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知道霸凌题材的影视作品为什么这么多
职场笑话12: 某老板给员工发年终奖,问:你们知道为什么发这么多吗?员工:因为我们表现好?老板:不,因为你们表现差。 #生活乐趣# #日常生活趣事# #生活趣味分享# #职场笑话#
【流媒体网】摘要:江油校园霸凌事件引发热议,影视作品反映社会问题亟待解决。
2025年8月2日晚,一段未成年人被殴打的视频在网络迅速传播,引发众怒。四川江油,14岁的女孩赖某某在一栋废弃楼房内被三名同龄女生辱骂、威胁和殴打,视频显示,她被人从后背飞踹十多次,巨大的冲击让她瘦小的身躯跪倒在地。除此之外,她多次被拖拽头发、掌掴等。
更可恶的是,施暴者一边打人,一边录视频,旁边还有人在笑,女孩带着哭腔说,你们再这样我要告诉我爸爸(老汉儿)让他报警,结果施暴者口出狂言:“你以为我怕?我进派出所两分钟就出来了。”
这是什么样的人间地狱啊?最终,暴行导致她头皮、双膝多处挫伤,经鉴定为轻微伤。
警方调查显示,事件发生于7月22日,起因是刘某甲(女,15岁)与赖某某发生矛盾,随后邀约刘某乙(女,13岁)、彭某某(女,14岁)共同施暴,并有同行人员围观拍摄视频。
无论是国内国外,未成年霸凌是影视作品中的一个非常常见的社会议题,有很多作品都曾以此为题材或作为推动故事的重要情节。
江油事件的发生让剧风仔进一步意识到,艺术来源于生活。正是因为校园霸凌在生活中比比皆是,才会让霸凌题材影视作品频频出现。
4月播出的剧集《无尽的尽头》聚焦的也是未成年人犯罪,它的第一个案子就是校园霸凌案引发的命案。
学生李晖因觉得同学张文轩给老师打小报告自己没做值日,就叫来校外人员将张文轩带至烂尾楼进行殴打欺辱,逼得张文轩跳楼。但幸运的是,张文轩跳楼后并没有立毙,但一行人未对其实施援救,导致张文轩最终死亡。在罪证确凿的情况下,检察官秉承对犯罪的未成年人“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给出的建议判决结果是,三位加害人分别被判处八年、六年、五年的有期徒刑。被害人母亲对此刑罚表示不满,认为这几个天生坏种的恶魔应该判处死刑,要以命偿命。
其实这个事情最开始跟江油案真的挺像的,因为一件小事儿肇始,然后叫校外人员进入烂尾楼殴打,好在赖某某没有选择轻生,不然又是一场悲剧。
创下15亿票房的《少年的你》更是以校园霸凌为故事线的核心,电影里女主陈念被用排球砸头,被堵在家门口殴打,被推下楼梯,只因为她看不下去霸凌她的人肆无忌惮的欺负别人,于是她就是成了下一个被欺负的对象。
不仅在国内,国外也有很多影视剧反映校园霸凌现象。就在江油事件发生前几个月,Netflix上线韩剧《弱美男英雄Class 2》,该剧延续了第一季对抗校园暴力的主题。故事讲述模范生连始垠转学至新学校后,因为人生地不熟,面临严重的校园暴力。
7月开播的另一部韩剧《清潭国际高等学校2》则揭示了贵族学校背后的暴力真相。女主因为一个秘密交易,进入了一个有钱有权有势的人才能就读的贵族学校。出身贫穷的她,入学后开始遭遇各种危机与校园霸凌。该剧以贫富差距引发的校园矛盾为背景,呈现了学生之间排挤、霸凌甚至命案的黑暗面。
分析上面这些影视作品可以发现,霸凌的产生是有迹可循的,一般是由以下几个因素引起的。
首先是因为家庭背景、外貌、生理缺陷等导致的歧视,后引发霸凌。
江油案中受害者因母亲聋哑遭受歧视,反映了家庭背景差异成为欺凌借口的现象;《清潭国际高等学校2》则反映了因为家庭条件被霸凌的现象。
其次是因为转学、性格等原因,导致被孤立,更严重就引发霸凌。
《弱美男英雄Class 2》中因为转学遭遇霸凌对应的就是这一原因;而《少年的你》虽不是转学,但女主陈念学习好、性格坚韧善良,不想与霸凌的人为伍,最后招致她们的霸凌,也属于这一类。
从《少年的你》中陈念的孤立无援,到《无尽的尽头》里加害者的有恃无恐,再到《正当防卫》对法律边界的拷问,这些作品像一面面镜子,映照出江油事件背后——校园霸凌的普遍性、成因的复杂性以及现有应对机制的无力感。艺术并非凭空想象,其高频出现正是社会病灶持续存在的症候。
江油事件引发广泛社会讨论,公众质疑焦点集中在“年龄豁免”可能助长低龄施暴,尤其是13岁的刘某乙仅被批评教育的处理结果。
很多人在社交媒体上质问:《未成年犯罪保护法》到底保护的是谁?不应该是那些受害者吗?怎么反成了很多施暴者的“护身符”。
这种质疑反映了社会对下调刑事责任年龄或建立“恶意补足年龄”例外条款的呼声,也与《无尽的尽头》中呈现的“加害者因为有未成年身份保护而有恃无恐”剧情形成互文。
据统计,14至16周岁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数自2020年以来,连年增长,至2023年已经比2020年翻倍。2024年,中国检察机关受理审查起诉未成年犯罪嫌疑人101526人,同比再次上升4.3%。而且,未成年人涉嫌严重暴力犯罪数量在2021年开始回升,未成年人尤其是低龄未成年人犯罪常表现出恶行随意性的特点。如2015年湖南3名少年劫杀教师案、2018年湖南12岁小学生弑母案、2019年大连13岁男孩杀害10岁女孩案、河南13岁少年酒后杀害同伴并纵火焚尸案以及2024年邯郸初中生杀人埋尸案等。这些恶性案件竟无一例外地源于琐事,有些仅仅是因嫉妒同学、被做鬼脸、管教太严、害怕报警等便痛下杀手。如此漠视他人生命,对法律毫无敬畏之心,令人震惊。
有些未成年人甚至在犯罪后公然扬言:“反正法律拿我没办法”,这与江油案中的施暴人说的,“最多关两分钟就放出来了”有何区别?
我们必须重新审视和反思我们的法律制度。未成年人犯罪确实需要得到特殊的关注和处理,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对他们犯罪的行为视而不见或姑息纵容。相反,我们应该通过更加完善和严格的法律制度来约束和惩戒这些犯罪行为,让他们明白:无论年龄大小,犯罪都将受到应有的惩罚。
其实国家已经意识到这方面的问题,正在对治安管理处罚法进行修改,拟对14-16周岁严重或屡犯者扩大拘留执行范围。地方立法也在跟进,《山西省学校安全条例》(9月1日施行)明确压实了学校防范欺凌的责任。
其实,最高检影视中心出品的微短剧《即将出庭》已经以影视化的形式,表明了国家的态度。该剧以单元剧形式呈现“校园欺凌背后的真相”,展现了检察官对侵害未成年人犯罪“零容忍”的态度,以及对涉罪未成年人“惩治与挽救并重”的分级干预机制。
影视作品从不是孤立的叙事,它们是社会议题的“扩音器”与“催化剂”。但真正的改变,需要超越“影视喊痛”的共情,走向更扎实的行动:学校需要建立 “零容忍” 的干预机制;法律需要明确 “恶意补足年龄” 条款,让“年龄”不再是施暴者的护身符;家庭与社会更要破除 “小孩打闹不算事” 的纵容心态 —— 毕竟,当银幕上的暴力一次次照进现实,我们不能只做愤怒的观众,更要做阻止暴力的行动者。
当我们在银幕前为被霸凌者流泪时,更该在现实中为他们撑起一片不被暴力侵害的天空 —— 这或许就是影视与现实对话的终极意义。
责任编辑:凌美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流媒体网”的文章,版权均属流媒体网所有,转载需注明出处。非本站出处的文章为转载,观点供业内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文中图片均来源于网络收集整理,仅供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网址:终于知道霸凌题材的影视作品为什么这么多 https://klqsh.com/news/view/120032
相关内容
影视后期制作是干什么的?多题材影视作品概览与拍摄动态
影视制作是干什么的?影视特效前景怎么样?
影视制作是什么?影视制作难学吗?
专访左凌峰:当电影男主角就像拿到游乐园终身免费VIP
影视作品分析是什么
教育题材影视作品:关注现实 涵养情怀
《无所畏惧2》霸凌案结案,虽然悬浮,但对部分青少年有警示意义
vlog拍什么题材能吸引人
为什么这么多人喜欢短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