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能是如何炼成的:胡适先生讲了一个成才的故事

发布时间:2025-05-19 01:20

做一场小型演讲:用幽默的语言讲述一个故事,锻炼口才和思维敏捷度。 #生活乐趣# #日常生活趣事# #轻松幽默的生活方式# #轻松幽默#

最近莫名地有一股子胡适热,网友要我评胡适与鲁迅谁更牛?

这可真评不了,因为根本不是一类人,两人都是新文化运动中的人物。而那个时代的最后一位大师是无与伦比的章太炎,胡适的评价是:中国两千年文化的光荣总结。那个时代的年轻人,能在院子里听太炎先生讲学,都会自以为了不起了。

鲁迅是太炎先生的入室弟子,当然也很了不起。但新文化运动后师生的精神渐远,据说鲁迅也怕见太炎先生。

至于胡适与鲁迅,没有可比性,一定要比,一个是对中国政治影响深刻的思想家,一个是对中国文学特别是杂文笔法有贡献的文学家。

我最初了解胡适先生并不是从他的渐进式改革开始的,而是我的私塾老师谈治学之道时,讲到了胡适。

何为治学之道?

中国的大学能培养出人才吗?

钱学森曾经有过世纪之问,的确,填鸭标准问卷式的教学理念,至少不适用于社会科学人才的培养。

契诃夫有句名言:"大学培养各种才能,包括愚蠢在内。"国內大学是不是如契诃夫所言,不敢妄评,但是,从创造性人才的培养上看,的确不尽人意。

  这是为什么?

我不打算去谈教育制度上的问题,那不是我们能解决的问题。还是谈一些个性化的感受吧:对喜爱文科的学生来说,功夫在课外。

适之先生推崇的是西方杜威实用主义教育,他用了一个故事通俗地表述了实用主义教学的成才之路,或许不失为一种启发。

话说有一个以偷为生的老爸,

老爸是贼,老爸的境界如斯,儿子的理想也高不到哪去,儿子也立志做个“小贼”,于是,老爸说了:

“既然你这么有志气,那我就把绝活都教给你吧。

话是这么说,其实什么也没教,这很符合陶行知的名言:教是为了不教。

这一日,老爸带着儿子去踩点,看中了一家有钱人的大宅院,高大的院墙有一处大缝,一切都观察清楚了;在月黑风高的夜晚,父子二人潜入大宅院,摸到了后院,老爸用万能钥匙打开了一个大箱子后,示意儿子钻入箱子……。就在儿子钻入箱子的那一瞬间,老爸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突然扣死了箱盖,将儿子反锁在箱子中,然后,在院子中大叫:抓小偷……。

老贼旋即溜之大吉了。

这是个什么情况?

小贼立马晕圈了,愤怒到怀疑人生。哪有这样的老爸,出卖儿子?

请记住一条人生哲理,在众叛亲离的紧要关头,千万不要计较什么是与非,重要的是解决问题。如何从紧锁的箱子里逃脱?这才是压倒一切的首要问题,一切还都在可控的范围。

小贼从对话与脚步声作出判断,是太太和丫环走过来了,他灵机一动,在箱子里模仿老鼠咬架。

引得丫环走过去,打开箱锁,小贼突然窜出,一把打翻了灯笼,直奔那日间观察好的墙缝,逃出了财主的大宅院。

家丁们点燃了火把,在后面紧追不舍,眼看前有湖水,后有追兵,又不会游泳,怎么办?他脱下一只鞋,跳入湖中,藏入临岸的芦苇荡中。

小贼一身湿透,狼狈地回到家中时,老爸正满面红光,盘腿坐在炕上喝着小酒,啃着鸡腿。

“老爸,我是不是你亲儿子呀?"

"说说看,你是怎么逃出来的?“

儿子讲述了步步惊心的过程,老爸为他斟满了一杯酒,恭喜到:

“你出师了。”

适之先生的实用主义教育其实就是古人们说的时势造英雄,有什么样的环境,什么样的圈层,就有什么样的人才,也就决定了什么样的命运。 适之先生自己也很实用主义,在美国一口气拿下三十一个荣誉博士学位,太疯狂了。

他曾说:一个老师可学的东西就那么多,跟上三年就足矣。

的确, 以文学家而论,知识归知识,体验归体验,灵气归灵气,所以,育人在大学,造化在自己。

大学的作用有两个:

第一,让你具备自学能力;第二,给了你一个圈层其他的那些东西就那么回事儿,以后更多的是借助人工智能了,胜在工具;得AI者得天下。

网址:才能是如何炼成的:胡适先生讲了一个成才的故事 https://klqsh.com/news/view/31090

相关内容

敦煌画稿是如何生成的?
姜子牙为何80岁才成事,看了原著才明白,大器晚成是什么意思
留下大量“打牌”日记的胡适,他真实的日记研究是什么样子的?
从《三国志》到《三国演义》 罗贯中如何完成虚实相生的高超叙事?|名人大讲堂
她是胡适的初恋情人,更是中国第一位女教授、白话文女作家!
《蛮好的人生》:错将情义当成筹码,胡曼黎屡遭背叛的深层原因
为何张杰的“下半身”成了谢娜一生的痛?
封神世界中,一千五百年神仙杀戒到底咋回事儿?这才是真正的天道无情!
省写作会会长胡伟作客广工博雅讲坛:阅读与写作改变人生
《哪吒2》的成功,不该只是一个孤例!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