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启强更应该看的书是《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编纂的历史巨著 #生活知识# #历史#
前几年,电视剧《狂飙》凭借着扣人心弦的剧情、成功的选角、演员精湛的演技,实现了收视与口碑的一路狂飙,引起网上的热评。
《狂飙》的爆火带起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其中,一起飙升的还有《孙子兵法》的销量,因为剧中主要人物高启强手不释卷,酷爱《孙子兵法》,并将之活学活用,成功实现逆袭。
高启强拥有灵活的头脑与强大的胆魄,但最终仍然输给了自己的贪欲与眼界,这是因为他只读了《孙子兵法》,却没有读过《资治通鉴》。兵法里的战争,只是政治的继续而已,他没有抓住主要矛盾,失败也是必然。
《孙子兵法》看到一定地步,就应该读《资治通鉴》了,思变、思危、思退。
古罗马哲学家西塞罗曾说:
“如果你对出生以前这世上发生过的事情一无所知,你一辈子都将活得像个儿童。”
这便是读史的意义。
而说起读史,首先想到的,必是我国历史上的“史学双璧”,《资治通鉴》和《史记》。
如果说《史记》是一部“中国群星闪耀时”,写尽了高光时刻与历史传奇,那么《资治通鉴》则是一部务实冷静的“谋略之书”——
聚焦了历代管理者的政策得失,与真正的权谋之术。
❖
金庸说:“我读《资治通鉴》几十年,一面看,一面研究……《资治通鉴》令我了解中国历史规律,差不多所有中国人也按这个规律行事。”
两代帝师张居正,曾亲自注评《资治通鉴》,为万历皇帝讲解;
谋略过人的康熙大帝,也将这部书视作自己管理、决策的重要参考,一生中反复阅读揣摩。
《资治通鉴》中到底藏有怎样的密码,让历代精英、管理者如此着迷、奉若枕边之宝?
一个小例子就能看出来:
在广为人知的“田忌赛马”典故中,田忌采用孙膑的妙计,“下等马对付其上等马,上等马对付其中等马,中等马对付其下等马”,三局两胜,大快人心。
《史记》中这样皆大欢喜地写道:
(田忌)卒得王千金。于是忌进孙子于威王。威王问兵法,遂以为师。
田忌赢了齐王的千金赌注,连带着出主意的孙膑也受到赏识,被齐王封军师。
一个大团圆结局。
然而,在《资治通鉴》中,司马光却幽幽地道出了后话:
成侯邹忌恶田忌,使人操十金,卜于市,曰:“我,田忌之人也。我为将三战三胜,欲行大事,可乎?”卜者出,因使人执之。田忌不能自明,率其徒攻临淄,求成侯。不克,出奔楚。
齐国的相国邹忌想要整垮田忌,找人陷害他,说他有谋反之心。齐威王很生气,让田忌自证清白。田忌百口莫辩,竟举兵攻入都城,要捉邹忌。结果打不过,就逃到了楚国。
▲ 《资治通鉴》手稿 图源:中国国家博物馆官方网站
齐王真的相信田忌要谋反吗?谋略过人的一方霸主,何以如此轻信?
真相也许是:从赛马时田忌用计赢了自己起,齐王便开始忌惮田忌的才能与野心。
何况田忌屡立战功、手握重兵,又有孙膑这样的亲信,愈发成了主公的心腹大患。
邹忌的诬陷,说不定正中齐王下怀,名正言顺地除掉田忌。
若没有《资治通鉴》中的这段后话,读者心目中的田忌,可能还是教科书上那位知人善用、春风得意的齐国大将。
却不知,“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再加上作为属下,野心过早地暴露,又未能谨言慎行、藏匿锋芒,最终给自己招来灾祸。
这就是《资治通鉴》为管理者钟爱的原因,它过滤了历史中虚浮的部分,只沉淀真正的“干货”,那就是:
“做人”的智慧——洞悉人性人心,升维打击。
“做事”的艺术——打通权谋之道,趋利避害。
无论是了解历史,还是以先人的智慧来使自己明智、避免祸患,《资治通鉴》都值得一读。
作者司马光的视野何其深远,他以时间为轴,将历史人物一时的得与失,放到他漫漫一生中去看——
于是我们发现,个人看似神秘莫测的命途起伏,都不过是历史规律的注脚。而懂得了这个“规律”,就能最大程度地避开祸患。
老话说,“做人要读经,做事要读史”,因为“史”会教给你做事的方法论。《资治通鉴》,无疑就是这样一部方法论之书。
◎本文来源:“三联生活周刊”,内容略有调整,图源网络,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网址:高启强更应该看的书是《资治通鉴》 https://klqsh.com/news/view/29797
相关内容
高启强更应该看的书是《资治通鉴》当代著名学者、书法家启功
书法与政治的双重巨匠
狂飙:安欣再次登门劝说高启强自首,陈书婷殴打高家兄弟
《帛书道德经:全本全注全译》,让你读懂千古奇书的智慧密码
这位老人被日本尊为草圣,启功先生看到其书法,当场脱帽鞠躬三次
在《红楼梦》里,最终贾琏的结局应该是怎样的
孔子雕像出现在美国最高法院大楼,伫立86年,该不该收版权费?你怎么看?
中华文明“治人”确有一套,但如此“高压线”般治人,真的好吗?
王宝强回应为唐探减重30斤:这是作为一个演员来说应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