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受智能乐趣 首个全国科普月八桂科普大行动主场活动侧记
策划星空观测活动,享受天文科普乐趣 #生活乐趣# #生活艺术# #户外活动策划#
憨态可掬的足轮融合机器狗轻松克服地形障碍,灵活自如地上下台阶,赢得欢呼掌声;在AI体锻屏前,大学生乐滋滋地参与趣味运动,绽放朵朵笑颜;戴上VR眼镜,“走进”飞行员工作现场,科普志愿者发出阵阵惊叹……欢快的科普乐章在初秋的广西奏响。
9月1日,首个全国科普月八桂科普大行动主场活动在广西科技馆举行,围绕“科技改变生活 创新赢得未来”这一主题,活动设置AI+空间、智慧田园、智造城市、智护安康、科技资源科普化、文创天地等6个展区,普及人工智能、无人机、智慧农业等方面100余项科技创新成果,展示科技赋能日常生活带来的生动变化,激发全民崇尚科学、追求创新的热情。
科技融入生活:
既能“高大上”又能“接地气”
9月1日,首个全国科普月八桂科普大行动主场活动在广西科技馆举行。科普志愿者现场体验飞机航线绕机检查VR实训系统。
“我一个人能同时操纵十几台无人机表演,大家相信吗?”
“真的吗?”“我相信!”……
在智造城市展区的低空经济表演区,青年们充满期待。随着技术演示人员推动手中的操纵杆,十几台无人机齐刷刷起飞,在空中不时变换队形,迎来“哇”声一片。
“运用AI技术,我们对无人机灵活编组,通过分布式协同算法实现‘空中列车式’编队,飞行同步精度达毫秒级,大幅缩短城市物流配送时长。或许在不久的将来,你们就能在城市上空看到多台无人机联合配送货物的场景。”工作人员边操作边畅想。
“AI既能‘高大上’又能‘接地气’,可以赋能低空经济,也能助力土地生产。”南宁师范大学的师生们在智慧农业展台对土谛AI系统的简介看得格外认真,纷纷掏出手机扫码体验。
据介绍,通过百亿参数大模型整合气象、土壤、市场数据,这款AI系统可一键生成地块气象、土壤、病虫害、土地性质及市场行情报告。上传叶片照片,3秒内可识别病症并给出用药建议,输入“圈地”指令,可科学分析种植方案。目前,该AI系统已在南宁隆安县丁当镇蓝莓基地投用,可将人工管理成本降低70%。
“点点手机、扫扫码,普通农民也能拥有‘24小时农业专家’。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有了具象的阐述。”南宁师范大学团委老师郭志鑫感慨,这次活动不仅是一场科学的盛宴,更是一次生动的实践课堂,让他深刻感受到科普教育在激发青年创新精神、服务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戴上VR眼镜,科普志愿者小李已置身机场的停机坪,一架庞大的民航客机出现在眼前,系统开始引导他从机头依次检查机身各关键部位……这种打破虚实界限的体验,正是科技赋能教育的生动写照。
“我们的飞机航线绕机检查VR实训系统,构建了1:1的飞机检查场景,学员可以手持虚拟工具,按照民航标准流程完成从机头到机尾的全方位检查。”广西交通技师学院民用航空系老师邓涛说,他认为当下科技正与生活、学习加速融合,让专业技能的学习变得更触手可及。
科普教育创新:
从“单向传播”向“互动体验”提质
活动当天,参观人员在实操中体验人机交互技术。
活动现场,广西医科大学老师与同学围坐着,以鼓圈的形式开展心理治疗。
“我这辈子最大的心愿就是匍匐在地,擦干祖国身上的耻辱!”被誉为“中国龙芯之母”的广西籍微电子学家黄令仪,一句发自肺腑的话语,让现场不少观众湿了眼眶。这是记者在广西科技馆原创科普舞台剧《芯火》现场看到的感人一幕。
“以黄令仪先生生平改编的科普剧感人至深。”南宁师范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郑雪竖起大拇指,“我印象中对科学家精神的宣传、学习,多是通过文字、图片或者视频。今天舞台上科学家故事的沉浸式演绎,让我体会到科普教育不是单调的灌输式传播,而是有温度的精神互动。”
拉伸、拍肩、摆头……在AI体锻屏前,虚拟人正给大学生们演示着正确热身运动,开展科学的健身小游戏,不时还会为大家加油打气,现场欢笑声不断。“AI+科普的应用形式,让孩子们能更真切地感知到AI时代的浪潮。”广西大学老师陈立认为,AI具有的高互动性特点,能让科普展览更具感染力和调动性,有效激发和提高青少年的科学兴趣、参与热情。
智护安康展区的VR电动车安全驾驶模拟舱前围满了观众。“这VR模拟太真实了,骑着电单车在马路上‘鬼探头’真的很危险!以后骑车出门我一定先系好头盔,遵守交规,再不敢边看手机边骑车了。”观众陈静刚刚结束危险驾驶的体验,仍心有余悸,“这种体验式科普让安全知识变得可观、可感,因为安全意识的提高,也是科技对我们的一种无声守护。”
除了各项科普互动项目,活动现场还设置了“科普回声”互动环节,观众可通过扫码提交对科普活动的建议和感受。“不再像以前的墙贴留言方式,现在我们能直接收集反馈,将有效建议汇总后反馈给有关部门,让科普活动真正倾听观众的心声。”广西科普传播中心副主任周娉婷表示,这种双向互动机制使科普教育从单向传播转变为双向交流,让科普真正走进群众心里。
科普生态构建:
全区联动 科普升级
“以前我带孩子参加过科普日活动,但看到今天却是科普月的活动,‘日’和‘月’有什么区别呢?”9月2日,一名带着孩子来广西科技馆体验的家长向工作人员笑着问道。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将9月设为全国科普月,原‘全国科普日’升级为‘全国科普月’,标志着科普工作迈入新的发展阶段。”广西科协相关负责人介绍,本次八桂科普大行动活动相较之前再升级,聚焦宣传推广科技创新成果、弘扬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广泛开展群众性科普等内容,组织开展“一个主场活动、十大联合行动、百场重点活动、万名科技工作者讲科普”系列活动,打造公众可观可感可参与的“八桂科普嘉年华”。
谈到此次科普活动的力度,广西科技馆展品资源管理部主管王书林向记者介绍了科普月活动的相关安排情况。他表示,9月期间,全区14个设区市、111个县(市、区)将开展上千场各种形式的科普活动,日程排得满满当当。
“这次活动将联动全区科技馆体系,包括自治区馆、市馆、县馆、流动科技馆,还有农村中学科技馆等在内,打造科普‘一盘棋’。”王书林说,这种全域联动的模式,使科普活动不再局限于单一场馆,而是形成覆盖全区的科普网络。
据悉,目前全区各设区市的市级主场活动,以及各县区的相关科普活动已陆续启动。其中,仅南宁市在9月期间就将先后开展80余场主题活动,包括科普知识竞答、主题展览等,推动科普资源下沉基层,全面提升公民科学素质。科普之声正传遍八桂大地每一个角落,激发全民崇尚科学、追求创新的热情。(记者 付玮烨 林 娟 实习生 黄海宁 文/图)
网址:享受智能乐趣 首个全国科普月八桂科普大行动主场活动侧记 https://klqsh.com/news/view/238998
相关内容
享受智能乐趣 首个全国科普月八桂科普大行动主场活动侧记首个全国科普月活动全面启动
感知前沿科技 共享美好生活——探访2023年全国科普日主场活动
首个全国科普月 中国科技馆打造科学嘉年华展现科创科普“两翼齐飞”
科技改变生活 创新赢得未来2025年全国科普月甘肃主场活动在平凉启动
全国科普月
顶尖科技成果可触摸可体验,全国科普月主场活动向公众开放
2023年桂林市“快乐科普校园行”在复兴学校启动
坐地铁也能玩科学,上海市“全国科普月”活动启动—新闻—科学网
首个全国科普月启幕:绘就全民科学素质提升新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