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十二场欢聚》李其炫:要先行动才会有结果 — 新京报
清晰明确的汇报结构,如"目标-行动-结果"模式受欢迎 #生活常识# #职场技巧# #工作汇报#
一档兼具文化底蕴与青春活力的原创综艺——《江南·十二场欢聚》于9月4日开播。与大多数综艺不同,《江南·十二场欢聚》没有把表演仅仅当成才艺展示,而是首创了“学习型演员”的概念。这是一种从学习出发、以实践深化、通过表演完成的全新模式。节目中,24位“门生”虽然有着不同的年龄、不同的专业背景,但体验、学习文化是他们在节目中的任务和人生的起点。
日前,“江南门生”之一李其炫接受新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他很喜欢《江南·十二场欢聚》的氛围。李其炫是一名话剧演员,此前参演过《日出》《悲惨世界》等多部舞台剧作品。尽管在节目中被看作是“颜值担当”,但李其炫坦言自己其实是“很自卑的人”。李其炫对记者表示,自己因为辍学,没有学过表演,再加上家庭条件很差,在这个行业里会有些自卑,觉得能力不行。录制过程中,无论是和班主任还是其他门生的相处,他都学习到了很多。而他最大的成长来自心态上的变化,在面对未知、犹豫时,“做”往往是最重要的,“不一定想好了再出发,要先行动才会有结果。”
李其炫表示,录制过程中,无论是和班主任还是其他门生的相处,他都学习到了很多。
参加节目就是去感受、去学习
新京报:《江南·十二场欢聚》强调“学习型综艺”和“文化传承实验”,这对你产生了怎样的吸引力?
李其炫:我个人性格就是对世界充满好奇,喜欢学习。作为演员,我觉得更要多学习一些知识文化,而“文化传承”这件事本身就让人敬畏。我想感受,想学习。
新京报:节目录制结束之后,和你此前设想中的参加节目的体验,有什么不一样吗?
李其炫:我之前觉得参加节目就是去感受、去学习,设想中的是,自己可以悠哉悠哉地去研究,去琢磨这些文化知识。实际上,节目录制中来不及去思考,各种任务太满太累了,精疲力竭。但是就像王可然导演在节目中说的,你只管咬牙埋头拉车,不要抬头看路,在成长的过程中自己是感受不到的。录制结束之后,确实感觉收获颇丰。
新京报:具体来说,通过这次节目,你觉得自己在演技以及个人心态上最大的成长是什么?
李其炫:我最大的成长是心态上的改变,很多事情不一定想好了再出发,要先行动才会有结果。
李其炫最大的成长是心态上的改变。
最后一次真训营,很遗憾
新京报:首次集体亮相发布会上,你与张凯丽老师一同领唱主题曲,当时感受如何?如何看待这种“古今交融”的呈现方式?
李其炫:当时的感受是很紧张,因为怕歌唱不好。江南给人的感觉就是“雅”,这种呈现方式能让我感受到意境的美,我很喜欢。
新京报:哪位导师或同伴给了你特别大的启发或帮助?能分享一个具体的事例吗?
李其炫:白洋(24位门生之一)给了我特别大的帮助,他本人的性格我很喜欢,所以每次在节目中表演练习结束后,我都会问他的感受是什么。他有话直说,会更像一名普通观众的视角,我会想要听他的建议,我再作出判断,去改变完善我的表演。从一开始造院子、表演练习到最后,他呈现的作品,这中间的进步也会让我去琢磨,他是收获了什么,还是抛弃了些什么,让他有这样的成长。我俩的性格也有点儿像,都喜欢独处。他跟我竞争徐灵胎(竞演12位历史名人之一)的时候,竞争失败,我跟他说“对不起”,他双手一摊,无所谓地笑着说“没事,此刻我很快乐”,这是值得我去靠近的心态。
李其炫称,参与录制,收获颇丰。
新京报:如果现在回忆,整个节目录制过程中,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什么?
李其炫:最后一次真训营,很遗憾,我觉得自己被影响到了。我以为我们还会在原来那个环境中演出,没想到是在舞台上,而且还是一个很小的舞台。这让我在创排的时候,设计的一些东西全部都用不了,我是在特别崩溃的状态下上台演出的。当时我如果没有提前预设这些,我会演好,不至于会有遗憾。如果如果,可惜没如果,但我相信这次经验一定会在未来的演出表演上帮助到我的。
抛掉一切杂念,表达自己想表达的
新京报:竞演过程充满了挑战。在准备演绎12位历史名人的过程中,你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如何克服的?
李其炫:最困难的就是在5分钟之内通过演绎,让观众了解到这个人物。我的内容应该是什么?仅仅是这一点,我就想了很久很久,会去自己查各种各样的资料。一开始我想得特别复杂,但是后面因为时间问题,索性就去演绎表达我最想表达的,最触动我自己的想法。第二个难点在于,我们在把剧本编出来之后,白天行程安排得特别满,精疲力竭,根本没有时间去排练。在这种情况下,对于我们新人演员来说,直接演绎有些勉强,就算后面节目组留出来排练时间,也是在我们累了一天的情况下去排练创作剧本,效率不是很高。我能想到的克服方法就是,抛掉一切杂念,表达自己想表达的,结果我们做到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每个人的成长是非常迅速的,来不及思考自己行不行,直接去做,这让我收获颇丰。
新京报:这种“沉浸式学习”的方式,对你作为一名演员的素养提升有哪些影响吗?
李其炫:切身地去体验生活,让我们更贴近生活,也让我感觉到自己也更贴近观众。我记得有个观众跟我说过,当你心中有观众,观众是可以感受到更多的。
“沉浸式学习”让门生们更贴近生活。
希望自己成为一名大演员
新京报:你曾参与出演央华戏剧的《悲惨世界》《日出》等舞台剧演出。这些舞台经历给你带来了怎样的锻炼和收获?
李其炫:《悲惨世界》给我带来的收获是,我没有办法用语言表达的,这个作品是我刚开始上舞台表演,接触的第一部戏,那时候的我还是个“小白”。幸运的是,我碰到了这部作品,让我明白了一些特别奇妙的道理,就是“相信相信的力量”,这是《悲惨世界》的导演让·贝洛里尼说过的话。起初我还不太懂,觉得这句话虚无缥缈,直到我们最后在法国人民大剧院演出的时候,我们说着我们的语言,法国人是听不懂的,但是他们却被感动得一塌糊涂。相信自己,相信大家,相信我们可以做到,我们真的就做到了。
《日出》是在我演完《悲惨世界》之后接触到的。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要完成一个完整的人物,对于我来说很困难,我不知道该怎么琢磨“胡四”,怎么去演绎“胡四”,这是《悲惨世界》没有教我的。但是王可然导演说过一句话,人物就是演关系,我记忆深刻,一直在琢磨,但是我感觉我还没有能完全呈现出来。在《江南·十二场欢聚》的学习锻炼之后,我感觉我会再进一步的。
李其炫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一名大演员。
新京报:经过《江南·十二场欢聚》的锻炼,你对未来的演艺道路有了哪些新的规划或期待?
李其炫:对未来的演艺道路,我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一名大演员。我希望我演的戏能够让观众有印象,有感动,能够在生活中帮助到观众。这是很困难的,但我相信自己可以做到,只要我不放弃。
新京报:如果用一句话来总结你此次在《江南·十二场欢聚》中的旅程,你会说什么?
李其炫:我想用一句我们的歌词来回答,“回首烟波十四桥,星河倾落作诗袍。红了樱桃绿芭蕉,山河万里皆心跳。”
新京报记者 刘玮
编辑 徐美琳
校对 赵琳
网址:《江南·十二场欢聚》李其炫:要先行动才会有结果 — 新京报 https://klqsh.com/news/view/227784
相关内容
《江南·十二场欢聚》李其炫:要先行动才会有结果一道长虹贯穿千年,少年的江南正要开场,《江南·十二场欢聚》火热开播
《江南·十二场欢聚》总编辑郭小川:短视频的力量来自具体的人
从球场到街巷,“苏超”欢乐经济席卷南京!
南京市市场监管局发布电动玩具产品抽查结果
“苏超”欢乐经济席卷南京
“文津二十年 好书中国行”活动走进江苏—新闻—科学网
江苏省红楼梦学会走进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举办普及推广活动
江苏南京 赏灯看景体验新国潮
“茉莉花开 苏舞飞扬”江苏省群众广场舞展演南京选拔活动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