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书人致敬护书人,中篇评弹《烽火书魂》全国首演
《三国演义》:中国古代历史长篇小说,描绘三国时期英雄争霸。 #生活乐趣# #阅读乐趣# #经典好书推荐#
来源:滚动播报
(来源:上观新闻)
“书运国运不可分,书不亡,国长存,国运盛,书运兴。”9月13日晚,随着尾声郑振铎的慨叹和对未来中国的美好憧憬,上海评弹团精心创制的中篇评弹《烽火书魂》,于2025上海旅游节开幕日全国首演,在天蟾逸夫舞台圆满呈现。本轮演出有13、14日两场,吸引各地观众购票观摩。
作为上海评弹团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重点创作,《烽火书魂》由苏州大学传媒学院许静波教授编剧,上海剧本创作中心编剧杜竹敏撰写唱词。演员阵容汇聚了高博文、吴新伯、陆锦花、黄海华、姜啸博、王承、陆嘉玮、姚依依等众多名家新秀。作品聚焦抗战时期,以郑振铎为首的文化界人士抢救江南古籍的故事,为观众描述了一个看似风平浪静、实则暗涛汹涌的“文化抗日”战场,塑造了一群为保护中华文脉、守护中华精神殚精极虑、运筹帷幄的爱国志士形象。
钩沉历史,讲述鲜为人知的“文化抗战”
2025年是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全国舞台涌现出一批抗战题材的作品。在这些或荡气回肠、或惊心动魄、或悲壮慷慨的故事中,上海评弹团推出的《烽火书魂》显得颇有些与众不同。它讲述的不是正面战场浴血抗争的故事,而是一段发生在1940-1945年间,以暨南大学教授郑振铎、前商务印书馆总经理张元济等为代表的“文献保护同志会”成员为保存江南文脉、华夏书魂与日寇、汉奸斗智斗勇,保护古籍善本的“文化较量”。
上海评弹团团长、该作品主演之一高博文介绍说:两年前初次接触到这个题材,就觉得非常有意思,有排演的冲动。“郑振铎先生和评弹其实很有渊源。他的藏书中有很大一部分是说唱文学,其中不少罕见珍品,如明嘉靖刊本《董解元西厢记》。因此,今天我们评弹演员在台上说《西厢记》,也应该感谢郑振铎先生。”
因为当年郑振铎、张元济等人“为国聚书”是秘密进行的,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逐渐为人所知。世人知道郑振铎是一位作家、诗人、学者,爱国人士,而较少了解他还是位伟大的藏书家,为保护我国古籍资料做出过巨大贡献。为了钩沉这段尘封历史,将它搬上评弹舞台,主创团队前期做了大量考证工作。为更深入了解郑振铎、高君箴(郑振铎夫人)等人的生平、性格,团队多次向郑振铎的嫡孙、郑振铎研究会顾问郑源请教,力争还原一个更加真实、动人的“护书人”郑振铎。
同时,在舞台呈现上,这次的《烽火书魂》也有所创新。舞台上方被分解的“经史子集”“礼易春秋”等中华典籍文字,既简洁明了地体现出“护书”主题,又暗喻战乱年代,中华文献瑰宝被掠夺、遭流散的危机。
以情动人,唱尽曲折婉转的“江南声音”
郑振铎等人“爱书”“护书”的过程看似波澜不惊,实则步步惊心,凶险程度丝毫不亚于烽火硝烟的正面战场。然而,如何将保护古籍的意义以一种深入浅出的方式让观众接受并产生共鸣,让主创团队颇费思量。作品围绕郑振铎与日本书商长泽规矩也在南浔、上海两地竞购嘉业堂藏书的故事展开,情节并不复杂,但剧本中涉及版本的大量专有名词一开始却把演员“绕晕”了。为此,演员在正式开排前先恶补了版本学知识。“只有做到自己心里弄清楚了,才能说明白、让观众听明白。”演员黄海华介绍说。但现场演出是即时性的线性传播,观众如果一遍没听明白,并不能像看小说一样翻到前面再了解。因此,剧本还是几易其稿,不断斟酌如何用最浅显的语言,让观众了解郑振铎为何要在不同版本的古籍中取舍,它们各自的优劣又在哪里。
中国曲协副主席、上海市曲协主席吴新伯以讲述人的形象勾连全场,既有对故事情节的推动作用,更重要的是将历史与当下映照,从今人的眼光评价80年前这场“护书斗争”的重要意义。
为了让整场演出更动人。《烽火书魂》也大大加重了“弹唱”的比例。作品中演唱形式多样,有大段的独唱,也有对唱、轮唱等。在曲调上,从刻画人物的需要出发,恰如其分地运用了蒋调、沈调、薛调、丽调、严调、陈调、翔调、王月香调等多种流派唱腔,以及费家调等曲牌。青年演员姚依依演绎的青年学生张婷满腔爱国热情却又行事冲动,一段酣畅淋漓的“王月香调”将学子们争先恐后投入抗日洪流的热情充分表现。
一级演员王承演绎的汉奸马天宝则采用了费家调表现,唱词旋律中融入了众多俚语俗话,充满生活气息。日本书商长泽的唱段旋律则适当融入日本音乐元素,既未脱离评弹本体,又表现出人物身份。尾声郑振铎一大段对国家、民族未来命运的期待,更唱出了“护书”的意义,唱出了历代爱国知识分子“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无私奉献精神。
原标题:《说书人致敬护书人,中篇评弹《烽火书魂》全国首演》
栏目主编:邢晓芳
来源:作者:文汇报 王筱丽
网址:说书人致敬护书人,中篇评弹《烽火书魂》全国首演 https://klqsh.com/news/view/239954
相关内容
首都学子以青春致敬抗战荣光用苏州评弹讲述中国故事
以青春抒写灵性:“致青春·中国青少年成长书系”小说散文卷线下成功首发
致敬105岁学术巨匠!中大首部原创音乐剧《华夏书章》教师节献演
评书艺术的承继与发展 ——兼论英国“说书剧场”的实践
烽火戏诸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海外确实有着极大的吸引力”
田连元七十载艺海传奇比评书更精彩
读书励志成才演讲稿(精选12篇)
“2025中国影视之夜”即将启幕 致敬百年光影
致敬所有给世界带来诗意的人!朱山坡新书《蛋镇诗社》在穗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