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的乐趣:跟着物理学家费曼,学一学如何用科学家的眼睛看世界
生活美学心理学教你如何用眼睛发现美 #生活乐趣# #生活分享# #生活美学心得# #生活美学心理学#
这本书把费曼的故事和费曼的科学观穿插着呈现,但是整个内容是有着核心的脉络的,总结起来就是三个要点:
首先,你会了解到科学发现是怎样一个过程。
其次,你会认识到什么是科学的精神,要对权威的结论敢于怀疑,对自己观察的结果不自欺。
最后,书里费曼的小故事,会让你感受到,科学起源于好奇心,在生活中也能发现有趣的科学现象。
我们首先来看第一个要点,科学发现是怎样一个过程呢?这个过程并不神秘,而且隐藏着很多乐趣。费曼在书中举了一个国际象棋的例子,生动地解释了物理学家是如何逐步发现自然规律的。
我们设想上帝正在玩某种伟大的游戏,比如下国际象棋。如果你不懂这个游戏的规则,你就只能在旁边看。通过在旁边的观察,你尝试弄明白这个游戏的规则是什么。这个发现下棋规则的过程,就是物理学家发现自然规律的过程。
我们首先能看到,国际象棋的棋盘是由黑白相间的格子组成的。观察一段时间之后,你就会发现一个规律:「象」这个棋子,永远走在同一个颜色的格子上。再后来,你就可以总结出一个规则:象总是沿着对角线走,这个规则解释了前面你发现的那个规律。这个过程就好比物理学家首先发现了一个定理,之后又发现了对这个定理的一个更深层次的理解。
随着你观看下棋的时间增加,你观看的棋局也跟着增多,通过观察总结,你认为自己逐渐理解了全部规则。你开始觉得,自己已经掌握了国际象棋这个游戏的所有规则,但随着你的继续观察,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你突然发现了一个陌生的现象——王车换位,也就是在每一局棋中,双方各有一次机会,可以同时移动自己的王和一个车,作为王执行的一步棋。这是你从来没见过的,而且和你总结出的规则是不相符的,于是你不得不去深入研究这个现象。
这在物理学领域是很常见的情况,你经常会发现一些用现有理论不能理解的现象,通过对这些现象的彻底分析和研究,你发现并总结出了在特殊条件下会出现的新的规则。在物理学中,这些出乎意料的部分,才是最有意思的研究方向。
近代的物理学研究方向都在向两个极端发展,一个是往大的方向研究,就是研究宏观的宇宙,宇宙的过去、未来,以及宇宙的边界。另一个是往小的方向研究,弄清楚世界的最小组成成分是什么。
费曼和我的研究领域,都是往小的方向去研究,去探索宇宙最小的组成成分。在这个领域学习以及研究的这些年,我深刻地体会到,发现物理定律就像是在努力去发现上帝下棋的规则。
大多数人都知道,所有东西都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里面还有原子核,原子核外面环绕着电子。电子的行为我们已经完全弄清楚了,也有一套清晰的理论去描述它。接下来的问题是:原子核是什么构成的?组成成分之间又是如何结合在一起的?这个研究有个副产品,就是人们用裂变反应制造了原子弹。
研究原子核内的结合力是一个困难的课题,物理学家猜测,核内粒子之间靠某种交换粒子产生吸引力。这个理论预言了一种新的粒子的存在,然后人们在实验中用粒子轰击了原子核,最后确实产生了这种新的粒子。这个理论于是得到了证实。
后来物理学家又发现,这种轰击实验,不仅能产生这一种粒子,随着轰击能量的增加,可以撞出越来越多不同的新粒子,发现的新粒子的数量不断增长,甚至达到了数百种。这样的结果让这个领域的物理研究变得无比复杂,甚至还因此诞生了一门新的学科,叫做粒子物理学,就是专门研究这些粒子的。
接下来,物理学家就要问了,为什么有这么多粒子?它们背后存在什么机制?在不断的探索和研究后,终于产生了一个理论能够解释所有这些粒子的特性。这个理论说,所有的粒子都是由其他更基本的粒子构成的,这些更基本的粒子叫作夸克。只需要三种夸克,就可以解释所有的几百种粒子。夸克以不同的方式结合,构成了其他种类的粒子。这个理论,一下子让这个领域变得简单而美妙。这些粒子就如同散落的棋局,而背后的下棋规则却非常简单。搞懂这个的过程,就像把一团乱麻梳理得井井有条,你完全可以感受到物理学家发现这一理论之后的喜悦之情。
当你尝试用夸克理论去解释这些粒子时,你就觉得你已经了解了上帝下棋的所有规则。但是当你再深入地观察之后,你会发现事实并没有你想象得那么简单。在你忽略的一些地方,仍然存在着一些你意想不到的现象。
类比于电子之间相互作用,可以发展出一套夸克之间的相互作用,但是当你用现有的理论来描述夸克的时候,你会发现很多困难。在描述电子的量子理论——量子电动力学中,任何两个电子可以被分开得任意远,当它们分开得越远,它们之间的力就越弱。如果夸克也是遵循这个规律,我们就可以想办法把夸克从这里粒子里面轰击出来,然后通过观察单个夸克的性质,彻底验证我们的夸克理论。但是事实并非如此,不论你用多大的能量让粒子相互轰击,实验中从来没有产生过单个夸克,这种高能量轰击的结果,像是一个大型喷气机,各个方向喷射出各种各样的粒子,唯独没有我们想要得到的粒子——夸克。
这个时候,科学家就开始困惑了。因为他们得到了一个完美的理论,解释了成千上百个粒子,但是这个理论的基石夸克,却怎么都看不到。
越是反常的物理现象,越是存在着更美妙的物理理论。物理学永远是实验的科学,这些实验事实推动着理论的发展。粒子物理最终发展出了名为量子色动力学的理论,这个理论让人们理解了一种新的在夸克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它这样解释了为什么得不到单个夸克的原因:高能量的粒子碰撞中,夸克随之产生,然而夸克之间会立即形成新的夸克对,从而组成了新的粒子。所以你无法从实验中得到单个夸克,因为夸克特有的相互作用性质,使得夸克之间离得越远,相互吸引的力量越强,当你尝试把它们分开时,由于强大的相互作用力,它们立即会和其他夸克形成新的粒子。这一理论解释了这些反常的现象,同时也不断被后续粒子物理实验而证实。
这个结果和你发现上帝下棋的过程多么相似,你以为你了解了所有规则,但是规则之下却隐藏着更深刻的东西,这些东西又带领你发现一个新的理论。
上面为你讲了这本书的第一个要点,科学家是如何一步步探索物理原理的科学工作的。而从事科学研究的精神,就是去怀疑,同时做到不自欺。即使是已有的科学成果、权威的科学理论,也是需要有怀疑态度的。这也是接下来要讲的第二个要点。
费曼在书中举了科学史上一个著名的例子,你可以从中感受到,怀疑的态度和不自欺的态度是多么的重要。这个例子讲的是密立根油滴实验。在这个实验中,密立根通过一个「落滴法」这个巧妙的方式,测量出了单个电子的电量。密立根还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奖。
但是我们回过来仔细检查密立根的实验过程和实验数据,就可以看到整个结果是不正确的。密立根错误地估计了空气的粘滞性,所以结果存在很大的偏差。
既然是科学实验,密立根可以做,其他人用同样的方法也可以做。事实也是这样的,在密立根之后,这个实验又被重复了很多遍,我们观察这些后来实验的结论,可以发现他们的结果非常有意思。在密立根之后的一个实验结果,会比密立根的结果大一点,而下一个实验结果又比这个大一点,再下一个又大一点,直到最终在一个比较大的数值上稳定了下来。
那么,为什么后来的科学家没有立即发现新的数值比较高呢?显然是这样一个过程:如果实验人员得到的数值远高于密立根的数值,他们就会觉得肯定是哪儿出错了,于是就会去寻找自己的错误,并且找出一个为什么某个地方可能错了的理由。而如果得到一个与密立根的估计比较接近的数值,他们就觉得相对安心。于是,实验人员就删掉了那些差距比较大的数值,最终得到和上一个实验接近的数值。
这是科学史上一段不光彩的历史,不光是历史上,即使是现在的科学研究,科研人员仍然难以避免这种自欺的危险。在美国国家加速器实验室,科研人员用氢的同位素氘原子做实验,为了把自己得出的结果和氢原子的实验进行比较,他不得不借用之前其他人员的氢原子的实验数据。
这个过程在费曼看来也是极其不合理的,因为氢原子实验是在其他设备上做的,如果要和新的原子实验做对比,首先必须在你的实验室重复其他人已做的实验,在原有条件下做实验,看看是否能得到同样的结果,然后再更换实验条件,看看结果发生了哪些变化。这样的对比才能避免其他偶然因素的干扰。而这个研究人员却没有这么做,他只做了后面那一部分。
当费曼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他说因为这个项目的经费和时间都非常有限,设备又非常昂贵,他没有足够的时间用设备重复氢原子实验,而且重复这个实验不可能有任何新的成果。这个项目非常需要获得新的成果,从而可以帮助实验室争取到更多的资金。
这个实验甚至是在毁掉实验本身的价值,为了生存和后续的经费,这些科研人员很难按照科学要求的诚实精神去完成他们的工作。
连科学家们都难免忌惮于权威,难免迫于经费和生存的压力自欺欺人。那生活中又有多少人能做到不自欺呢?
我们看到一篇报道或者他人的一番陈述,我们是独立地思考并检查背后的结论,还是一味地接受、接着无脑地传播呢?当我们通过自己的经历或观察,得到了与他人不一样的结论,我们是敢于表达和发声,还是附和于权威或上级的想法?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去思考的。
费曼在书中告诫大家的第二个要点,就是永远保持怀疑的态度,在向别人表达自己的观点的时候,一定要做到不自欺。
听了这些理论的内容,你可能有些疲倦,但是书中还讲了许多费曼的小故事,以及他做过的有趣的实验,这也是本书的第三个要点,科学起源于好奇心,在生活中也能发现有趣的科学现象。
费曼总是对生活充满了好奇心,他会做一些奇奇怪怪的实验,比如,某个寒冷的冬天,你可能看到他在房间里穿着厚厚的羊皮外套,开着窗户,半个身子探出窗外,一手拿着个罐子,一手搅拌。因为他很好奇,一直在搅动的果冻会不会凝结。
书中详细描述了费曼做的一个心理学实验,他还因此得到了一些非常有趣的结论。这个实验研究了人的时间感觉受什么因素影响。这个实验起源于他读过的一篇心理学论文,在论文中,作者认为,大脑中控制「时间感」的东西,是一个与铁有关的化学反应。
这个结论是怎么来的呢?原来,作者的夫人有一次持续发高烧,然后他就让夫人在心里数秒,结果发现,当夫人体温升上去的时候,她数得比较快,当体温降下来时,就数得比较慢。
这个心理学家刚好知道,化学反应的速度是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然后他发现,铁化学反应的反应速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和他夫人数秒的情况最接近,于是他就推断,自己夫人的时间感是由体内一种涉及铁的化学反应控制的。
费曼觉得这个推理完全是胡扯,但是这个心理学家提了一个新奇的问题,于是他决定自己去研究。
首先,费曼在内心数数,他发现每次数到 60 的时候,都是可以稳定在 48 或 49 秒。如果不数数,靠感觉到了一分钟,得到的结果就很不规则。在费曼看来,他能够通过一个标准的速度数数,每次得到的时间是稳定的。接下来的问题是,是什么影响了数数的速度?
第一个猜测是和心率相关。费曼通过爬楼梯,让自己心率变快,然后数数。最后他发现,心跳快慢对结果没有影响。同时,运动之后身体也发热了,这说明体温也跟「时间感」没有关系。费曼还做了一系列实验,比如在洗衣房数袜子、看报纸、打字等,除了说话的情况,数数速度都不变。于是他得出结论:除了说话,其他事情都不会影响他的数数速度。
费曼高兴地得到这个结论,然后在一天早餐之后,分享给了普林斯顿的伙伴们。结果,一个叫托凯的人质疑费曼的结论,他不相信费曼数数的时候可以阅读,以及他可以一遍说话一边在心里数数。费曼听了很惊讶,于是让托凯一边说话一遍数数,结果真的能做的,他数到 60 的时间,和他习惯的数数时间完全一致。原来,托凯是用另外一种方式数数的,他数数的时候,心里可以看到一个带数字的磁带在移动,所以他不能阅读。而费曼数数的时候是在和自己「交谈」,所以费曼不能说话。
既然这样,那么大声朗读,这件既要看又要说的事情,就是费曼和托凯都做不到的了。费曼想,有什么其他办法呢?他想到了可以用上大脑的一个特定部分,对看、说都没有干扰,就是用手指数数,这只涉及了触觉。结果确实如此,费曼可以用手指数数,同时大声朗读。
然后费曼又去展开探索,如何只从精神上,而不依赖任何身体的行为,完成数数。费曼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方法,要么是他自己的训练不够,要么是这根本不可能。最终,费曼得出一个结论:数数总是会用到人的一个身体行为,不同的人会用大脑中不同的行为来数数。想知道一个人的大脑中是如何数数的,不用去问他,观察他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就可以了。
听到这里,你也可以试试,你的大脑到底是通过什么方式去数数的。像费曼这样,保持好奇心,总能在生活中发现一些有趣的现象和原理。
网址:发现的乐趣:跟着物理学家费曼,学一学如何用科学家的眼睛看世界 https://klqsh.com/news/view/56082
相关内容
学会有一双发现的眼睛学生佳作——发现情趣的眼睛
和孩子一起学英语,家庭语言学习的乐趣之旅!
如何在学习中发现乐趣,避免厌学情绪?
科学发声专家丁黎明:从声音培训案例展望科学发声的跨界运用前景
睛睛乐道丨从知识付费到在线教育,眼镜人拥有了自己的移动学习平台
大人小孩一起学英语,学英语也能乐趣无穷!
学习,发现生活的无限乐趣
一部“科学世家的《我们仨》”,书写科研家庭的温情日常和精神共振
王安忆的四堂跨学科文学课——《剑桥的星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