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环境布置.docx

发布时间:2025-09-08 21:33

布置温馨环境,营造家庭氛围 #生活乐趣# #家庭聚会#

1、重视婴幼儿的身体发育和早期智力开发的重要性早以无庸质疑,更无需多说 了。为了促使个体独特的情感和思维方式得以形成,个体得以发展,提供合适的 刺激物。界定一下真实物的概念。真实物是指客观存在的事物,是与婴幼儿生活息息 相关的真实的人、事、物,而非替代品如图片、玩具等。就0-3岁的婴幼儿而言,这个时期的孩子喜欢具体、形象、生动的事物,并 经自身的眼、口、鼻、耳、触觉等,以动作和探索为途径来获得对事物的认知, 经验的积累。心理学家希瓦尔金通过对1.5-2.5岁孩子的最初语词概括来看其思 维发展的实验结果也指出,为0-3岁的婴幼儿提供实物对婴幼儿认知、思维发展 的重要性。为此,我们依据儿童年龄越小,其

2、教育与生活越不可分离,教育与生活并存 的原理,在总课题0-3岁婴幼儿早期关心与发展的研究指导和引领下,以提 供婴幼儿真实物为载体和切入点来研究其对婴幼儿的认知发展的影响,并建立子 课题生活过程中真实物对婴幼儿认知发展的影响,为0-3岁早期关心与发展 提供借鉴和参考。一、真实物的主要选择:来源婴幼儿的日常生活由于受到年龄的制约,婴幼儿只能接受感性知识和直接经验,只有通过身体 和感官同时作用或相继作用某一感兴趣的事物,才有可能对该事物的特征产生感 受和理解。孩子年龄越小,其教育与生活越不可分离,教育与生活并存。根据这 个原理,我们把婴幼儿对真实物的认知教育划分为两个维度:其一为婴幼儿的吃、 穿、用

3、,其二为婴幼儿的生活、运动、游戏、学习即其一日活动,两个维度互为 融合,促使真实物在婴幼儿认知过程中发挥最佳效果。吃:食物:水果、豆(蚕豆、毛豆、小豌豆)、米、饼干等辅助进食的餐具:锅、碗、瓢、盆,包括它们的盖子,还有杯子、筷子、勺 子等穿:服装类:衣裤(包括爸爸妈妈的)袜子、围巾等饰品,包括用具:发夹、卷发器、橡皮筋、木梳、镜子、眼镜等用:宝宝自己用的:饼干桶、奶粉罐、酸奶瓶、毛巾等成人用品:可乐瓶、洗头膏、沐浴露、有特色的喷头瓶子、眼药水瓶子、塑 料盆,小石子,餐巾纸,卷筒纸,彩色纸等论儿童发展的微环境1987年,在日本筑波国际科技博览会上,传出了一则爆炸性新闻。在这次博 览会上展出的一棵

4、西红柿面积达14平方米,结出了 13000个果实。然而令人惊 奇的是,这棵神奇的西红柿“树”,既没有应用现代生物遗传工程技术,也没有 使用特殊的肥料,只是在保证充足的阳光、空气、水分和适量的普通肥料的条件 下,采用“无土栽培法”培育出来的!这是人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运用“顺其 自然”规律创造的又一个奇迹!从刀耕火种的年代起,人们都一直以为,植物的生长离不开土壤。然而“无 土栽培法”的发明者,却突破了传统的方法,找到了西红柿生长的“真正的要素” 其实并不是土壤,而是土壤中的养分、充足的阳光和空气。作为传统介质的土壤, 反而会束缚西红柿根系的发展。“无土栽培法”的成功,对我们研究儿童发展有着深刻的

5、启迪意义:只要找 到西红柿生长的“真正的要素”,就能让一粒普通的西红柿种子本来就拥有的潜 能充分地开发出来!人是万物之灵,儿童同样拥有遗传所赐予的巨大潜能!要开发 儿童所拥有的潜能,就必须找到影响儿童发展的“真正的要素”。笔者想就此做 些粗浅的探讨。一、儿童发展的微环境是影响儿童发展的真正可控要素儿童发展的微环境,特指那些直接作用于儿童、并对儿童发展的进程产生影 响的各种人物(figure)、场所(place)和事件(event)的总和(FPE)。这些人物、 场所和事件,不仅存在于家庭环境中,而且存在于托幼、学校等教育机构以及社 会环境中。如:一位1岁1个月的婴儿母亲告诉我,自己的女儿就是不爱

6、爬。为 之她在家里想了一切办法,但一让女儿爬,女儿就哭。这位母亲听了专家的讲座, 得知如果孩子不学爬而直接学走的话,将来有可能感觉统合失调,导致学习困难, 因而十分着急。于是她接受了我的建议,带女儿参加了宝宝大赛,让女儿亲眼看 到许多和她差不多的孩子都在进行爬的比赛。结果,晚上回家时,这位母亲刚一 打开门,女儿就满屋子乱爬起来(心理学称为“延迟模仿”)。实际上,这是婴儿 母亲为女儿创造了机会,社区中宝宝大赛的微环境影响了婴儿的行为,同时也表 明了儿童与微环境之间的一种互动。微环境可分为物质环境(主要表现为各种功能性的场所)和精神环境(各种人 物和事件与儿童产生互动的人际关系以及心理氛围)。现在

7、许多幼儿园根据各自 的特点布置了多种匠心独具的设施,充分体现了优化儿童成长的微环境的思想。 微环境中的精神环境,就像一双无形的手,每时每刻都在影响着儿童的成长。然 而,在我国,无论在家里还是在托幼园所,我们经常发现的是较丰富的物质条件 和贫乏的精神环境。微环境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儿童发展的方向、速度和水平。尽管儿童 发展的宏观环境或社会大环境如政治、经济、文化等发展水平在总体上对微环境 有一定的制约作用,但人们仍能自觉或不自觉地创造一定的微环境,以促进(或 阻碍)儿童的发展,尤其是在发展最迅速、最容易受到环境影响的0-6岁早期发 展阶段。这往往可以解释为什么“山沟里也能飞出金凤凰” “从来

8、纨绔少伟男” 等现象。因此,从操作层面上说,我认为我们的婴幼儿教育需要一门微环境教 育行为技术学,以研究在各种教育情境中,对不同的教育对象,最适宜的教育 行为技术,因为它是先进的教育观念在具体的教育情境中所表现出的教育智慧。 这是微环境质量保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真正能够影响儿童发展的微环境,应当是适宜的、互动的微环境。儿童并不 是被动地接受微环境的影响,而是具有主动选择环境的能力和倾向。笔者在拍摄 生命头三年专题片时,曾向一位出生13天的婴儿呈现6种听觉刺激(拨浪鼓、 双响筒、塑料摇铃、手铃、铜铃、三角铁。只有一种声音一悦耳的塑料摇铃声, 能使这位新生儿转过头来寻找声源,他对其他声音没有任何

9、转头探究的反应。因 此,不能以为,只要为儿童创造丰富的教育环境,就能促进儿童发展。只有适宜 的环境刺激,才能打开儿童心灵的窗口,使其接受环境的影响,才能使儿童与环 境之间产生互动,进而促进儿童发展。因此,适宜性与互动性,构成了微环境影 响儿童发展的基本的心理教育机制。二、如何优化儿童发展的“微环境”优化儿童发展的微环境是儿童发展工作者最重要也是最根本的任务。儿童总是在适宜的环境中汲取成长的力量,在探索世界中激发好奇心,启迪 智慧,发展能力,形成个性的。这种适宜微环境,从本质上来说,主要就是个性 化的营养保健与教育。而这些正是一种国际性的趋势,是21世纪儿童发展的潮 流。强调优化儿童发展的个性化

10、的微环境,是在尊重儿童发展的一般规律的基础 上,强调尊重儿童发展的特殊规律的体现,以避免保健和教育实施过程中的一刀 切现象,真正做到因人施养、因材施教。强调优化儿童发展的微环境,也是强调 家长与儿童发展工作者密切合作的作用,使家庭、儿童保健与教育机构及社会形 成一种合力,以促进每个儿童全面和谐地发展。优化儿童发展的微环境,应当包括以下三个要素:发展目标的最优化。每个儿童都有自己独特的发展时间表。优化的发展目标应是适合每个独特儿 童的个性化的发展目标。这些目标的确定,必须建立在科学评估的基础之上。而 这种评估是生态化的评估,既有对儿童身心发展水平的评估,也有对家长、对社 区环境的评估。评估的结果

11、,是拟定新的发展目标的重要依据。这样,就能使每 个孩子都能从他的现实水平或最佳起点出发,为他提供“跳一跳才能摘到果子” 的发展目标,就能有效地促进他的发展。发展过程的最优化。优化的儿童发展过程,应有儿童发展专业人员的不断参与和跟踪指导。对每 个发展目标实施小步骤的训练或教学方法,在儿童、家长和专业人员之间形成“评 估一一指导一一教学一一发展一一评估”的一种连续性的循环互动式的个性化的 发展模式。在有儿童发展专业人员介入并指导儿童发展的环境中,存在着由“儿 童发展专业人员一一家长一一儿童”三者组成的关系链。专业人员通过“结构性 家访或门诊”,对儿童发展的微环境进行评估,从而制定个别发展方案,又通

12、过 家长或主要抚养人作用于儿童,改变着儿童发展的方向、速度和水平。而儿童的 发展,反过来又使家长和专业人员不断调整他们的思维和行为方式,进而影响儿 童的发展。因此,“专业人员一一家长一一儿童”关系链,是一种相互作用的或 者说“互动式”的关系链,这是个性化的儿童发展的基本模式。只有这样才能达 到发展过程的优化。发展结果的最优化。目标与进程的优化,必将导致发展结果的最优化。近年来,笔者在多项婴儿 成长跟踪指导活动中研究发现,对正常婴儿即使施行仅3个月的跟踪指导计划, 也能促进其智能发育和体格发育;跟踪指导次数多的婴儿,其发育商优于指导次 数少的婴儿。每3个月指导一次的婴儿其实验前后的发育商提高了4

13、个百分点; 每个月指导一次,其发育商提高了 10个百分点;每个月指导二次的婴儿,一年 后平均发育商为130。儿童发展,尤其是早期儿童发展必须植根于社区。建立以社区托幼机构为依 托的早期儿童发展科学基地,才能实施06岁一体化的儿童潜能开发计划,才 能优化儿童发展的微环境,使每个孩子都拥有良好的人生开端,都拥有更加美好 的未来。蒙特梭利家庭教育法实施步骤在我们了解蒙特梭利的基本理论后,才可以开始着手于教育方法和教具操 作。在施行步骤介绍之前,再一次的纠正:在运用蒙特梭利教学法之前,并未先 彻底地探索她的教育原理,就直接运用“教具”来指导孩子。这是一个相当危险 的行为,因为它会“误导”小孩子,使小孩

14、子养成不用思考,生吞活剥知识的习 惯;也会误用“教具”,使教具成为呆板的玩具。甚至于误解蒙氏老师的头脑和 教育方法很简单且呆板!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来说:假如启导者(导师)不知道教具的真正目的是在 引发孩子“内在”认知;也不清楚每件教具都拥有秩序性、创造性的基本和变化 功能,以及自动改正等等在教育上的积极意义时,她可能对一个正在排放红色长 棒的孩子,发出“先放这个”、“在放这个”的指示,这又与传统式的“教” 有何不同?孩子仍然无法真正了解为什么那个应在前,这个该在后的道理,无异 是在作积木的堆积游戏罢了!不但孩子觉得教具不过是漆了颜色、大小不同的木 头,也会让他感觉老师的头脑和那堆木头差不多!所

15、以,惟有在你对蒙特梭利的教育原理,有了基本的心领神会后,才能进入 正确教育孩子的进程。五大步骤蒙特梭利幼儿教育方法可分为下述五个步骤:预备环境我们不止一次强调,一个适合生命发展的环境对儿童的重要性,所以在蒙氏 的教学中,如何为孩子准备一个适合他们生命发展的环境,被列为首要的条件。发现意愿儿童表现在外的行为,往往是内在需求的反应,尤其是幼儿时期会在某一阶 段对某种需求有特别的“敏感期”。如果能掌握这一时期的需要而予以教育,对 孩子的启发效果将是事半功倍的。协调意愿蒙特梭利老师与传统教师最大的差别,在于蒙特梭利老师所扮演的角色不在 “教”学生,而是教具、儿童及学习意愿的协调者。她必须依孩子的需要而

16、整理 环境,并且观察孩子的需要和意愿,提出适当的教具来让孩子“工作”。延长工作周期如果孩子已经专心进入“工作”情境,启导员就该鼓励他继续操作,以“延 长他的工作周期”,让孩子酌情的反复操作。蒙特梭利说:“延长工作周期的目的,在于培养孩子的专心和耐力。”我更 认为一个儿童未来生命发展的“精度”与其“专心和耐力”的程度是成正比的。 因此,蒙特梭利特别重视并且告诉教师,需要“等待”孩子反复练习的行为发生, 而予以鼓励,使孩子乐意“再来一遍”,甚至几十遍。因为儿童知道如何使用教 具,只不过是教具的功能开始显现的阶段而已。孩子能对教具产生尽情的反复操 作,才会使儿童发生“真正的成长”,我称之为:“心智的

17、任性发展”。这种尽 情“反复”操作的情况,只有当儿童感到“工作”的乐趣,且能够符合他的“内 在需要”时才会发生。5“观察一实施一记录一研究一发现一重新针对他们的需要进而对教育计划 的再设计”的循环施为。由于孩子的不断成长和他们之间的个别差异,以及敏感期各有不同,使老师 的教育规划需要不断改进。惟有透过实际的观察、记录、研究,才能深入切实的 发现儿童内在的需要,而给予适当的教育和引导,使其生命更美好的成长。自由与独立此外,在蒙氏教育的施行上,有两点事项,是大人必须时时警惕在心的: 给孩子自由“自由”是蒙氏“科学教育学”的基本原则。简单的说,蒙氏认为强制的“教”法,对儿童一一特别是学龄前的幼儿,有

18、 害无益,除非把孩子的头脑解放出来,否则这些民族幼苗的发展不会健全。蒙特梭利认为“自由”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基本人权。但是,蒙氏教育的自 由却不是放任或为所欲为。在蒙氏教室中,孩子并没有被允许去做“任何他喜欢 的事”。他只能自由的选择有益与有用的工作。换言之,“自由并非做你想做的 事,而是要做正确的事。”“自由”该如何教育呢?蒙特梭利认为以自由为基础的教育,教师必须掌握 三大原则,即:1、预备符合成长需求的环境2、协助与观察孩子在环境中的需求3、订立明确的行为规范并时常提醒孩子自我控制。因此,对孩子应该以教育他们能独立为前提,允许儿童依其“内在需要”, 自由的去选择“工作材料”一一教具,自由地进

19、行“工作”(操作)。蒙特梭利表示:“你只要冷静的观望,保持一种尊重孩子的行为态度,使孩 子在获取经验时,有完全的自由,在他们工作时不要干扰他”。我想,在家中的大人们对孩子平日的生活教育,也应把握上述的观念。 让幼儿自己做蒙特梭利每次在演讲时,总会提出这么一句话:“Help me to do it by myself” (幼儿在呐喊:请帮助我,让我自己做)。一般父母对子女呵护的很 仔细,什么都帮他们做得好好的,看起来是父母的爱心实际上却抹煞了许多孩子 自我成长的机会。其实,孩子在学习走路时,就是尝试“独立”的开始。让我们来听听幼儿说:“我听到了,但随后就忘了;我看到,也就记得了;我做了,我就理解

20、了。”(文章来源:亿家家)从孩子的叛逆心理看父母的教养弊端如果孩子偶尔淘气,不听大人的话,父母往往不以为然;如果孩子经常不听话, 管不住,父母就会深感头疼。“不幸”的是,许多父母发现,随着孩子年龄的不 断的增长,孩子不听话的行为愈来愈严重,而且在父母不断唠叨下,孩子甚至产 生了叛逆的心理,不管父母说什么,也不管对自己有多大好处,一律是先否定再 说。奇怪的是,每当父母把孩子如何顽固执拗的表现告诉幼儿园的老师,老师却 很可能不认同;父母告诉其他和孩子接触过的熟人时,他们往往也会表示诧异: “你的孩子挺好的呀!没有你说的那么捣乱啊!”当父母听到别人这样说时,真 是既欣慰又困惑。已经上幼儿园大班的姗姗

21、就是这样,在老师和小朋友面前,姗姗热情、爱学 习、容易相处、乐意照老师的要求做,经常受到老师的表扬。可是在家里,姗姗 总是闹别扭,特别是对爸爸说的话,她一般都要反对一下,让爸爸老大不痛快。 同一个孩子,因不同的人而有不同的评价,是孩子在父母和别人面前的表现真的 有那么大的不同,还是另有原因呢?孩子为什么说“不”?几年前,曾有一所小学做了一项“对爸爸妈妈哪些地方不够满意”的调查, 调查结果发表在少年儿童研究杂志上。统计显示,孩子对爸妈不够满意的地 方有58项之多,比如:动不动就发脾气;不了解我的心;要求太严,标准太高; 不接受我的意见;说话不算数;当我想做自己的事时,他们总不让;总在骂我的 时候

22、夸奖别人等等。看了小学生们对自己爸妈的不满意,你有什么想法?第一,这是对小学生做 的调查,与我这个幼儿家长何干;第二,就算有对上号的地方,恐怕你也不愿意 把这样地父母形象和自己联系在一起。但是,静下来想一想,我们做父母的都不 是完人,上述孩子的不满意,在我们身上多少会有体现。别以为孩子还小,什么 也不懂,其实,孩子虽然嘴上没说,但这些不满意已经在他的心理了,并且已反 应在行为上。的确,孩子的这些不满意都可能成为向父母说“不”的理由。成人没有以身作则当孩子出现一些问题时,以往我们总是要问上一句“这孩子是怎么了? ”习 惯从孩子身上找原因。其实,有许多问题的产生根源是父母。孩子的某些叛逆心 理和行

23、为,可能恰恰是家庭教育弊端所致。对孩子要求严格,却对自己要求松的父母,孩子能心甘情愿听他们的话吗? 即使爸妈说的条条是理,孩子依然不肯服从,孩子愈大,这种现象愈明显。比如, 姗姗的爸爸就有这个问题,他不让姗姗在看电视时吃东西,可是自己却经常如此。 姗姗有好几次忍不住给爸爸提意见,结果逢他看的高兴时,他就说下一次一定改; 逢到他看的不高兴时,他不但不听,还发脾气,摆出家长的架子压人。起初,姗 姗只是在这个问题上不服,渐渐地,这种不满就扩散开来,爸爸说的话都不愿意 听,姗姗的叛逆心理愈来愈严重。把孩子当小小孩对待再有一些父母无视孩子地成长,总是把孩子当小小孩子对待,这也不让做, 那也不让做,这是造

24、成孩子产生叛逆心理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比如,在幼儿园 里老师经常教育小朋友“自己地事情自己做”,姗姗听了以后特别想做点自己没 有做过的事情。一天,姗姗提出晚饭后自己洗自己的碗。可是妈妈左思右想一番, 还是以“万一碗摔碎了怎么办?”“碎片刺破手怎么办?”等理由拒绝了她。没 有做成事情,姗姗可不高兴了,睡觉时故意不肯上自己的小床,很晚了还赖在爸 妈的大床上,惹的爸爸想要处罚她。第二天晚上,姗姗一家到小姨家做客,晚饭后姗姗又提起洗碗的事,妈妈再 次重复昨天的理由,没想到小姨却爽快的说:“想自己洗碗是好事啊!够不着水 龙头,我给你垫个小凳子,万一碗摔坏了也没关系,小姨再买新的。”小姨话刚 说完,姗姗就

25、兴奋的大叫起来:“谢谢小姨。”接着,马上就去洗碗,而且洗的 非常认真、仔细。孩子都是好孩子可见,父母确实要反过来想一想:自己总是抱怨孩子不听话,难道孩子天生 就是一个不听话、爱捣乱的孩子吗?孩子真的想做一个处处和爸妈作对的人吗? 其实应该说,孩子都是好孩子,而父母未必都是好家长。换个角度来说,父母喜欢乖孩子的真实理由是什么?我们不喜欢孩子和自己 作对的目的何在?其实说穿了,还不是为了自己省心、省力吧!以这样的心态对 待自我意识萌发,独立性、自主性正蓬勃发展的孩子,是否有点太自私、也太短 视了呢?让家里也像学校一样好玩“乔乔,不能碰;乔乔,不要在沙发上跳来跳去。”这样的话你是否很熟悉?父 母常常

26、为了禁止孩子碰家中的东西,疲于奔命的追赶和阻止,而这往往是夫妻、 亲子纠纷的导火线。吵的不只是父母双方不同的教养意见,连带的孩子也会受到 责备,严重的还会遭受处罚。家长对幼儿的学校生活状况并不清楚,也不了解老师是如何引导孩子,往往 对老师存着崇拜的心情,却从未思考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何不同!由于幼教专业的进步与咨询的发达,让每个做家长的无不绞尽脑汁,为孩子选择一个最好的学习环境,但却忽略了最好的学习环境就在孩子的声旁一一家 庭。当我们怀疑为什么孩子在学校那么乖,在家中却如魔鬼般让人难以招架时, 我们就应思索:学校为什么吸引孩子,让孩子如此着魔似的专心认真地乐在其 中?客厅兼游戏间大人小孩都快意拥有自己的房子时,我思索的重点是如何为孩子布置一个游戏空间,而不是 到家具行选购传统的客厅设备,当我在客厅里布置一个属于孩子活动空间后,增 加了我和孩子共处的时间。虽然朋友拜访,都埋怨没有椅子,只能坐在地板上,但我还是和颜悦色的说: “大人牺牲一点,可换来孩子的快乐! ”所以当有朋友造访时,我与朋友总是能 尽兴的聊天,因为孩子有了

网址:家庭环境布置.docx https://klqsh.com/news/view/227706

相关内容

家庭环境的布置原则.docx
如何进行家庭环境的美化与布置.docx
打造舒适环境:如何布置备孕的家居环境
如何布置家庭套房以营造舒适环境?这种布置如何满足家庭成员需求?
如何布置居家环境
家庭式托管班温馨环境布置,让孩子的学习生活更美好
家居布置方案.docx
家居环境中的五行布置与健康促进
家庭环境改善与健康生活指南.docx
家居环境布局宝典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