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万能的社交心法:对任何人都别有期待
了解并运用‘黄金法则’:你希望别人如何对待你,你就如何对待别人。 #生活技巧# #人际关系技巧# #人际交往心理学#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瞬间?
满心欢喜地给朋友分享一个好消息,以为会得到热烈的祝贺,结果对方只是淡淡地回了一句“哦,知道了”。或者,你精心准备了一份礼物,期待看到对方惊喜的表情,可他却表现得平平无奇,甚至有些敷衍。
那一刻,心里涌上的不是愤怒,而是一种深深的失落。我们常常把这种失落归咎于对方的“不懂事”或“不在乎”,可很少有人会往深处想一层:这一切痛苦的根源,可能都源于我们自己。
源于我们内心深处那个叫作“期待”的东西。
期待,是所有失望的根源
我们从小就被教育要与人为善,要懂得付出。但没人告诉我们,付出感这个东西,很多时候是和期待感捆绑在一起的。我对你好,我期待你也能对我好;我帮你,我期待你将来也会帮我。
这听起来很公平,对吧?但这恰恰是成年人社交里最大的陷阱。
因为你永远无法控制另一个人。他的思想,他的行为,他的情绪,全都是他自己的。你把自己的快乐和满足感,寄托在一个完全不可控的外部因素上,这本身就是一场豪赌,而且输的概率极大。
当你期待一个人时,你其实是在心里给他写好了一个剧本。 你希望他按照你的台词、你的情节去走。一旦他脱稿了,演出了你意料之外的剧情,你的世界就崩塌了。可你忘了,他从来没答应过要出演你的剧本,他有自己的人生。
心理学家阿德勒有个概念叫“课题分离”。简单说,就是分清楚什么是你的事,什么是别人的事。你对别人好,这是你的课题。别人怎么回应你,那是他的课题。你不能越界去干涉别人的课题,更不该让别人的课题来决定你的情绪。
想通了这一点,很多事就豁然开朗了。
放下期待,不是放弃关系
很多人会误解,“不对任何人有期待”是不是意味着要变成一个冷漠、自私、不相信任何人的人?
恰恰相反。
这是一种更高级的善良和更通透的智慧。真正的“不期待”,是把人当人看,而不是当成满足你需求的工具。
你不再要求朋友必须随叫随到,而是理解他也有自己的生活和难处。你不再要求伴侣必须猜中你的所有心思,而是学会坦诚地沟通自己的需求。你不再指望领导能主动发现你的才华,而是专注于做出实实在在的成绩。
当你放下期待,你与他人的每一次互动,都会变成一种惊喜。
朋友主动找你聊天,你会觉得很温暖,而不是觉得“他总算想起我了”。伴侣为你做了一件小事,你会由衷地感激,而不是认为“这本就是他该做的”。你把一切来自他人的善意,都看作是“礼物”,而不是“义务”。
这样的心态,会让你的关系变得无比轻松。你不再有那么多抱怨和猜忌,不再因为别人没有满足你的想象而内耗。你的人际关系,会从一种沉重的负担,变成一种纯粹的、滋养的链接。
说白了,就是回归价值本身。你做一件事,是因为这件事本身让你感到快乐和有意义,而不是为了从别人那里换取什么。你的价值由你自己定义,不需要外界的掌声来确认。
把人生的遥控器,拿回自己手里
依赖期待活着的人,就像把人生的遥控器交到了别人手里。别人按一下“关心”,你就开心;别人按一下“冷漠”,你就难过。你完全被动,毫无掌控感。
而一个内心强大的人,遥控器永远在自己手里。
我的情绪,我自己负责。我的价值,我自己创造。我的人生,我自己主宰。
这并不是说我们要切断所有社会链接,躲进深山里。恰恰是,当我们内心足够稳定和富足时,我们才能更好地去建立健康的关系。我们去爱一个人,不是因为需要他来填补我的空虚,而是我的爱满溢了,想要与他分享。我们去交一个朋友,不是因为孤独,而是因为欣赏他的有趣灵魂。
这是一个从“索取模式”到“给予模式”的转变。
你不再向外寻求认可,而是向内寻找力量。你会发现,当你不再对任何人抱有不切实际的期待时,整个世界都变得温柔了起来。你不再失望,因为你本就没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
你自由了。
这才是成年人社交里,那个能让你立于不败之地的万能心法。
如果您觉得写得不错,那就点个【+关注】或者【赞】吧,感谢阅读!
举报/反馈
网址:一个万能的社交心法:对任何人都别有期待 https://klqsh.com/news/view/242646
相关内容
一个能让你在任何圈子都混得开的社交心法让你在任何聚会都能交到朋友的7个方法
尝试一下“主题月生活法”,让你对未来的每个月都有了期待
成年人最好的社交方式:做自己,利他人,低期待,有界限
一个人最高级的社交方式:零糖社交
社交的黄金法则:做个“有趣”的人,让你的社交更有魅力
女人无论何时何地,都要拥有自己独立的社交圈子
如何快速交到朋友?走出社交困境的4个方法
当一个人熬到,没有电话,没有聚会,没有社交
魏哲鸣真是社交高手,仿佛和任何人都能聊得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