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中国诗》:写给译者的情书

发布时间:2025-10-19 23:13

诗歌中的自然描写,可以启发人们对生活的热爱 #生活乐趣# #读书乐趣# #诗歌欣赏#

《发明中国诗:中国古诗在西方的翻译与传播》 谭夏阳 广东人民出版社

诗人谭夏阳的新书《发明中国诗:中国古诗在西方的翻译与传播》,与他的前作《李白来到旧金山:中国古诗的异域新生》,可谓一对并蒂莲,亦可视为他写给译者的两封情书。

二书均聚焦汉诗西行的旅程,《李白来到旧金山》的线索是九位中国古代诗人诗词的翻译与传播史,而《发明中国诗》的线索,则点面结合,或勾勒数首乃至一首中国古诗的寻找、复原历程,或梳理异域诗人翻译、效法中国古诗从而引发数次诗歌运动的因缘。

何为“发明中国诗”?——“这种‘翻译’是带有再创作性质的,艾略特称庞德是‘我们时代中国诗的发明者’,这里的‘发明’有着双重含义:第一,创造性的改译;第二,为英诗带来一种迥异于以往的新鲜句法结构。”谭夏阳这句话,堪称解读《发明中国诗》的密钥,也道出翻译的功能。

世界并非由一种语言构成,翻译遂由此诞生。正像历史的记载,叙述的方式与角度,相对来说比叙述的内容更重要,因为它决定着叙述的内容——历史不仅事关过去,更与记录者及接受者所处的时代密切相关,翻译也是这样。

《李清照诗词全集》英译者王红公曾说:“许多伟大的翻译作品之所以伟大,并非由于它们忠实于原著,而是因为它们发出的声音代表了译者的时代,能够直接与当时的读者进行畅通的交流。其中很多杰作的成功恰恰依赖的是对原作的偏离,因而带有明显的民族中心特征,甚至将原作改得面目全非,使译作成为在译者母语文学中独立于原作的典范作品。”

回顾中国翻译史,也可证明此言不虚。文言背景下佛教典籍、科技著作、西学作品的翻译暂且不提,且说百年来白话背景下的翻译新风。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傅雷翻译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他看重的并不是此书的文学价值,而是它对被压迫的中华民族的启迪意义。他在译者献辞里写道:“真正的光明决不是永没有黑暗的时间,只是永不被黑暗所掩蔽罢了。真正的英雄决不是永没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不被卑下的情操所屈服罢了。所以在你要战胜外来的敌人之前,先得战胜你内在的敌人;你不必害怕沉沦堕落,只消你能不断地自拔与更新。”他犹如普罗米修斯,而翻译就是他盗取天火的手段。

谭夏阳在《发明中国诗》书末写道:“正如西川总结说,欧洲人和美国人从梦想出发,从异国情调出发来面对一种异己的,同时又可以拿来补充自己文化的中国古代诗歌。他们并不向中国古代诗歌负责,他们向他们自己负责——也就是说,从翻译过去的那刻起,他们就已将中国诗歌视为他们可吸收的、可作为其传统文化的一部分,相当珍贵的一部分,而从来没打算什么时候给中国还回去——站在世界文化的角度来看,中国诗的贡献无疑是无可替代的。”

其实反过来也如此。自严复提出“信、达、雅”翻译三原则之后,国内译界不断有直译与意译、无我与有我、权利与边界之辩,莫衷一是。但不同的译作共同丰富完善了现代汉语,却是不争的事实。

王小波曾在《我的师承》里写道:“回想我年轻时,偷偷地读到过傅雷、汝龙等先生的散文译笔,这些文字都是好的。但是最好的,还是诗人们的译笔;是他们发现了现代汉语的韵律。没有这种韵律,就不会有文学。最重要的是:在中国,已经有了一种纯正完美的现代文学语言,剩下的事只是学习,这已经是很容易的事了。我们不需要用难听的方言,也不必用艰涩、缺少表现力的文言来写作。”他推崇查良铮、王道乾的翻译,并指出,其译作在他们不能写诗的岁月,彰显其杰出的文学素质与自尊。

多年后,其兄王小平在《我的兄弟王小波》里补充道:“我们有个共同的感觉,就是白话文刚出来的时候,语感还不地道,读起来疙里疙瘩的,经过几十年的抛光润色,到了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终于登峰造极,从音韵到语气都变得和谐熨帖。这种变化很值得研究,恐怕与普通话一统天下不无关系。令人奇怪的是,最好的白话文大多是译作。那时候有一批中文底蕴深厚的文化人从事翻译,把外文的句法结构不知不觉引进中文,抹平了旧式中文中一些语法上的窟窿,把外文的语感和中文语感掺和起来,使中文中出现了复杂的句法结构,甚至出现了华美流畅的音乐感。”他认为,这些人对建立现代中文厥功至伟,应该为他们立一座纪念碑。

来源:北京晚报

作者: 马国兴

网址:《发明中国诗》:写给译者的情书 https://klqsh.com/news/view/270756

相关内容

描写控制情绪的古诗词(关于情绪的古诗)
钱钟书给杨绛写了首肉麻情诗,一年后他进了围城,再也不舍得出来
“诗歌的邂逅——‘话中国’中法诗会”在巴黎中国文化中心举办
“诗歌与人·国际诗歌奖”揭晓,融多元艺术促中外诗歌交流
一场跨越20年的翻译旅程,《飞鸟集》钟书峰译本深圳首发
《家山》:让海外读者听见中国乡村的心跳
七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次北固山下》:译文+赏析+主题+写法+实训
破译战国典籍中的文化密码(文化中国行·人文观察)
写给中国电影的情书 ,120载荣耀绽放,永远永远年轻!
致敬所有给世界带来诗意的人!朱山坡新书《蛋镇诗社》在穗首发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