你还可以将这种分类方式应用到政界或商界。罗纳德·里根是一只刺猬,而比尔·克林顿是一只狐狸。斯蒂夫·沃兹尼亚克是一只刺猬,史蒂夫·乔布斯是一只狐狸,这大概也解释了为什么他们能合作得如此成功。

能在当下或是将来得到最好发展的思想家将是这两种动物的混合体。在一个竞争激烈且高度信息化的世界里,能精通一个或两个方面的知识是至关重要的,这就要求无论在深度上还是细节上,你精通的程度都要高于自己的同代人。但若真正想让自己这一优势发扬光大,你还需要有能从不同角度来思考问题的能力,能够与有不同专长的人有效地沟通协作。

04

询问关键的“为什么”

《连线》杂志前编辑克里斯·安德森(ChrisAnderson)说:“在所有人类行为学的理论里,从语言学到社会学,先排除分类学、本体论和心理学,谁能知道人们为什么要做出某个行为?问题在于只要他们做出了某个行为,我们就能够高度精确地进行追踪和衡量。只要有了足够多的数据,结果自然而然就呈现出来了。”安德森认为,当你在积累大数据时,就没有必要再关心为什么了。每个问题都应被视为一个谜题而不是一个奥秘。然而,这种分析并不适用于所有事情。失败国家指数就完全没有预测出中东及北非国家在2012 年的那场运动。只有那些对相关国家的政策和历史有着深刻认识的人才有可能预测到这些事件发生,并能够分析其原因,构想出对策。

对于大数据持有更中立意见的作者这样写道:“就算我们将其潜在用途发挥到极致,有些特殊的需求还是只有人类才能去完成,如直觉、常识和‘意外之得’。”尽管问了关于“什么”的问题对于做出正确决定和探索发现起着关键的作用,但是问“为什么”无论在任何时候也是非常重要的。毕竟这是人类独有的特质之一。若我们不再问为什么,就和高智能的类人猿一样,可以监测环境、提出请求、遵照指示,但无视更深层次的真相,比如对方对自己的真正期望是什么。

05

做一个“思想工匠”

我们现在所生活的世界科学技术相当复杂,这也导致我们的世界更为抽象。我们大部分人甚至不知道从何处开始去理解一辆现代汽车的引擎是如何运转的,或者一部智能手机是如何工作的。数字革命正是建立在抽象性这个原理上——整个世界被转换成了“ 0”和“ 1”的组合。互联网让我们可以对所有信息的标题栏进行浏览和跳跃,选出其中的要点而不需要深入了解细节。除非我们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思想工匠”——在有总体规划的同时,刻苦钻研每个细节,既关注过程也关注结果,既看重细节也有远见,否则我们将永远无法再次体会本杰明·富兰克林时代的精神。

06

质疑你的茶匙

我们都曾对被迫将时间花在自己认为极度乏味的任务上而感同身受,无论是被家长、老师、老板还是被自己的道德观强迫。我们可以找到一些动力去鼓励自己完成任务,比如完成后的收入、老师的肯定,或是设想如果没完成将要面临的问题。然而,我们还可以想办法把这些平凡的事变为能激起自己好奇心的事,因为一旦你开始对其感兴趣,就会更乐意去投入时间。我们通常认为要调动人的积极性就需要让他们想到未来,想想之后可以实现什么或是成为什么。

好奇心也能带来更广阔的满足感。如果说消遣性好奇是由新鲜事物刺激而掀起的短暂涟漪,那么认识性好奇则是一条你想要一直走下去的小径,尽管有时候会崎岖不平。沿着这条小径漫步,能够让你收获一些额外的、重要的益处。英国哲学家穆勒认为,快乐会在我们追逐其他目标的时候降临,“就像螃蟹一样”会从侧面来到我们身边。

让我越来越信服的一件事就是拥有广阔的知识面的重要性。这其中有两个理由。首先,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许多问题都很复杂,涉及不同的学科和知识领域。如果没有一个广阔的知识基础,你就看不见潜在的跨学科的联系。其次,我们过去预计一个人一生要从事3个或4个不同的工作,然而现在一个毕业生将平均有10~12个工作。这些工作内容跨度很大,往往涉及许多完全不同的学科,所以你必须有广阔的知识基础才能更好地调整自己以适应不同类型的工作。

07

将谜题变为奥秘

谜题被成功解决之后,我们就不再需要好奇心的驱动。而相反,奥秘则需要我们永不停歇的探寻精神。当我们最初面对一个新问题时,就会不自觉地把它当作一个谜题:答案是什么?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开始收集知识。在这一过程中,有时候我们就开始转而认为它似乎是一个能让我们永远保持好奇的奥秘。因此,一时的兴趣能够被转化为一生的追求。

当我们遇到任何形式的谜题时,应该不断提醒自己其背后的奥秘所在,因为在谜题被解决之后,这个发现也许能陪伴我们很长的时间,并给我们带来快乐。解决谜题是通往奥秘之国的垫脚石。我们所探寻的奥秘越多,收集的信息就越多,知识与文化的涉猎范畴也就越广阔。

如果说我们生活在一个平淡无奇的地方——其实我们都生活在某个平淡无常的地方——那么你可以选择如何看待你身边的世界。我们可以像其他人一样度过每一天,一遍又一遍地看着同样的东西,从不多想它们是如何成为现在这个样子的或者为什么能保持现在的样子,也不思考怎样才能使它们变得更好。或者,我们还可以选择去了解它们。一旦我们选择去了解周围的事物,并且对它们产生了好奇,我们其实就选择了让自己永远不会感到厌倦。

延伸阅读

《好奇心:保持对未知世界永不停息的热情》

作者:[英] 伊恩•莱斯利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每个人自出生起就有好奇心。随着年龄的增长,好奇心逐渐退化,只保留了学习和探索的习惯。拥有好奇心的人往往更聪明、更富有创造性,也更容易成功。本书从心理学、经济学、教育和商业领域吸取了大量的研究结果,告诉人们什么会助长好奇心,儿什么会使好奇心饿死。好奇心需要通过不断的鼓励、奖赏和激励,要成为一种习惯,家庭、学校和工作中耐心培育。 这本书充满了激励人心的故事、案例研究和实用的建议。这是一本能帮你唤醒好奇心,改变人们对好奇心认识的书。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网址:让人生永不厌倦!保持好奇心的7种方法 https://klqsh.com/news/view/227608

相关内容

如何保持好奇心:8个方法让生活充满乐趣
保持好奇心,让生活充满乐趣
保持好奇心的人,总会走的更远
旧人厌倦离去,新欢悄然登场,情感重启启程
11个改变心态,让我们保持快乐的方法
汪峰首谈失败婚姻!与金钱无关,直言章子怡不是不美,只是我厌倦了
保持热爱生活的五种方法
保持积极心态的6种方法,每一种都至关重要
十种保持积极人生态度的方法.docx
怎样保持快乐:16种经科学验证的好方法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