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报节目
报告写作前,明确目标读者和报告目的。 #生活常识# #职场技巧# #报告写作#
收藏
0有用+1
由主持人以个性化语言解读报纸新闻的广播电视栏目
读报节目是广播电视媒体通过整合报纸新闻资源,由主持人进行二次解读的节目形态。这类节目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2003年凤凰卫视《有报天天读》的推出推动其规模化发展,随后央视《媒体广场》《马斌读报》等节目相继涌现 [3-4]。其核心特点在于将报纸的深度内容与电视的视听表现结合,通过主持人个性化点评满足观众对高效获取信息的需求 [6] [8]。
节目优势主要体现在资源整合效率高、制作成本低,且通过主持人"意见领袖"式的解读增强传播效果 [1] [6]。但存在新闻原创性不足、形式单一等问题,近年来通过扩展国际选题、采用视频群访等新媒体技术进行创新 [2] [4] [8]。研究显示,截至2025年,读报节目仍是媒体融合背景下新闻传播学研究的重要领域 [5] [9]。
起源时间20世纪90年代 [3]
代表节目凤凰卫视《有报天天读》(2003年) [4]
创新方向国际热点扩展、新媒体技术应用 [2]
技术应用视频群访、微博评论互动(截至2013年) [2]
主持人特点理性客观的"意见领袖" [2] [7]
研究价值新闻传播学领域 [3]
目录
1发展历程2节目特点3创新路径4存在问题发展历程
播报
编辑
1.起源阶段:20世纪90年代,电视媒体因自采新闻能力不足开始引入报纸内容 [3]
2.成型时期:2003年凤凰卫视推出《有报天天读》,确立"主持人+报纸摘要+点评"模式 [4] [8]
3.本土化发展:央视《媒体广场》《马斌读报》等节目通过聚焦本地新闻实现差异化竞争 [4]
节目特点
播报
编辑
资源整合:聚合多家报纸信息,形成"新闻集纳+解读"的二级传播模式 [3] [6]
形态特征:
以理性客观的男性主持人为主导的播报风格 [2]
结合字幕、新闻图片等可视化呈现手段 [6-7]
传播优势:
单期节目可整合多份报纸内容 [4]
制作成本低于传统新闻节目 [1]
创新路径
播报
编辑
1.内容扩展:
国际政治、社会热点选题占比提升至40%(截至2024年) [2] [9]
引入网络媒体信源,增强时效性 [2]
2.技术融合:
运用实时弹幕、虚拟演播厅等新媒体技术 [2]
采用动态数据可视化图表等新媒体技术增强互动与传播效果 [2]
3.形式创新:
男女主持人搭配播报比例上升至65%(2013年数据) [2]
增设观众互动环节增强参与性 [8]
存在问题
播报
编辑
原创性缺失:约70%内容直接引自报纸原文,存在形式单调、弱化新闻原创性等问题 [1] [4]
传播局限:
观点深度不足,平均单条新闻解读时长较短 [4]
存在误读原文风险(2024年统计) [6]
形态固化:85%节目仍采用"主持人+电子报版"单一形式 [1]
参考资料
1在电视里“看”报纸新闻的联想.浙江在线.2025-02-232全媒体时代电视读报节目的创新路径.人民网.2013-01-163电视读报节目研究.E读主页.2024-12-194浙江在线·新闻实践.浙江在线.2022-06-035“电视读报”节目的传播构成要素分析.E读主页.2025-03-216读报节目 .知网空间.2024-10-047读报节目主持人 .知网空间.2025-04-168电视读报类节目“走俏”的思考 .凤凰网.2007-06-119“读报人”的传播策略.E读主页.2025-04-19读报节目的概述图(1张)
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
最近更新:
(2025-05-22)
突出贡献榜
网址:读报节目 https://klqsh.com/news/view/244322
相关内容
电视栏目节目分析报告.docx《读书俱乐部》系列节目“大家读书”
综艺节目研究报告
2025年综艺节目分析报告.docx
综艺节目可研报告
2016版综艺节目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继被GD节目抹除后,金秀贤海报再被节目组打码
综艺节目现状分析报告.docx
综艺节目观众分析报告.docx
综艺节目《朗读者》的传播美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