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剧迎来创作风口,高于生活不等于依赖“狗血” 近年来,聚焦原生家庭、亲子教育、婚姻出轨等社会热点话题的影视剧,因其能够多角度的映射真实生活,引发思考体悟的属性,只要一...

发布时间:2025-09-13 06:34

影视喜剧是家庭聚会时的热门话题 #生活乐趣# #生活趣味盎然# #影视喜剧#

近年来,聚焦原生家庭、亲子教育、婚姻出轨等社会热点话题的影视剧,因其能够多角度的映射真实生活,引发思考体悟的属性,只要一经播出就会被网友从各种角度反复讨论,从而带动热度迅速发酵,频频出现“出圈”爆款。一时之间,国产剧俨然已经进入了“话题的时代”。

然而正在热播的《不完美的她》,虽然集中了童年阴影、家庭暴力、未婚先孕等多重直戳女性群体痛点的尖锐话题,还不乏实力派演员的加持,却仍旧在热度与口碑上呈现出了明显的颓势,证明了融入社会热点并不能成为拉动剧集收视的万能灵药。

那么,对于话题剧而言,它目前的创作困境都有哪些?怎样才能提升品质,抓住观众的眼球?国产都市生活剧又最喜欢聚焦哪些话题?本文将一一分析。

家庭情感受众广热度高,

职场创业大多“挂羊头卖狗肉”

话题剧作为现实主义题材剧的一种,指的是那些主题先行,直戳社会焦点与大众痛点,从而实现广泛讨论、关注的影视作品。而纵观近年来的娱乐市场,该剧种大量涌现,已然成为了现实题材中非常强势、收获颇丰的细分类型。

那么国产影视剧中,制作方最喜欢聚焦的话题都有哪些呢?我们基本上可以分为三大类:家庭情感、职场创业、社会民生。

家庭情感类话题是电视剧中最为常见的,因为它的创作门槛比起其它两大类别相对较低,也拥有最稳定、最广泛的受众人群,无论是谁都能轻易的在剧中找到与自己息息相关,产生情感互动的内容。

这一大类中又可以分出四个小类。第一类,亲子关系、原生家庭。展现了高考重压之下,父母与孩子之间代际冲突的《小欢喜》《少年派》。真实披露当前社会中“重男轻女”现象,塑造了愚昧、自私父母形象的《都挺好》《欢乐颂》。第二类,婆媳关系。婆媳之间的关系由于先天性的难以弥合,又普遍存在,曾经受到很多影视作品的青睐。讲述上海姑娘丽鹃嫁给“凤凰男”,因为婆婆的到来最终酿成悲剧结局的《双面胶》。以温馨欢乐的视角审视婆媳关系与家庭生活,再现家长里短的《媳妇的美好时代》都是当时讨论度极高的大热剧。

第三类,夫妻关系、婚姻出轨。例如,《我的前半生》中的罗子君在经历了丈夫出轨被离婚后,最终完成了从家庭主妇到职场女性的蜕变。《第二次也很美》则涉及了“毕婚族”、“全职太太”、“争夺抚养权”等现实问题。第四类,中年危机。《遇见幸福》以三个发小的生活切入,从不同角度揭示了人到中年所面临的艰难险阻。同样从三个婚姻失意的男人视角切入的《如果岁月可回头》,也探讨了中年时期的迷茫与成长。

与多年前热衷于展现婆媳矛盾、妯娌斗争的伦理剧相区分,当下的家庭情感剧过渡到了更关注时代带给家庭的普遍性矛盾的阶段。这其中要数聚焦亲子关系、原生家庭话题的影视内容最容易产出爆款,信息时代的到来和多元文化的冲击,让代际之间的鸿沟越来越深,大部分家庭其实并不懂得如何用既科学又充满爱的方式去教育子女,这种社会性的痛点让“原生家庭”几个字只要一出现,必然会在网上掀起一波又一波的争议和倾诉。

职场创业、青年奋斗也是国产影视剧一直关注的话题之一,最早的爆款可以追溯到赵宝刚的代表作《奋斗》。近年来则有展现职业猎头商海沉浮的《猎场》,聚焦谈判专家、高级翻译这两个高端精英群体的《亲爱的翻译官》与《谈判官》,讲述年轻IT工程师艰辛曲折的创业过程的《创业时代》等等。

总的来说,该类题材在话题剧中相对的好评率比较低,总是一不小心就落入了故事悬浮失真、专业性不够,“披着职场外衣谈恋爱”的窠臼。

社会民生这一类别在话题剧中属于“高精尖”题材,不论是创作的门槛还是政策审查的红线都相对较高,但同时也很容易出现口碑与流量双丰收的经典力作。

这一大类可以细分为三小类。第一类,住房问题。例如反映了在房价飙升、买房难的大环境下,人性剧烈震荡的《蜗居》。以中介为视角切入,展现普通人千姿百态买房故事的《我的真朋友》《安家》。第二类,医患关系。以幽默轻松的口吻,还原了各种尖锐医疗问题的《心术》,介绍了急诊科这一特殊科室,讲述医生如何秉持仁心仁术与时间赛跑的《急诊科医生》。第三类,反腐倡廉。该类别虽然由于内容尺度的问题很难经常出现在荧屏上,但一部剧情针砭时弊、深刻尖锐,收割了惊人收视率的《人民的名义》,已经足以证明这一题材的受关注程度。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热门话题绝大部分都是由女性视角出发或者是女性非常关注的,背后与近年来女性群体逐渐在社会地位、经济实力等方面大幅度提升不无关系。年轻女性成为了电视剧市场的消费主力,必然会导致创作者们更加关注这类观众的审美需求。

套路和狗血用的多了,

就会忘了深耕话题的初心

虽然从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制作方只要适当抛出核心话题,剧集在热度与关注度上就会有广泛受众群体的支撑。但市场占比正在逐年递增的话题剧,在创作上也有着自己不可忽视的困境。

首先是内容同质化严重的问题。不可否认,一类题材的“井喷”会影响一段时间内影视作品的创作规律,经验得到市场认可的资本不愿意“冒险”,只想复制成功,造成了同类题材的作品不胜枚举。

例如,《少年派》和《小欢喜》中的主角都是高三学子,人设与想要传达的内核有一定的雷同之处。《安家》中的房似锦和樊胜美、苏明玉一样,深陷原生家庭的桎梏,有一个“奇葩”的母亲。如果话题剧中的角色一直似曾相识,走向单一化、脸谱化,各种桥段充满僵化的套路,相信观众早晚有一天会觉得审美疲劳。

还有一些话题剧为了引发舆论争议,刻意下猛料、撒狗血,制造焦虑、苦难和极端化的人物,最大程度的去刺激观众的感官神经。《安家》中的潘贵雨就是一个明显用力过猛的人物,比起樊胜美母亲、苏明玉母亲这样的同类角色欠缺了一点说服力,她几乎成为了所有恶的化身,没有一点对于女儿的愧疚或挣扎,沦为了成就“原生家庭”议题的一个扁平化“道具”。

另外,不少话题剧也会本末倒置的把社会性话题当成吸引收视的噱头,抛出以后就浅尝辄止。根本无意对这一话题进行展开刻画,最终的落脚点变成了普通的都市情感剧,毫无更深层面上的剖析与反思,丢弃了话题剧最大的魅力所在。例如《创业时代》,对创业部分描绘的“浮光撩影”,反到在男主、女主、女二的“三角恋”故事上着墨颇多。

那么话题剧究竟该如何抓住观众,才能让内容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得以在同类作品中突出重围?

第一,在真实与狗血煽情之间找到一种平衡。上面说到话题剧切忌毫无节制的撒狗血,要尽可能的以真实细腻的内容与受众产生情感关联,引发共鸣。但影视剧作为一种经过了提炼与加工的艺术作品,它的真实不能完全等同于生活中的真实,否则就只剩下琐碎与无聊。话题剧在“节制”的同时也必须是浓缩而刺激的,半真实半放大,来源于生活又不仅仅止于生活。《都挺好》能成为2019年的年度爆款之一,就是因为它在合情合理的前提下把生活中的各种极端事例捏合在了一部剧中,让多重价值观充分碰撞,产生大众痛点。

第二,人物是一部影视作品的灵魂所在,而对于话题剧来说更是少不了复杂立体的话题人物,脸谱化、扁平化的人物设定无法满足观众们不断升级的审美需求。例如又作又贪、自私冷漠,令人既愤怒又可怜的苏大强。常用非常手段,做事雷厉风行,却正直为民的书记李达康。都超脱了过往的千篇一律,有血有肉、复杂立体,高度概括的反应了真实人性,起到了承托核心话题的重要作用。

第三,话题剧因其紧跟社会热点的特殊属性,在题材选择上必须要敏锐的切中时代情绪,不断的更新迭代,只有聚焦当下大众生活中观众们最关心的东西,才能够真正的抓住他们的眼球。同时,创新也是内容升级的关键,无论是将题材纵深细化,独辟蹊径的呈现各类都市人群的不同切面,还是以更新颖独特的视角去解读社会话题,都能给这一类型剧带去新鲜的“血液”,让它更有活力。总而言之,从话题剧到精品剧的蜕变,是一个“路漫漫其修远兮”的过程,无论这块“蛋糕”显得多么诱人,都要以好故事、好内容为基础。

网址:话题剧迎来创作风口,高于生活不等于依赖“狗血” 近年来,聚焦原生家庭、亲子教育、婚姻出轨等社会热点话题的影视剧,因其能够多角度的映射真实生活,引发思考体悟的属性,只要一... https://klqsh.com/news/view/237867

相关内容

不够怪的家庭综艺,得不到话题青睐了?
教育题材影视作品:关注现实 涵养情怀
现实题材网络微短剧的社会价值与传播策略
育儿题材电视剧主题内容分析.docx
挖掘“热搜”背后真相,反映热点社会问题,网暴题材电影呼吁理性思考
重庆时报年终娱乐盘点:电视剧热点话题榜
情感投射攻陷话题高地,2024综艺出圈靠“情绪宣泄”?|年度盘点
【分享】中国式家庭=缺失的父亲+焦虑的母亲+失控的孩子(深度好文)
梅香8V8w:以宪法为纲:精准界定“私生子”权利,严格区分其与“婚生子”继承权,确保婚姻权益不被肢解! 在当今社会,婚姻与继承的话题始终热度不减。从明星的绯闻私生子,到富豪家族的争产风波,“私生子”的权益尤其是继承权问题,一次次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也引发了诸多争议与思考。 宪法作为我国的根本大法,明确规定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其旨在保障每一个公民的基本权利。同时,也强调对合法婚姻家庭关系的维...
终于知道霸凌题材的影视作品为什么这么多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