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个提高幸福感的日常习惯,帮你找到真实而持久的快乐
从书中找寻日常的快乐:阅读是简单而持久的幸福。 #生活乐趣# #生活体验# #读书生活感悟# #平凡生活乐趣#
快乐比悲伤或不快乐是一种更好的心理状态。长期处于不快乐的状态会导致身体和心理健康问题,因此需要积极避免这种情况。而且,快乐极其有益。快乐的人更健康,思维更清晰,做出更好的决策,对成功的渴望更强。然而,大多数人不知道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持续地融入快乐。
事实证明,某些习惯可以培养快乐。以下是我探讨的七种习惯:
1. 给予
大多数人有一个错误的观念,认为只有快乐的人在拥有足够的东西时才会给予。他们开始积累物品以期望变得快乐,然后可能会从过剩中分出一些。然而,他们很快就会发现一个残酷的真相:不断获取新物品或许能让你一时快乐,但并不能保证持续的快乐。
相反,给予能让人感到快乐,那些给予的人并不是因为他们拥有一切。给予是指当你没有期待任何回报时,愿意与他人分享或提供某些东西,不论是时间、金钱,甚至是善意的话语。
以捐赠金钱为例。一系列的实验表明,花钱在他人身上的人报告的快乐程度高于花钱在自己身上的人,无论收入水平或花费金额如何。当你给予某些东西时,这一行为本身会触发大脑释放内啡肽和多巴胺,这些都是让人感觉良好的化学物质。
不只是感觉良好,更重要的是意识到你做了一些事情缓解了别人的痛苦,这会带来巨大的喜悦感。知道你以某种方式让别人的生活变得更好,无论你是否认识他们。正如温斯顿・丘吉尔明智地说:“你靠所得生活,但靠所给予的创造生活。”
通过在日常生活中不断进行这样的行为,你可以持续地更快乐。你不需要在城市里四处寻找需要帮助的人,因为真正的善意必须是无意识的,才能有价值。但当机会出现时,把握住它。
买上一杯咖啡给别人。
在你后面帮人开门。
倾听一个需要支持的朋友。
在当地的避难所做志愿者。
把旧的和不再使用的物品如衣服、鞋子等捐赠出去。
每一个行为,无论多么微小,都会提升你的情绪,并随着时间的推移,提高你的生活满意度。
2. 掌控感
自由增强快乐。最不快乐的人通常是那些自由受到限制或被完全剥夺的人。当人们感到无力,好像无法控制生活中的事物,无法做出符合自己价值观和目标的选择时,他们每天都会更加沮丧和不快乐。他们可能会尝试寻找方式来让自己感觉更好,但这只是为了应对自己的处境,并不会带来真正的快乐。
这就是为什么一个主要的快乐来源 —— 当它消失时我们往往才注意到 —— 是每天醒来知道你有能力决定自己的生活。根据自我决定理论,人类有三个基本的心理需求,每天满足这些需求构成了快乐的基础。自主感 —— 即你控制自己生活的感觉 —— 是其中一个,若得到满足,会让你更快乐。
这包括设定自己的目标并努力实现,做出符合自己价值观和愿望的决定,并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甚至是小的选择,比如吃什么或如何度过时间,也会加强那种掌控感。
永远提醒自己,你不受制于任何人或任何情况。你的生活在你手中,可按照自己的愿望去塑造。更有意识地决定如何在生活中导航并处理各种情况,无论是好是坏,会增加你的幸福感。
3. 不执着
一种被低估的持续快乐的来源是练习不执着的能力。这意味着你不把自己的幸福系于外部因素,比如工作、关系、收入、学历等。
当我年轻时,我把生活建立在一个我爱的女孩身上。我为她卑躬屈膝,觉得没有她我的生活一无是处。她离开后,我抑郁了六个月,但从中学到了教训。
有人把自己和工作紧紧绑定在一起,把它作为核心身份的一部分。有一天,公司裁员,他们被解雇了。由于他们把幸福系于那份工作,所以他们遭受了抑郁并失去了自我价值感。
不执着的艺术是当你享受事物和关系时不执着于它们。重视事物,但不要依赖于它们。它会创造一种脆弱的幸福感,这种幸福感会在这些事物消失时迅速消失。如果你的幸福取决于工作,失去工作的时候怎么办?或者如果取决于关系,那关系结束时怎么办?
一旦你释放了执着,你会感觉更加放松和真正的快乐。
4. 贡献
当你回顾生命中最快乐的时刻,你会发现它们通常与做了一些有意义的事情有关,这些事对他人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这不仅仅是随机的善举或给予东西。这是关于贡献 —— 成为大于自己的一部分,并以某种方式做出贡献。
贡献增加快乐,因为它满足了我们基本的心理需求之一,那就是感到有用。人们最快乐的时候是觉得自己有用的时候。科学支持这一点。一个显著的例子是一个大学呼叫中心的员工为有需要的学生筹集奖学金基金。研究者发现,那些听到受奖学金学生故事的员工报告的工作满意度和幸福感高于那些没有听故事的员工。
这意味着,当我们了解并充分意识到我们所做的工作如何帮助改变他人的生活时,我们的目标感和幸福感会显著增加。因此,定期志愿服务或参与社区服务的人报告生活满意度更高。这些活动提供了一种目标感,这是持久幸福的必要成分。
如何将贡献变成一种日常习惯?
识别你关心的问题或事业,并成为其中的一部分,即使只是帮助老人。
志愿服务。每周只需要几个小时就可以为社区做贡献。
向需要你的技能的组织提供专业技能。
5. 能力感
掌握一项技能或许看起来是一个小成就,但它满足了我们其中一个心理需求:能力需求。掌握意味着在你的行动中感到有效和有能力。它是关于在某件事上变得熟练。它是学习、练习并在一项任务或活动中不断提升的过程。
研究人员一直在研究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成为专家可以使人们更幸福。在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决定看看在日常情境中使用实用知识是否能增加人们的幸福感。他们发现,在日常任务上优于他人会让人们感到更幸福。
知道自己能够非常好地做某件事所带来的掌控感,是一种无与伦比的喜悦和满足感。积极心理学之父马丁・塞利格曼认为,这从追求短暂的快乐到使用我们的技能和才干来实现有意义的目标,让我们过上所谓的 “好生活”。
那些觉得自己在任何方面都不擅长的人通常感到虚度和无用。他们的价值感较低,通常感到抑郁。如果你想要快乐,找一件你可以学、练习并不断变得更好的事情,不论是学习西班牙语、烹饪、弹钢琴或写作。
6. 连接
最不快乐的人是那些认为自己实际上可以不需要任何人而获得快乐的人。人类是社会性生物。我们天生渴望与他人接触,渴望被他人喜欢、爱和接受。这就是为什么相关性是一个基本的心理需求。当这个需求得不到满足时,人们会感到一种难以填补的空虚感,无论他们在生活的其他方面取得了什么成就,都会感到无法满足。
一致的幸福来自连接而不是孤立。如果你想更快乐,连接更多。不要孤立自己。不要成为孤狼。和家人走得更近,建立你感到舒适的朋友圈,建立网络。这并不是浪费时间。你与他人,特别是那些让你感到被看到、被听到和被重视的人在一起的时间越多,你的幸福感和满足感就越高。
7. 知足
一个永不满足于现状的人,无法找到理由去感到快乐。对于他们来说,草总是更绿。正如拉比海曼・沙赫特所说:“幸福不是拥有想要的东西,而是想要已经拥有的东西。”
为了幸福,要满足于现有的。从不满足现状,并不意味着你放弃追求更好;而是关于感恩已拥有的,并在追求更好过程中,感激当前所处的位置。
要为你所拥有的感到满意,这并不是说要满足于较少,而是指在追求更多的同时,珍惜你所拥有的。
懂得感恩当前的生活,不仅可以帮助你提升幸福感,还能激励你更加努力地去实现更大的目标。从这个角度来看,知足不仅是心态,更是一种生活哲学。
总之,以下是七个日常习惯,可以帮助你提升幸福感:
给予:通过与他人分享来获得快乐。
掌控感:认识到你的生活在你手中。
不执着:不要把幸福系于外部因素。
贡献:成为大于你自己的事情的一部分。
能力感:掌握技能,建立自信。
连接:与他人建立深厚的关系。
知足:珍惜你已经拥有的一切。
通过培养这些习惯,你不仅会发现自己的幸福感显著提升,还会在生活的各个方面发现更多的满足感和目标感。
举报/反馈
网址:7 个提高幸福感的日常习惯,帮你找到真实而持久的快乐 https://klqsh.com/news/view/227616
相关内容
快乐秘籍:7个提升幸福感的生活习惯!保持幸福的19个小习惯,让你快乐到老
探索快乐的秘诀:如何在生活中找到持久的幸福感
如何通过哈佛大学的20个快乐习惯提升你的幸福感?
提升幸福感的20个简单习惯
教你感受幸福:五个改变生活的小习惯
提升幸福感30个好习惯
提升幸福感的五个生活习惯~让你每天都充满正能量
15个让你感到快乐的习惯
八大快乐工作习惯助你提升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