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乐共潮生!民族交响诗重构《春江花月夜》的古今对话
古代诗词中,'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描绘了江南秋夜的景象。 #生活知识# #生活智慧# #文学#
唐代诗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诞生于江苏大地,其描绘的春江月夜美景与深沉哲思,成为江苏文化血脉中极具代表性的美学符号。
5月17日晚,江苏省演艺集团民族乐团倾力打造的原创民族交响诗《春江花月夜》在江苏大剧院震撼首演。这部作品由中央民族大学音乐学院教授、著名作曲家张朝耗时近一年创作而成,以唐代诗人张若虚的千古绝唱为蓝本,融入创新的音乐表现形式,为现场观众呈现了一场跨越千年的诗乐对话,照亮了当代人对传统文化的精神寻梦之路。
七乐章解构诗魂:从“海上明月”到“乘月寻梦”的哲思之旅
这是一次“以诗立骨、以乐传神、以哲铸魂”的艺术实践,《春江花月夜》突破了传统古曲的演绎框架。张朝以“春、江、花、月、夜”五大意象为脉络,将原诗拆解为《序曲——海上明月》《春月——花月照林》《间奏——江流暗涌》《江月——孤月明空》《花月——诗国之舞》《逐月——逐月照君》《终曲——乘月寻梦》七个乐章,构建起“民族底蕴 + 交响形式 + 哲思内核”的全新音乐叙事体系。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拉弦、弹拨、吹管、打击乐器通过强弱、远近、不同节奏和层次的交织,重现了诗中的“名场面”,也开启了听众的心灵之旅。在“海上明月”引领下,人们仿佛接受了一场人生的洗礼,感受生命诞生的震撼。
序曲之后,是“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的美好意境。随着轻快而丰富的乐曲,人们仿佛步入月下的林间,青春的美好与人生的芬芳瞬间绽放。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在古筝协奏曲《江月——孤月明空》中,金钟奖得主、古筝演奏家刘乐指尖流淌的音符,净化了观众的心灵,在对生命归属的一遍遍“叩问”中,达到更高层次的自我认知与人生理解。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裴回,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在《逐月——逐月照君》中,金钟奖得主、二胡演奏家章海玥又以慢板的悠扬与急板的张力勾勒出月光下的永恒守望。从初恋的美好,到战争带来的离别,再到不惧时光的坚守,琴弦震颤间,感动了现场所有观众,指挥张伟也在转身面向观众前,悄悄抹去眼角的泪水。
在张朝看来,《春江花月夜》被誉为“孤篇盖全唐”,是因为张若虚没有传统文人的悲秋叹息。尽管诗中有感叹与同情,但最终落脚于“落月摇情满江树”中的“情”,这是一种曙光,是情感与爱的圆满。
“我们活着不仅仅是为了生存,生命的到来与归去都是为了追求真理,‘乘月寻梦’才是人生的永恒主题。”在《终曲——乘月寻梦》中,“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的诗句,被张朝写出了全新的理解和表达——月亮圆满落下,热情似火的曙光将照亮大地,满江、满树皆充满温情。而中国歌剧舞剧院青年歌唱家刘桐与江苏省演艺集团爱之旅合唱团的加盟,则以人声的细腻层次为“夜”的深邃增添人文温度,传递出“月落之后曙光将至”的希望。
创新表达,在“国潮”热中锚定精神根脉
作为江苏省民乐团今年的重大剧目,本场演出不仅是一次艺术创新,更是对传统文化传承路径的探索。张朝在采访中多次强调:“真正的创新不是创造新事物,而是赋予经典新的生命力。”作品始终以“深入理解”为传承前提,在“守正”与“创新”之间找到了平衡。
民族交响诗《春江花月夜》以“诗化结构”重新定义民族交响乐的表达边界,既保留了“春江潮水连海平”的古典意境,又通过《终曲》中“走向新黎明”的旋律,赋予千年诗篇以“向美而生”的现代性解读。这种对传统文化精神内核的深度挖掘,让《春江花月夜》超越了简单的“国潮复刻”,成为一次“以现代艺术语言激活古典哲思”的成功实践。
值得一提的还有《间奏——江流暗涌》的突破性尝试:交响性的管弦乐以暴风骤雨般的旋律,模拟生命历程中的困境与挣扎,与前后乐章的静谧形成强烈戏剧张力;《花月——诗国之舞》则大胆融合琵琶、尺八、伽倻琴等多元乐器,构建“百花齐放”的音响矩阵,恰似诗中“落英与流霜共谱盛世诗魂”的意象,彰显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的包容气象。
名利是人生的灰尘,创造、创新、创真、创美,这才是思想要抵达的目的地。当晚的演出,不仅获得了超高的上座率,现场观众还用经久不息的掌声,为传统民乐的当代演绎献上炽热回响。当《终曲》的旋律渐入尾声,舞台上“月痕”与“曙光”的交织,恰似张若虚笔下“落月摇情”与“朝阳初升”的哲学闭环。这场跨越千年的诗乐对话,不仅为观众带来了视听的震撼,更在当代语境中重新锚定了中华文化的精神坐标。正如张朝所言:“音乐是诗中月落时升起的朝阳,愿它照亮每个人的心灵世界。”
网址:千年诗乐共潮生!民族交响诗重构《春江花月夜》的古今对话 https://klqsh.com/news/view/30960
相关内容
传统与潮流的交响:民族音乐在融合中焕新千年诗楼寻踪:镇江与洪江芙蓉楼的文脉之旅
张若虚仅两首诗存世,除了《春江花月夜》还有首情诗,不输李商隐
苏州民族管弦乐团《和平之光》音乐会奏响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
仙境海岸 时光交响!2025烟台市民音乐雅集 古典吉他奏响首章
历史上“最懒”诗人:一生只写2句却流传千古,家喻户晓
西洋管弦奏响中国经典民乐 多伦多上演欢乐春节交响音乐会
央视蛇年春晚:非遗焕新彩 共庆中国年
“声光化蝶·2021大运河国际诗歌节”隆重举办 ——大运河畔的诗意对话
陆游见皇帝前,随意赋诗一首,竟成千古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