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创作离不开生活,需热爱生活,发现生活中的表现美
通过绘画,发现生活中的美 #生活乐趣# #休闲生活方式# #艺术绘画#
一个时常萦绕在我脑际的问题,是绘画中技法为人所用还是人为技法所缚。我们在某些绘画作品中只看到技法,却感觉不到对象的美,这是大憾事。解决的途径不能只是考虑技法的提高,重要的是处理好生活和绘画的关系;只有热爱生活和深入生活的人才能从生活中发现美和表现出美来。
譬如,要画好四川的胜景,如果光着眼于笔墨技法上的探讨,肯定不会如愿;只有依赖于对蜀地大山大水的深切感情和精微观察才能得其精灵,识其风貌,才能画出.剑阁之奇,青城之幽,峨眉之秀和三峡之险。可染先生早年的江南写生作品画出了人们心目中清逸秀丽:的江南形象,如果他对江南的景物缺乏感情,没有精细入微的体察,光凭谙熟老练的笔墨技巧是难以奏效的。
可知只有画家自己动了感情,才有可能画出动人感情的画来。冷静和理智对于一个思想家是必须具备的素质,但是对一个画家来说,更重要的是对于生活的热爱和激情。一个音乐家如果没有激情,他的乐曲只能是音符的拼凑。只有做到用感情作画,才能摆脱技法的束缚,才能避免公式化、概念化,才能防止“结壳”。
然而话又得说回来,毕竟只有通过技巧才能表现出效果来;假如缺乏技巧;那么也就无法描绘出生动的形象,也就不能表达出深切的感情。所以学习技法,讲究技巧,还是极其重要的;而且只有使技巧经过刻苦磨练达到熟练的程度,才能“熟能生巧,巧则变,变则通”,才能更好地将“胸中造化,”的效果。绘画表现生活,就必须了解和深入生活,此为画界人人皆知之理,然而要切实去做,殊非易事。
这要求我们不仅以普通的诚笃的一员置身于生活之中;而且要成为一个敏锐深邃的观察者,揣摩生活中种种的人情事理,进行大量的感性和理性的素材积累;从中悟出画理,才能获得灵感,作画时就能“意在笔先”,“落笔若有神助”,才能“忘了笔墨,而有真景”。常见一些养尊处优的名流雅士之作,多为无动于衷的“无病呻吟”之类,究其缘故,倒并非全因才学浅陋,而皆因长时固守于“象牙之塔”,生活源泉枯竭所致。
也常见一些颇有才华,生气勃勃者,在其成名载誉之后,却逐渐萎缩,平庸,究其缘故,也不外是他和生活之间筑起了沟墙之故,换言之,即“忘本”者,败也。要处理好生活与绘画的关系,必然要求人们对生活持真实和忠诚的态度,很难设想那些麻木不仁、玩世不恭或投机钻营的庸人能画出真善美的作品来。生活只有对那些赤诚热忱的人慷慨解囊,给予丰富的创作材料,而那种自欺欺人者,却什么也得不到。
绘画的表现范围十分广泛,表现的对象十分丰富、复杂,然而一个人的精力毕究有限,而且往往条件也有限,不可能样样都是亲身体验,于是就必须借助于间接的生活和经验,这就是读书。我们在“行万里路”的同时,尚须“读万卷书”才行。可以看到有些人虽然技巧非常娴熟,但因其读书不多,甚或很少,他的作品总觉肤浅,不耐看。所以要避免“匠气”,还需注意充实间接生活,多读书,也即注意加强修养。
绘画创作对于生活积累的关系犹如海绵吸水那样,我们要非常贪婪和不知足才行。但是又不能像顾客买东西那样,付了钱就可买回东西,不一定使人那么如愿方便,也不一定马上可用,却往往在某个时候不知不觉地用上了,所以不能因未能及时兑现而不注意积累。我们应该像每天都要吃饭、睡觉那样,努力养成在生活中多看多想和多记的习惯,甚至成为一种职业本能,切忌迟钝麻木和无动于衷。
我们画一张画,尤其是人物画,从醺酿构思直至最后完成,恰如身兼编著、导演、演员、化妆和布景等职,而连环画则还需有电影摄影师处理镜头的本领,确是包罗万象的,要求我们尽可能广闻博识强记。应该把我们的大脑作为聚宝盆,把生活中一切有益于我们艺术实践的东西一点一滴地积聚起来。这项基本建设工作做好了,我们在创作中才能觉得自由,才能左右逢源,得心应手。从这个意义上说,“生活不负有心人”,是颇有道理的了。
网址:绘画创作离不开生活,需热爱生活,发现生活中的表现美 https://klqsh.com/news/view/54051
相关内容
在忙碌生活中发现快乐:简笔画的魅力绘画让生活更美好
手绘绘画的魅力与艺术生活的开启
绘画中的情感表达与生活享受
寒假创意绘画:记录生活灵感与情感
绘画带来的六大生活益处
绘画:让生活色彩斑斓的旅程
两位少年的多彩绘画世界:从课余生活到创作灵感
绘画艺术带来的生活与个人魅力提升
生活中的美好值得去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