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付费卖的是什么?“煎饼大妈”都能当导师了?

发布时间:2025-07-24 02:04

为什么鸡蛋煎熟了还是圆形?因为它是妈妈生的,不是模具做的。 #生活乐趣# #日常生活趣事# #日常生活笑话# #日常笑料合集#

最近几年,互联网上的“知识付费”火得一塌糊涂,各种各样的课程广告充斥朋友圈和短视频平台。你可能也刷到过类似的内容:楼下卖煎饼的大妈突然变成了创业导师,初中毕业的主播开直播教人做短视频,就连以前在朋友圈卖面膜的微商,现在也摇身一变成了理财课程的讲师。看着这些场景,不少人心里忍不住嘀咕:这些人学历不高,有些甚至连大学都没上过,凭什么教别人赚钱?他们真的有能力当导师吗?

其实,这背后反映的并不是简单的学历问题,而是知识付费行业的变迁。以前,大家对“知识”的认知是高高在上的,觉得只有教授、专家才能讲课。但进入互联网时代后,这种观念被彻底打破了。如今,只要你能解决某个具体问题,不管你是外卖员、家庭主妇,还是街边卖煎饼的大妈,只要你的经验有用,就能吸引愿意付费学习的人。这就好比过去在菜市场买菜,大家只关心菜新不新鲜、好不好吃,谁种的、种菜人读没读过书,根本没人问。

这里有个故事特别能说明问题。我认识一个95后的小伙子,高中没毕业,后来靠直播带货赚了不少钱,三年时间买了三套房。他现在也开课教别人做直播。他的课里没有高深的理论,讲的全是实操经验,比如怎么跟工厂老板砍价,怎么在直播间吸引观众、带动节奏。你说这些东西能在商学院的MBA课堂上学到吗?

显然不能。就像老中医看病靠手艺,不靠论文,这个小伙子教课靠的也是他的“真功夫”。

其实,现代人花钱买课,多数时候不是为了知识,而是为了“捷径”。996的打工人,每天忙得脚不沾地,哪有闲工夫啃厚厚的《经济学原理》?他们要的是能快速上手的方法,比如十分钟能学会炒出一道“妈妈的味道”的家常菜,比如用几分钟掌握拍好手机vlog的小技巧。所以,菜市场卖菜的大妈教做菜的课程能卖爆,不是因为她有营养师证,而是因为她教的内容接地气,年轻人能学会。

互联网把知识拆成了“碎片化”的小块,就像便利店里的关东煮,价格便宜,随取随吃。你会用Excel做动态图表,就能教办公技巧;会拍vlog记录生活,就能教手机摄影。只要你在某个领域比普通人多懂一点点,就能成为“导师”。这跟过去当老师需要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储备大量信息完全不同了。

不过,这个行业也确实有些乱象。有些人把网上免费的资料随便打包,标上998的价格就开始卖;还有人靠P图伪造收入,骗得一波韭菜。但这些人通常做不了长久。能持续卖课的人,往往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真有本事,比如教广场舞的刘大妈;另一种是有眼光,比如教穿搭的快递员,他会挑选适合普通人的衣服。市场终究会淘汰那些“南郭先生”。

所以,下次再看到类似的课程广告,别急着嘲笑。先看看评论区有没有人分享自己的成果。学历早已不是衡量能力的唯一标准,在这个机会遍地的时代,只要能解决实际问题,就有市场。不过,买课的时候可得擦亮眼睛,那些只会描绘“美好未来”的课程,趁早屏蔽,省得被割韭菜。

根据目前的观察,知识付费行业的火爆并非偶然。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短视频平台的发展,内容创作者的门槛大幅降低,普通人开始有机会向大众分享自己的经验。而2025年,知识付费市场规模预计将突破5000亿元人民币,参与者数量也在不断增加。从卖课的内容看,实操性强、目标明确的课程更受欢迎,比如“十分钟做饭教程”“零基础短视频运营”等。

但与此同时,行业乱象也开始浮现。一些不法分子抓住了人们想快速成功的心理,利用虚假承诺进行欺骗。比如,有人宣传自己通过短视频月入十万,但实际上,他们的“秘诀”不过是东拼西凑的公开资料。对此,相关平台也开始加强监管,比如某些短视频平台已经推出了举报机制,用户可以对虚假课程进行投诉。

看完这件事,我觉得知识付费的崛起说明了一个问题:现代社会的竞争越来越讲究效率。人们愿意花钱买课,不是为了学理论,而是为了省时间、少走弯路。但与此同时,这也让一些骗子钻了空子。他们抓住了人们急于求成的心理,用虚假包装来吸引眼球。

这件事背后还有一个值得思考的点:知识真的值钱,但并不是所有“卖知识”的人都值这个价。真正有价值的课程能帮人解决实际问题,而那些靠包装和噱头吸引人的“高价课”,只会让人买完后后悔。所以,不管是卖课的人,还是买课的人,都应该更理性些。

接下来,我们一起看看网友们是怎么看这件事的吧。

【网友热议】

这件事引发了网友们的热烈讨论。有些人对“煎饼大妈当导师”表示不屑,有些人则认为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

网友“南风吹过”说:“大妈教创业?我连她的煎饼都没买过,还指望她教我发财?这年头谁都能当导师了,真的服气!”

网友“夏日微光”反驳:“别看不起大妈,人家煎饼摊可能一天收入比你一个月工资都高。现在是能力说话的时代,不是学历说话。”

网友“夜雨敲窗”调侃:“我觉得挺好啊,大妈教创业,小哥教穿搭,下次是不是要轮到我家猫教跳舞了?”

网友“秋叶无声”则表示担忧:“知识付费的乱象太多了,平台是不是应该管一管?不然大家都被割韭菜,最后谁还愿意买课?”

看着大家的评论,真是有人欢喜有人愁。说到底,互联网的红利期给了普通人机会,但也给了骗子可乘之机。未来这个行业会走向哪里,还得看市场的选择。

说实话,知识付费这个行业,看着热闹,其实水很深。有人真材实料,靠经验赚钱;有人投机取巧,靠包装割韭菜。到底谁能笑到最后?还是那句话,市场会用脚投票。只是希望大家买课的时候多长个心眼,别光看广告、听吹捧,最后花了钱还落得个“交智商税”。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愿意花钱买这些“速成课”?是因为大家真的没时间,还是因为我们太容易被“成功学”洗脑?煎饼大妈和快递员都能当导师,这到底是社会的进步,还是教育的退步?你觉得,未来的知识付费行业会更加规范,还是会变得更加混乱?欢迎在评论区说说你的看法。

网址:知识付费卖的是什么?“煎饼大妈”都能当导师了? https://klqsh.com/news/view/48358

相关内容

知识付费卖的是什么?“煎饼大妈”都能当导师了?
什么是知识付费?知识付费平台有哪些?
除了贩卖焦虑,知识付费还在卖些什么
如何看待知识付费?怎么卖动知识付费课程呢?
2024知识付费风口新解析
抖音知识付费哪些课程卖的好?
为知识付费的年轻人,究竟学了些什么?
北大教授一网络课程价值3000万 知识付费是什么生意?
知识付费项目:课程定价规则
知识付费真的有用吗?付出和收获之间存在时间差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