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出生命的意义》解读:寻找人生海洋中的灯塔,不再茫然无助

发布时间:2025-09-10 17:04

生命的意义:寻找个人生命的意义和目标 #生活知识# #生活哲学# #生活哲学心理学#

今天为你分享的这本书,叫做《活出生命的意义》。这是一本有关意义的书,我们应以什么样的姿态来面对苦难。

前段时间有一则新闻令我们痛心不已,一位妈妈领着儿女爬上了所在小区的顶楼,纵深跃下,三人均因抢救无效离开了人世。她在做这个决定之前,一定是对生活和未来感到无比绝望,无法找到继续活着的意义。

尽管对境遇失望至此,死亡并非这位母亲唯一的选择。在《活出生命的意义》这本书里,作者讲述了自己在纳粹集中营中存活的经历,给无数的读者带来过力量,让人们无论遭遇了什么,都可以安然的享受当下。

在读者中,有一位年轻的以色列士兵约翰·奇坡尔,他因在战役中失去了双腿而陷入了抑郁,企图结束自己的生命。后来,他却庄严而神气的站在了大家的面前,只因他阅读了这本《活出生命的意义》,重新点燃了对生命的热情。

纪录片《纳粹的崛起》

这本被美国国会图书馆评选为最具影响力的10本书籍之一的著作,教会身处绝望的人,通过感受自然和生活、关注自己的挚爱而活下来,也提到了避免过度关注意义而丧失活在的渴望;鼓励人们找到内在的自由,并且把责任置于同等重要的位置。

而弗兰克尔本身就是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他开创的意义疗法帮助无数人找到了绝境中生存的意义。他一生都对生命充满了好奇,在67岁时依旧探索世界,学习了驾驶飞机并且拿到了驾照,80多岁时,登上了阿尔卑斯山。

努力发现生命的意义,是人们最主要的动力,而每个人生命的意义也都是独一无二的。

知道为什么活着的人,就能生存

现代人被诸多问题困扰着,生活不是潘多拉的魔盒,也不是童话里王子和公主的幸福生活。一次失恋足以毁掉一个初次经历爱情的少年,繁重的生活压力也压垮了无数中年人的肩膀,日复一日行尸走肉般地活着;好不容易退休了,麻烦和病痛却接踵而来,自己也不再被周围人需要了。

弗兰克尔在书中多次提到尼采的话:“知道为什么活着的人,就能生存。”集中营中时刻笼罩着死亡和危险,那里的每个人几乎都想过自杀,这种在绝望中的念头很容易让人理解,做出这个决定也很容易,但是这样做没有任何的意义。

在日常的绝望和劳累的境遇里,知道自己为何而活,就能够改善现在的条件,重新焕发出光彩。知道为什么而活的人,他们找到了生命的意义,有内心的坚持和目标。无论遭遇多少的诱惑或大浪,都不会偏航。

弗兰克尔用他在集中营的经历告诉人们,如果知道了活着的意义,人与人将有天壤之别。这种区别就在于,在同样的遭遇下,你是选择做一个勇敢和无私的人,还是只为了活命忘记自己的尊严、如同禽兽的人。

陀思妥耶夫斯基曾说过:“我只害怕一样-那就是配不上我所受的痛苦。”如果我们知道了活着的意义,灵魂会在苦难中升华,不会就此沉沦。就像许多烈士的行为,他们可以面对所遭受的苦难,甚至可以有尊严的直面死亡。在苦难和威胁面前,依旧可以保持人性中最光辉的部分。

这些人的痛苦和死亡都表明,他们配得上遭受的苦难。

纪录片《纳粹的崛起》

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都会遭遇某种困境,无论是失恋后无法活着的青年,还是被生活压力弄的喘不过气的中年,又或者是退休后找不到存在意义的老年。无论是何种困境,当我们遭遇时,应该如何面对。是利用它来进行内在的升华,还是沦为境遇的奴仆。寻找生命的意义不是一个空洞的理论,而是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关乎每一个人的生命质量。

我们应该从哪几个方面去寻找生命的意义呢?在这本书中,给了我们三个提示。

第一个提示是从对自然与生活的热爱中升华自我,从对爱人的情愫中提升对这个世界的感知和觉察。

第二点提示是在寻求意义的时候,不能够过度的去关注它,弗兰克尔说,过度关注成功的人将无法获得成功,成功是我们在追逐的过程中的附加品,意义也一样,他同幸福和成功一样是可遇而不可求的,过度关注反而会让我们陷入苦恼和困顿当中。

最后的提示便是,无论何时我们都不能丧失内在的自由。内在的自由应当这样去理解,无论何时作为一个人的尊严都不曾被屈服,也不曾因为外力去放弃人性中的美好成分,不因深处高位而去欺压他人,善待自己的同时又可以善待别人,内心坚定且有原则,怀有梦想又不过分冒进。同时,弗兰克尔又指出我们在追求自由的时候,不能够去放弃责任。自由与责任应当像硬币的正反面,它们同时而存在。有没有责任的自由终将引向人去往堕落。

下面我们就以书中的案例来向大家阐释这三点提示。

纪录片《纳粹的崛起》

1

我们从作者在集中营中所经历的三件事说起,第一件事的主人公,是在集中营中重新审视生命,在孤独中与树对话的人。

弗兰克尔在集中营里曾经亲眼目睹过一名年轻女子的死亡,她在集中营中与树为伴,通过对自然的热爱与连接,从容了离开了这个世界。她并没有抱怨集中营的痛苦生活,反而开始思考生命深层的意义,并在狱中反思自己曾经的精神匮乏与空虚。

她在极其孤独与难捱的日子中,将一棵可以通过窗户看到的树当做自己的精神伴侣。她经常与这棵树对话,并能够听到树的回应:“我在这里,我在这里,我就是生命,永恒的生命。”

这应当是这个女人在这种孤寂与痛苦中,听到的来自内心的声音,她感受到了自己与永恒的自然的连接,找到了内在的归宿。

在弗兰克尔的眼里,这个女人离去的场面,仿若一首诗。

在集中营里,弗兰克尔不止一次的观察到犯人们在严酷的生存环境下对大自然的热爱,那些感受与他们的当生活有极大的反差。他们会站在集合地点观看日落,欣赏晚霞,看着各种色彩的云朵笼罩整个天空。有时,弗兰克尔还会听到犯人们感叹:世界多么美。

并不是优越的生活才让我们感到世界的美好,有的时候苦难反而让我们觉得世界更加珍贵。

第二件事,是关于书稿的。

弗兰克尔在奥斯维辛集中营时,有一个在他生命中极为重要的手稿被没收了,他在狱中开始偷偷的重写,这件事在集中营的严苛的监管环境中非常艰难。尽管如此,他依旧对手稿的完成怀有希望。手稿后来被整理成了一本书《医生与灵魂意义疗法导论》。

在集中营的时候,对重写这本书的渴望,帮助弗兰克尔战胜了许多严酷的处境,忍受了许多难以忍受的屈辱。弗兰克尔在狱中得了伤寒热的时候,也会在碎纸边上书写。这些文字帮助他出狱后完成这本书。除此之外,他相信他努力完成书稿的行为,帮助他避免了可能发生心血管衰竭的危险,也帮助他在集中营中活了过来。

第三件事,是弗兰克尔对妻子的爱,支撑他度过难熬的时光

爱情是生命中很美好又珍贵的存在,弗兰克尔对妻子的爱,帮他挺过了那些难熬的时光。在集中营的时候,他并不知道他的妻子是否还活着。也正是因为如此,他深刻的意识到了一件事情:爱一个人可以远远超过爱他的肉体本身。不管他的妻子是否在场,是否健在,爱在人的精神和内心方面都有非常深刻的含义。

没有什么能阻挡弗兰克尔对妻子的爱,即使他知道妻子死亡,也不会影响他的思念和他与妻子的精神对话。仿佛一切都像昨日一般。

弗兰克尔在自己最痛苦的时候,在感觉自己快要死了的时候了,或者是在遭受屈辱的那些时刻,他都觉得妻子就在他的身边,妻子的爱也一直与他同在。这个时候无论他遭遇什么都已经不再重要,他的聚焦点就在这份温暖的感觉上面。

这些体验在没有同样经历的人看来如同幻想,仿若是在孤独与绝望中产生的幻境。但这种对爱的感受,确实帮助他挺过最难熬的时光,让他有活着的希望和力量。我们也由此体验到了爱情的伟大和爱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

其实弗兰克尔的妻子那时已经不在人世了,他在书中只是如实的记录着当时的感受,真诚的向所有人透露着他的自我观察。

这就是书中有关爱的提示,对自然的爱,对人的爱,对生活和未来的爱,可以帮助我们找到生命的意义。下面,我们来看第二点提示。

纪录片《纳粹的崛起》

2

在集中营里,并不是那些拥有强烈生存渴望的人才会活下来,过度的关注某些具体的意义,反而会造成相反的效果。

有一个小有名气的作曲家和词作家,跟弗兰克尔关在一起。他跟富兰克尔说,他做了一个很奇怪的梦,有个声音告诉他,战争将在1945年的3月30日结束。他很相信这个梦带给他的启示,也相信自己在那是将重获自由,他因此充满了希望。

然而随着日子的临近,并没有任何征兆表明战争将在那时结束,或者说,战争不可能在3月30日结束。他因此开始发高烧,一直到了他梦到的那一天,也就是3月30号的时候,他陷入了昏迷,并在第2天就死去了。

尽管所有的症状都表明他死于伤寒,但是根据弗兰克尔的观察,他认为这个作曲家是由于失去希望和勇气而导致的死亡。他在陷入绝望之后,身体的抵抗力急剧的减弱,隐藏在身体体内的伤寒感染因此而发作,夺取了他的生命。

战争终将结束并且已经实现,但是对这个结果的过度关注,导致他成了牺牲品,内心无法承受过度关注的希望不被兑现。

这种情况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也会经常发生。比如,一个患有睡眠障碍的病人,他越是想睡觉,反而越不容易进入睡眠状态。在治疗这些患者的时候,弗兰克尔常常建议他们去做一些与睡眠相反的事情,也就是降低自己的期望。如果睡不着那便不去睡了,给自己安排一些其他事情去做,比如阅读或者是清理房间。这样反而达到了很好的治疗效果。

尽管全书中一直都在讲,要想恢复犯人的内在力量,必须首先让他看到未来的某个目标。然而对于目标的过度执着并不一定是一件好事,如果发现自己极度追寻与某个目标,一定要往相反的地方适当的想一下,如果这个目标实现不了会怎么样,自己能不能接受它。

在想到事情一定会发生的时候,一定要想一想,如果不发生会怎样。让自己的内心可以有一个接受希望不被兑现的缓冲带,这样不至于被现实的任何情境打垮,以至于影响身体的健康,甚至影响到生命。

有一个记录员,他患有书写痉挛很多年了。看过很多医生,不但没有得到治疗,反而病情一直在恶化。后来,医生建议他做与平时相反的事情,也就是不要在再期待书写的整齐漂亮,而是尽可能的去随意涂鸦。让他试着对自己说:“我要让大家看看,我的书写到底有多差”。结果两天之后,他就摆脱了这个病症的困扰,可以正常的书写了,也可以胜任以往的工作。

这种解决办法在治疗中被称作矛盾治疗法,是意义疗法中的一种。这种方法对强迫症和焦虑症也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目标的意义是为了让我们的内在得到升华,让我们在过程中看到希望,帮助人们度过许多难熬的时光,最终到达终点。我们要始终记住这一点,而不是陷入单一的意义之中。

纪录片《纳粹的崛起》

3

苦难厄运和死亡是生命不可剥离的组成部分,没有苦难和死亡人的生命就不完整。但是遭受痛苦并不是寻找意义的方式,弗兰克尔只是想说明,即使在痛苦中我们也能够寻找意义。

在集中营里活下来的概率不过1/28,在集中营中能够完成自己的手稿,并且帮助弗兰克尔完成之后的书籍就更难了。毕竟在那个时候,弗兰克尔甚至都不知道,自己能否从集中营中出来,那么如何知道书写手稿的这个行为到底有没有意义呢?

这个答案在他有一次演讲的时候,告诉了人们。那次演讲时,有人问他,“什么是你生命的意义?”弗兰克尔把它写在了一张条上,并让听演讲的人去猜他写的是什么。有一位青年一字不差的猜出了它,那边是“帮助他人找到生命的意义”。所以说,在集中营里,他更多关注的是书稿背后的意义,那就是帮助他人找到生命的意义。

在对集中营的那段遭遇的观察中,弗兰克尔认为苦难本身便具有意义,有些人会因为苦难沦为禽兽,对自己的同胞和狱友做着惨无人道的事情。而有些人的道德在苦难中得到了升华,一些人会在饥饿中把自己最后一块面包分给其他人。尽管同样的境遇,人们却有着截然不同的表现。

弗兰克尔更加坚信,人的内在自由以及对生命的主动性,以及对不同意义的追求会导致人们以不同的姿态而生活

就像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毒气室是人发明出来的,但是心中默默祈祷着上帝,既用那些毒气时的也是人。

然而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自由也是有限的。意义疗法认为负责任就是人类存在的本质。在医疗法中也不断的强调责任的重要性。对那些深处绝望中的人,弗兰克尔先要求患者设想:现在就是过去,过去能够被改变和修复。他希望人们意识到,生命是有限的,每个人都可以负担起自己生命的重量。

意义疗法之所以强调责任,是因为生命的意义不会凭空被找到,而是要到世界中去寻找,要在与他人的链接中去实现。意义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会指向外在的某个人或物而与,此对应的便是责任。

如果人不能负责任的生活,那自由会堕落为放任。那在他的演讲中经常会说到做海岸的自由女神像应该配上西海岸的责任女神像。而在自由与责任的平衡里,保持适度的紧张,有利于精神健康。

找到生命的意义是一件令人紧张的事情,因为这里面有我们所必须要做的事情,也就是责任。但适度的紧张是保持精神健康的一个必要的前提。在集中营中那些知道自己生命中还有一些待完成之事的人,最有可能活下来。这不仅仅是作者在奥斯维辛集中营中经历的总结。其他写过集中营题材的作者都也有类似的结论。

纪录片《纳粹的崛起》

关于《活出生命的意义》这本书,已经为大家讲述完成了。每个人的生命都尤其独特的意义,而每个人生命的意义也都只能依靠自己去寻找。弗兰克尔在书中给了我们三点提示,可以帮助我们在不同的阶段找到各种意义,并最终达到生命的终极目标。

这三点提示便是: 从对自然与生活的热爱中,以及自己所爱之人那里去寻找;防止过度关注,在适当的矛盾中达到目标;保持自我的内在自由,并有与之对应的责任。

希望这本书可以帮助大家找到生命的意义,开启新的生命。

举报/反馈

网址:《活出生命的意义》解读:寻找人生海洋中的灯塔,不再茫然无助 https://klqsh.com/news/view/232791

相关内容

在苦难中探寻生命意义的力量之源:解读《活出生命的意义》
《活出生命的意义》:在无常中找寻生命的永恒之光
《活出生命的意义》:在绝境中找寻生命之光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书笔记:在绝境中找到生命的意义
《活出生命的意义》:我生命的意义,在于帮助他人找到生命的意义
解读《活出生命的意义》
《活出生命的意义》最深刻的5句话,读懂你就不再抱怨生活
《人民日报》我们终其一生,寻找两样生命的灯塔:价值感与归属感
《活出生命的意义》:寻找到生命的意义的三种途径
活出生命的意义解读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