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是世界睡眠日,这个由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睡眠学会联合发起的活动旨在提高公众对睡眠新的性的认识,促进健康、高效和快乐的生活。那么,我们人的睡眠状况如何呢?近日,《我们睡眠研究报告(2023)》给出了一些数据和分析。
根据报告显示,2023年我们居民每晚平均睡眠时长为7.40小时,比2023年增加了0.34小时,整体睡眠状况有所改善。但仍有47.55%的民众每晚平均睡眠时长不足8小时,16.79%的民众每晚平均睡眠时长不足7小时。另外,民众对自己的睡眠质量自评也不太乐观,只有22.91%的民众认为自己的睡眠质量非常好或尚好。
报告还从多个维度分析了影响民众睡眠状况的因素,包括年龄、性别、收入、学历、职业、地区等。其中发现:
- 随着年龄增长,民众的睡眠时长和质量都呈下降趋势。50岁及以上中老年人和女性群体是最容易失眠和自评低质量的群体。
- 收入水平与睡眠时长呈负相关联系,即收入越高越容易缺觉;但与睡眠质量呈正相关联系,即收入越高越容易享受高质量的休息。
- 学历水平与睡眠时长和质量呈正相关联系,即学历越高越容易获得充足和优质的休息;但到了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群体,则出现反转现象。
- 学生群体是最幸福的群体,在所有职业中拥有最长和最好的休息时间;而高层管理者则是最辛苦的群体,在所有职位中拥有最短和最差的休息时间。
- 东北地区是全国最爱“困”的地区,在所有省份中拥有最高的总体指数;而西北地区则是全国最爱“醒”的地区,在所有省份中拥有最低总体指数。
- 二线城市是全国最适合“梦”的城市,在所有城市分级中拥有最高总体指数;而五线城市则是全国最难以“寐”的城市,在所有城市分级中拥有最低总体指数。
除了数据之外,《我们睡眠研究报告(2023)》还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倡议:
- 建立科学合理的睡眠习惯,避免过度熬夜、刷手机、饮酒等影响睡眠质量的行为,保证每天至少7小时的睡眠时长。
- 注重睡眠环境的改善,选择舒适适宜的床品、枕头、被褥等,保持卧室温度、湿度、光线和噪音等适宜水平。
- 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和社交活动,增强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缓解工作或学习压力,提高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
- 及时寻求专业帮助,如果出现长期失眠或其他睡眠障碍的症状,应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和治疗,避免延误病情或引发其他并发症。
总之,《我们睡眠研究报告(2023)》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面客观的我们人睡眠现状的镜子。我们应该正视自己的睡眠问题,重视自己的睡眠健康,从而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让我们在这个世界睡眠日一起行动起来吧!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