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自驱心理学发起人苏重举老师的《自驱心理学核心理论》框架,针对厌学、网瘾问题的孩子制定的综合干预方案。该方案以“以人为本”为核心,融合“三大驱动”与“六度思维”,注重实践性与系统性,帮助孩子重建内在动力,逐步摆脱网瘾,重返学习正轨。
一、核心目标
短期目标:减少网络依赖,重建学习兴趣与日常规律。中期目标:培养自我管理能力,建立健康身心习惯。长期目标:唤醒内在梦想,实现“六商均衡”发展(责商、自商、情商、逆商、财商、智商)。二、实施原则
价值第一:所有干预手段都以提升孩子的自我价值感为核心。系统驱动:从自我、家庭、自然三个层面协同介入。体验先行:通过沉浸式体验替代说教,激发内在动力。个性化支持:依据“三特个性”(特质、特点、特长)定制成长路径。三、具体实施方案
1. 自我驱动(内在唤醒)
内观觉醒训练:每日10分钟冥想/正念练习,帮助孩子觉察情绪与行为模式。梦想版制作:引导孩子绘制“梦想视觉板”,明确学业、健康、社交等目标。行动日志:记录每日三件完成的事(无论大小),强化成就感。一次一事训练:使用番茄钟法(25分钟专注+5分钟休息),逐步提升专注力。自驱力六原则内化:通过案例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理解“价值第一、知行合一”等原则。2. 自组驱动(家庭/环境支持)
家庭规则共建:与孩子共同制定“网络使用公约”(如每日使用时长、学习后使用等)。亲子沟通艺术:家长学习“自驱成长话术”,避免指责,多用提问引导(如:“你觉得怎么做会更有效率?”)。家庭培养模型:强化“归属感、胜任感、价值感”,例如安排孩子承担一项家庭责任(如负责晚餐准备)。优势平台体验:组织参与“自驱力户外活动”(如徒步、禅修、名校参访),转移网络依赖,体验现实成就感。家庭系统疗愈:必要时引入“小物件排列”或“沙盘模拟”技术,处理深层情绪问题。3. 自然驱动(环境与体验教育)
自然规律体验:每周一次户外活动(爬山、农场劳动、观星等),感受自然节奏。读城计划:带孩子走访城市历史街区、博物馆、创业园区,激发对现实世界的好奇。市井人生体验:参与义卖、社区服务、小型创业项目(如摆摊卖手作),提升社会参与感。环球人文主题学习:通过纪录片、书籍、文化交流活动,拓宽视野,减少虚拟世界依赖。四、六度思维融入训练
维度
训练内容
价值篇
观看励志电影并讨论价值观(如《风雨哈佛路》)、阅读名人传记、撰写观后感
系统篇
学习使用思维导图规划每日任务,建立“身心行时事”自我管理系统
方法篇
教授高效阅读法、图像记忆法、情绪疗愈法(如呼吸法、情绪日记)
能力篇
专注力训练(舒尔特表)、屏蔽力练习(远离手机时段)、执行力挑战(每日小目标)
工具篇
使用番茄钟、DeepSeek AI辅助学习、思维导图工具、家庭任务管理板
环境篇
打造“学习道场”:整洁书桌、家庭共读角、仪式感学习时间(如早晚诵读)
五、实践应用与课程形式
行走课堂:周末组织“城市探索”或“自然徒步”,结合任务卡(如采访一位路人、拍摄三种植物)。圈子平台:组建“自驱少年团”,孩子之间互相监督、分享进步,形成正向同伴压力。影响他人:鼓励孩子担任“小老师”,教别人一项技能(如编程、绘画),提升价值感。多种形式结合:沙盘模拟(模拟人生选择)辩论赛(如“网络利与弊”)共读会(读《自驱型成长》等书)冥想与情绪疗愈工作坊家庭共创日(一起做饭、整理、计划)六、评估与调整
每周复盘:家庭会议中孩子自评+家长反馈,调整下周计划。成长档案:记录孩子的情绪变化、网络使用时间、学习完成情况等。专业支持:如情况严重,引入心理咨询师或教育顾问进行个别辅导。七、金句引导
“你不是被网络控制的人,你是可以控制自己行为的人。”“每一天的小进步,都在带你走向更大的梦想。”“学习不是任务,是你打开世界的钥匙。”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