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琮是贾琏的弟弟,身份和贾环一样,为何书中对他的笔墨极少?
《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和贾宝玉的爱情悲剧,被广为传颂。 #生活知识# #文学名著#
贾琮作为贾赦之子、贾琏的弟弟,其身份地位本应与贾环相仿,但在书中的存在感却天差地别。这并非曹雪芹的疏忽,而是有意为之的设计,背后有多重原因。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理解为何贾琮的笔墨极少:
1. 文学功能与叙事重心的需要这是最核心的原因。《红楼梦》的叙事主线是“贾宝玉和金陵十二钗”的故事,核心舞台是荣国府和大观园,而权力中心是贾政-王夫人这一房。
贾环的必要性:贾环在书中拥有不可替代的文学功能。
作为宝玉的对照:他是宝玉同父异母的弟弟,他的粗鄙、猥琐和嫉妒,完美地反衬出宝玉的俊秀、善良和脱俗。没有贾环,宝玉的形象就缺少了一个重要的对立面。
推动关键情节:他是许多重要事件的参与者甚至催化剂。例如“推倒蜡灯烫伤宝玉”、“向贾政进谗言导致宝玉挨打”等,这些情节都对主线故事和人物关系产生了重大影响。
代表嫡庶矛盾的焦点:他是赵姨娘的儿子,是荣国府二房内部嫡庶之争的集中体现,这一矛盾是小说的重要副线。
贾琮功能的缺失:相比之下,贾琮属于长房贾赦那边。
长房(贾赦-邢夫人)在全书叙事中本就处于相对边缘的位置,除了贾琏和王熙凤(凤姐虽为长房儿媳,但权力和活动中心在二房),其他人物着墨都很少。
贾琮没有需要他去对照的核心人物(贾琏并非主角),也没有安排他推动任何关键剧情。他的存在,更多是为了补全贾府家族谱系,让这个贵族家庭的架构显得更加真实完整。他是一个“功能性”龙套,而非“戏剧性”角色。
虽然贾琮和贾环都是庶出,但他们的成长环境大不相同。
贾环的环境:他在贾政这边,身边有宝玉这个“明星”哥哥,有王夫人这个正统嫡母,更有赵姨娘这个时时刻刻不甘心、拼命搞事的生母。这种极端的环境注定了他会充满怨气,戏份自然不会少。
贾琮的环境:他父亲贾赦昏聩好色,嫡母邢夫人性格愚犟、吝啬,且是“扶正”的(原配已故),并非原配嫡妻。长房整体的氛围更为冷漠和混乱。贾琮的生长环境可能更压抑,但也更“无人问津”,缺乏制造戏剧冲突的土壤。他没有一个像赵姨娘那样会为他争抢的母亲,他自己似乎也安于这种边缘状态。
作者的取舍:曹雪芹在创作中“批阅十载,增删五次”,对于如此宏大的叙事,他必须进行取舍。可能最初设定中贾琮有更多戏份,但在反复修改中,为了主线故事的紧凑和清晰,他的情节被大量删减,只保留了最基本的身份设定。
形象的模糊与矛盾:细读文本会发现,贾琮的形象甚至有些矛盾。有时他似乎年纪很小(五十三回祭宗祠时,贾琮被安排与贾蔷等小辈排在一起),有时又似乎和贾环差不多大(前八十回中多次与贾环一同出现)。这可能也是修改过程中留下的痕迹。
续书的影响:后四十回续作者高鹗基本延续了前八十回对贾琮的忽视,没有为他增加任何重要情节,使得这个角色彻底成为了背景板。
总而言之,贾琮笔墨极少,主要原因可归结为:
叙事功能缺失:他不处于故事主线上,没有被赋予推动核心情节或衬托主要人物的任务。
家庭位置边缘:他所属的长房贾赦一脉,整体在书中的叙事地位就低于二房贾政一脉。
戏剧冲突不足:他的家庭环境中缺乏一个像赵姨娘那样的“搅局者”,使得他本人也缺乏戏剧性。
作者的有意取舍:为了突出主线,曹雪芹选择将笔墨集中在更关键的人物和矛盾上,像贾琮这样的次要角色便被简化了。
因此,贾琮的存在,就像一个精致的背景道具,他的主要作用是为了构建一个“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真实贵族世界,而非在这个世界的舞台中央表演。他的“被忽视”,恰恰反衬出《红楼梦》叙事结构的精密与主次分明。
网址:贾琮是贾琏的弟弟,身份和贾环一样,为何书中对他的笔墨极少? https://klqsh.com/news/view/247087
相关内容
贾琮是贾琏的弟弟,身份和贾环一样,为何书中对他的笔墨极少?在《红楼梦》里,最终贾琏的结局应该是怎样的
贾琏撮合贾珍纳妾,为何激怒尤三姐?
红楼梦中最有担当的男子是谁?不是贾琏和宝玉,而是不起眼的他
《红楼梦》细节:为获尤二娘芳心,送了块九龙珮,贾琏真是皇帝?
红楼梦:贾蓉和贾环为何要扯掉贾府的遮羞布?
贾珍与亲妹妹惜春从未谋面?荒唐!
同父异母姊妹争财产?《红楼梦》早就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
《红楼梦》:质疑贾政,理解贾政,成为贾政
为何巧姐之后贾府再没有新生儿?秘密藏在这两个人的判词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