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泡泡玛特新品SKULLPANDA“不眠剧场”系列发售遇冷事件,反映了潮玩行业从投机狂热转向理性消费的关键转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9月11日新品开售当晚,泡泡玛特官方旗舰店销量在22:24达9.3万件,但仅44分钟后骤降至809件,最终仅回升至3000余件。回流销量通常沿用原链接,如此剧烈波动大概率因高退货率,跌幅“史无前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期抽盒机小程序排队人数从历史峰值,Labubu系列发售时数千至数万人,暴跌至不足10人,市场冷清程度远超预期。多名黄牛坦言近期持续亏本出货Labubu等存货,如100余只中娃低价抛售,转向其他品类“挽回损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Labubu隐藏款价格从千元腰斩至500元以下,普通款跌破原价,消费者转向观望。新品定价159元较前两代贵30元,但设计被批“缺乏创新”“与前作雷同”,粉丝直言“拒绝当冤大头”。该系列占泡泡玛特营收超34%,但6月官方补货500万件致二手价崩盘,暴露饥饿营销脆弱性。作为第三大IP,新品设计未形成文化共鸣,被吐槽“换皮加价”。
迷你Labubu“歪头、毛糙”等瑕疵遭投诉,客服建议“自行调整”激化矛盾。小程序长期存在开售崩溃、支付失败问题,600+投诉未解决消耗用户耐心。门店因黄牛“端盒”导致秩序失控闭店,公平性遭质疑。股价5日内累计跌超10%,市值蒸发约443亿港元。 卖空金额激增至单日峰值19亿港元,反映资本对“情绪经济”模式信心动摇。
从“金融化”到“价值回归”:社科院专家翟琨指出,潮玩核心应是“治愈与共鸣”的情感载体,而非投机工具。泡泡玛特需修复“文化价值与商业价值的错配”。依赖人为制造稀缺性已失效,需持续文化创新维持热度。
“当潮玩从情感载体异化为投机资产,脱离文化意义与人的需求,便会遭遇市场反噬。” 此次事件不仅是泡泡玛特的转折点,更是整个潮玩行业回归理性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