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的乐趣:如何让大脑成为我们学习的伙伴
宠物陪读: 宠物安静地陪伴孩子学习,成为他们的好伙伴。 #生活乐趣# #日常生活乐趣# #宠物陪伴的乐趣# #家庭宠物趣事#
我们都知道学习有很多好处,它能让我们更容易察觉乐趣,解决更复杂的问题,而且它还是有复利效应的,越早开始累积,越能串联出属于自己的知识网络,进而感受到时间拉出的视野。但为什么启动和持续学习却经常困难重重呢?
让我们先来看一下大脑是怎么运作的。当我们在学习新事物时,脑袋会先评估所需要的精力。如果预期过程会连结负面的情绪,例如压力、挫败,得投入大量时间又不确定能有结果,脑袋就会开始想办法逃避跟拖延,又或是预期结果会让自己失望,例如构思一个视频企划,却发现自己不论是在口条、画面、剪辑技巧上都还达不到自己想要的样子,就直接放弃执行,因为没有产出,就不用面对那个不符合期待的自己。而想达到完美,大概就是前进最大的阻碍。
我相信每个轻松有余裕的状态,不管是随手拍出好看照片或是利用手边的食材做出料理,用更少的时间完成困难的工作,都是以大量的练习作为基础。只不过,也许一切行动开始前,我们需要先搞懂怎么让大脑站在我们这一方。
那首先我想要从“为什么要学习”这句话听起来有点反直觉,但却彻底改变了我学习的准则。以日常生活为例,吃美食是享乐,但提升味蕾的敏锐度,认识饮食文化、烹调方式是乐趣;追剧是享乐,但从角色故事中发展出自己的见解和生活借镜是乐趣。换句话说,透过投入注意力,我们能在一样的环境中改变体验的主观感受,而学习正是让生活充满乐趣的关键。
所以为什么要学习,为什么要采取好像困难又主动费力的行动?我的答案是“为了乐趣”。而且有研究指出,这些困难又主动的状态,以攀岩为例,它好玩的地方在于去尝试比自己程度高,却不至于做不到的路线。那个可能可以成功的状态,让我们的挑战变得好玩,却不会无聊或是挫败。而当我们专注于眼前的墙面时,会产生时间聚焦,反而能去忘却平常的担忧和挫折,只思考当下能做的选择。而这些正是我们的脑袋关掉那些逃避小剧场,享受过程的关键。
不过问题来了,到底要怎么把这样子的因素套到学习上?以刚提到的略微困难跟全神贯注,就可以找到对应的执行方法,像是将庞大的内容拆解成可以依照自己程度循序渐进的步骤,或是利用番茄时钟歌单,把手机移动到另一个空间来避免我们在做一件比较困难的事的时候就去刷社交、回Email、整理房间来逃避。
定义你的学习地图
混乱又没有成果,是因为我们没有事先定义属于自己的学习地图。它的角色很像课本里面的课纲,能帮助我们更全面的角度去理解学习主题以及它依序的章节。实际做法可以参考专家的架构和经验。如果是发展比较纯熟的学习领域,可以去翻书的目录或是课程课纲,而先摸清楚这样的地图,可能比网络上零散的学习来得更加有效。
那如果你想要学的内容还没有太多人讨论,又或是目录跟课纲,并没有办法解决你的问题的话,则非常建议可以去找有经验的人聊聊,例如你想要学经营民宿或是将自己的插画制作成产品摆摊、贩售,都可以透过加入相关的社团,听讲座、关注一些社区来找到可以跟你聊聊的人。而这样子你就可以理解你需要避开什么误区,以及该具备什么样的心态跟技能。而这些都可以帮助你定义出属于自己的学习地图。
80/20 法则 放弃追求完美
老实说,这个还是我持续在学习的部分,因为我这个人该怎么说,有点追求完美。但简单来说,选择优先学习的内容,就是去思考哪些技能能为你带来你最想要的成果。以经营 YouTube 来说,最重要的不是酷炫的特效转场或是去研究该买哪一台相机,纠结要用什么字体跟音乐,而是主题选择、剪辑和口条等直接影响内容质量的要素。
所以针对这样的目的,该优先学习的关键技能,可能是如何发想主题,制作缩图和标题,以及写作和面对镜头的能力。还有在面对成果不满意的时候,还是坚持发片。老实说,我到现在还是觉得很难放弃那些对视频质量造成直接影响的环节,但有句话说,如果你回头看你一开始的作品,还是觉得它有及格的话,就代表第一你太追求完美,或是你太晚开始了。
至于追求完美的课题,我觉得要去重新定义。例如我在我的子弹笔记里面,就有记录每支视频学习到的新技能,像是遮罩、动画或是去尝试不同的拍摄手法。然后这是让我在没什么人看我视频的时候,都还有办法持续做的关键。因为这是我自己定义的成功,跟观看、按赞数那些我没有办法控制的因素都无关。
不靠意志力建立习惯
我们或许可以透过意志力来冲刺,例如在考试前熬夜苦读,但往往考试一过,就失去了学习的动力。人的意志力是有限的,而我们工作整天筋疲力尽的时候,学习就会变得特别困难。但是如果我们把学习养成习惯,就不一样了。学习可以变成一个更长期、不假思索的行动。
而对我来说,建立习惯最大的好处是包含转换环境时,像是在转换环境、移动旅行的时候,还可以持续学习。至于习惯怎么养成,坊间有非常多的书籍讨论,今天我想要着重分享三个对我养成学习习惯非常有帮助的方法:
习惯捆绑 (habit stacking):如果你跟我一样喜欢生活保有弹性的话,一定要试试看这个方法。它的原理就是把你的学习习惯跟你旧有的习惯捆绑在一起,例如刷牙的时候,你就可以看镜子上面贴的单词;煮饭通勤打扫的时候可以听书;又或是以我的例子来说,我就很喜欢在吹头发的时候边学西班牙文跟看新闻。
最小法则 (minimal effort):我们的脑袋会不计一切的逃离那些让我们可能会很累的事情,所以只要是会花时间、力气的都会先摆烂不做。那为了让脑袋站在我们这一方,就要想办法让学习变得简单到不做都有点荒谬。例如说 20 万字的书,你看到它的厚度就让你觉得很却步,但读一页应该不困难吧?或是时长 8 小时的在线课,主题又偏艰涩,你可能就因此迟迟没有开始,但登录课程然后上一分钟的课应该还挺容易做到的。
频率大于时长 (practice frequency over practice time):我觉得这一点有点像是前面两点的延伸,也是我自己感受非常深刻的。因为学习的过程往往是相当复杂的,上完课读完书还只是开始,后续还包含了记忆、内化、输出、练习等等的过程。而认识到学习的投入次数会比投入时长更关键,不仅能够让学习更轻松,也更有效果。
影像拍摄 & 观察力
为什么想要推荐影像拍摄?我觉得最直接的原因是因为它能让你去练习察觉还有切换观看世界角度的方法。我之前看了一个视频,它是来自 Jesse Driftwood,里面他刚好参加了一个创作者的聚会,就见到很多可能他过去景仰的大神们,然后他那时候就说,他刚开始创作视频的时候也会觉得“我明明就是一个无名小卒,过着一般的生活,我没有上一秒去跳出直升机,然后下一秒又抵达什么很厉害的山,就是平凡的生活到底有什么好拍的”。而后来他做了练习是去拍摄每天从家里通勤到工作的路程,然后试着让拍摄跟剪辑的结果有一些变化。
我觉得这样的练习非常启发我,因为我们在面对空白的画纸时,创作是相对困难的。而将画纸或是甚至练习的时间限制成纪录通勤的时候,并试图在里面找出一些创意,好像是一个相对容易而且可以持续做的练习。
另外我觉得很重要的提点是,你并不需要拥有有趣的生活或是迷人的风景才可以拿起相机,你需要的是从日常生活里去找到有趣跟迷人的地方。
結语
似乎也是恰当的比喻,身处现代取得学习资源不难,难的是怎么筛选、持续、累积,并把它架构成一个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老实说我现在也还时不时会有emo的时候,面对软件更新、AI趋势、各种的新书,还是经常觉得自己的精力时间都无法跟上。每个人的生命经验不同,每个人当前最投注的课题也不一样,我们必须先认识自己,才能知道该以什么作为罗盘。希望不管在学习观念或是习惯养成上,能提供一些参考,也祝福大家能够通过学习察觉体验到更宽阔的世界,进而靠近自己想要的工作和生活。
网址:学习的乐趣:如何让大脑成为我们学习的伙伴 https://klqsh.com/news/view/51601
相关内容
终身学习的乐趣:如何让学习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如何在学习中发现乐趣,避免厌学情绪?
如何让孩子在学习音乐中享受乐趣?
学习乐器:大脑益处与生活丰富
如何快乐的生活与学习议论文700字
学习,乐趣。生活,享受……
如何培养孩子学习音乐的兴趣
如何让大学生活焕发活力:学习、成长与兴趣
享受音乐学习的乐趣.pdf
学习,让我找回生活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