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情遥望 诗意对话
诗歌可以抒发情感,如杜甫的《春望》 #生活知识# #生活智慧# #文学#
任启亮
《在历史的岸边遥望》:杜卫东著;作家出版社出版。
历史散文的写作,容易游走于两极:或强调史料的真实,少了文学的灵动;或追求故事的新奇,过度消费历史。杜卫东历史人物散文集《在历史的岸边遥望》尝试平衡二者,既注意历史真相的还原,又努力展示人物的精神世界。
作者紧紧抓住人物的“魂”,所有细节描写、故事铺排、主旨升华都围绕这一点展开。刘禹锡是“虽百折而不悔”,《永远的精灵》写他屡受打击、历经磨难但不改初衷,直到生命之幕行将落下时仍不忘亮剑:“天与所长,不使施兮;人或加讪,心无疵兮”,对永贞革新的失败表达不甘。其他篇章中,立志收复失地是陆游的魂,坚守民族气节是傅山的魂,以和亲之身承载家国大义是王昭君的魂。
这些历史人物与天地对话时豪气云天,与时势搏斗时孤愤难耐,虽常以失意收场,即便陆游,也有过被贬回乡的迷茫与困顿,但这绝非向命运妥协,而是另一种方式的抗争。他们在艰难困苦中表现出的坚韧、执着和追求,汇聚成一束不屈不挠的精神之光。
为了情感表达需要,作者赋予自己对话的“特权”:向李清照隔空发问,和冼夫人秉烛夜谈,邀黄遵宪举杯共饮,与刘禹锡纵论古今。对此,读者并不感到突兀,恰恰随之抵达现场,走进人物内心。在《向天而歌》一章中,黄遵宪出任首任驻日参赞,正值日本实行明治维新,他写下洋洋40多万言的《日本国志》,为中国变法提供参照,希望通过官方渠道尽快刊行。不想,先后被李鸿章和张之洞冷落。作者为黄遵宪鸣不平:“你饱读诗书,熔中西文化于一炉;遍观世界,揽世界风云于眼底……可惜,一腔热血无处洒,青鸟未至,鬓已霜。”走进书中还原的历史情境,读者能深切感受到黄遵宪的抱负与愤懑。
作者还经常通过营造意象,赋予人物诗意的深度。《向天而歌》的“歌”,寓意不屈的民族尊严;《巨灵一臂数中原》的“巨灵”,指代民族复兴需要仁人志士支撑……意象的运用,使散文突破单一的叙事维度,给读者更充盈丰沛的精神体验。
在作者笔下,女性历史人物的命运同样波澜起伏。一代巾帼英雄冼夫人,在关键时刻屡屡出手,使海南岛不曾脱离祖国母亲的版图。赵明诚夜缒逃跑的懦弱,反衬李清照“生当作人杰”的担当。王昭君也摆脱了无奈远行的传统叙事,作者通过对历史细节的搜寻和逻辑推演,揣度昭君出塞的所思所想和家国情怀。
《在历史的岸边遥望》里的13篇散文,在岁月的皱褶中挖掘精神火种,让历史人物通过深情的文字得以重现。读罢全篇,读者能够依稀感受到,13个人物共同指向的,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民族魂魄,更是引领华夏文明绵延不绝的精神火炬。
《 人民日报 》( 2025年09月12日 20 版)
网址:深情遥望 诗意对话 https://klqsh.com/news/view/236471
相关内容
《平遥话》首发:文学是方言最好的“保鲜剂”刘亦菲微表情演技炸裂,谢之遥孙晓薇对话引热议
描写控制情绪的古诗词(关于情绪的古诗)
千年诗乐共潮生!民族交响诗重构《春江花月夜》的古今对话
园艺中的诗情画意
诗词丨李商隐:写尽世间深情
刘立荣 ||《学习时报》:路遥:用生命书写改革奋斗史诗
表达朋友之间和深厚情谊的诗句340句
王维诗画:禅意人生的艺术表达
有意境又励志的诗句有哪些【精选五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