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句话,读懂《活出生命的意义》。
《活出生命的意义》第一句:一个人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就可以享受任何一种生活方式。
尼采说过:“一个人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就可以享受任何一种生活方式。”这句话可以作为所有心理治疗师的座右铭。在奥斯维辛集中营里,我发现那些知道自己的生命中还有某项使命有待完成的人最有可能活下来。维克多·弗兰克尔之所以能活下来,就是因为作者有未完成的使命。就我个人而言,我在被关押在奥斯维辛集中营时,一部待出版的手稿被他们没收了。重写和出版这本书的渴望,以及对妻子家人的爱,让我在极端的苦难中活了下来。就像作者在书中写的,我一生中第一次领悟到一个真理,它曾被诗人赞颂,被思想家视为绝顶智慧。这就是:爱是人类终身追求的最高目标。我理解了诗歌、思想和信仰所传达的伟大秘密的真正含义;拯救人类要通过爱与被爱。那怕一无所有的人,只要心中有爱,那么他就可以领悟幸福的真谛。所以人生的意义,来源是自己的真爱和存在的价值。
《活出生命的意义》第二句:我只害怕,我配不上我所受的苦难。
陀思妥耶夫斯基说过:“我只害怕,我配不上我所受的苦难。”也就是人生经历越是苦难,越是能成功,越是要更成功。让自己的人生创造更大的价值,才算没有辜负自己曾经历过的苦难。唯有爱能,超越苦难,超越自我,超越一切。在一定意义上,一旦找到了意义,苦难就不再是苦难了。苦难,也就成了人的磨刀石。就如孟子所说:“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也就是身不苦,则福禄不深。心不苦,则智慧不开。身心不死,则大道不生。人的末路,就是神的开端。我越是经历苦难,我就越是无所畏惧。就如尼采所说:“凡是杀不死我的,只会让我更强大。”
《活出生命的意义》第三句:自我实现,是自我超越唯一的副产品。
自我实现,是自我超越唯一的副产品。简单点意思是,如查理·芒格所说:“要想得到某样东西,最可靠的办法是让你自己配得上它。”所以,不要去追逐,而是去成为。例如作者书中所写,不要只想着成功,你越是想成功,就越容易失败。成功就像幸福一样,可遇而不可求。它是一种自然而然的产物,是一个人无意识地投身于某项伟大的事业时产生的衍生品,或者是为他人奉献时的副产品。人越是忘我地投身于某项事业,或献身于心之所爱,就越能实现自己的价值和取得成就。所谓自我实现,绝不是指某种可以实现的目标,因为人越是追求这个目标,越是容易失去它。换句话说,自我实现,只能是自我超越唯一的副产品。所以,要不断去认识自己,成为自己,超越自己,顺便成就自己。
《活出生命的意义》的核心思想是:在刺激与回应之间,人永远有选择的自由。这就是人成长和成功的关键。
弗兰克尔所说,“人所拥有的任何东西,都可以被剥夺,惟独人类最后的自由——也就是在任何境遇中选择自己态度和行动的自由——不能被剥夺。”简洁成,在刺激与回应之间,人永远有选择的自由。也就是人永远有自由选择的主动权,可以永远摆脱被动被奴隶的命运。就像你无法控制生命中会发生什么,但你可以控制面对这些事情时自己的态度与行动。只要我们拥有自主选择权,我们就不会一无所有。人的内在力量,就可以改变其外在的命运。人最终决定着自己的命运,决定自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有人成佛,有人成魔。人的内心里,这两种可能都存在。最终表现出哪一种,是自我决定的结果,而不是环境的产物。说到底,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毒气室是人发明出来的,但是心中默默祈祷着上帝,平静地进入那些毒气室的也是人。那怕是去赴死,我也可以选择从容就义。所以,别人怎么对待我,并不能决定我是什么样的人。我怎么对待别人,才能决定我是什么样的人。
我人生的意义,就是活出自我。我的一生,就是知行合一的一生。知,就是提升到最高思想境界;行,就是创造到最大人类价值。只要自己还能提升思想境界,或还能创造人类价值,这就是自己活下去的理由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