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消费的极简主义何以变成另一种消费主义

发布时间:2025-07-25 01:33

极简生活方式并不等同于贫穷,而是对消费主义的一种反思和选择。 #生活乐趣# #生活艺术# #创意生活方式# #极简主义生活#

反消费的极简主义何以变成另一种消费主义

2022年11月11日 07:33   来源:红网   

  又是一年“双十一”狂欢季,长长的消费战线,复杂的满减机制,甚至总是卡崩的平台,都丝毫不减人们的消费热情。10月24日晚8点预售开始,人们纷纷守在平台前,连每天在图书馆锁机自习的同学,都准时来到了淘宝付定金,李佳琦直播间涌入两亿多的观看者,观看人数一度达到四亿,令人叹为观止,一直到10月31日晚尾款时,小红书、咸鱼、朋友圈等各个平台,到处都是拼单凑单的消息,整个网络都在为“双十一”狂欢。

  这期间,我总在小红书和微博上刷到很多人晒出了自己的付款信息,他们用了各种商家、平台和商品的优惠,进行了无比巧妙的凑单和满减,达到了“应付8000优惠后4000”“应付2000优惠后1200”等极其划算的购买,引来了很多流量,人们纷纷在评论区求优惠方式、凑单方法,甚至想要照抄购物车。甚至一些“极简生活”的博主,也汇总了自己极简后的好物分享给粉丝,或者列出自己的“双十一”极简购物清单供大家参考,更少,但也更贵。于是我发现,无论是图省钱优惠的人们,还是标榜极简生活的人们,好像都在“双十一”的这场狂欢里成为了殊归同途的消费者。

  这两种消费情况的兴起与疫情密不可分。疫情长期笼罩下,人们生活的不安全感和不稳定性大大增加,经济低迷,工资变少,就业变难,困难变多,消费主义赖以生存的消费群体正在面临极大的经济挑战。疫情给年轻人心里注入了忧患意识,金钱观和消费观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人们更加看重自己的金钱支配权,更加谨慎地思考自己的消费方式,这导致消费者之间刮起省钱风潮。这其中一些人致力于消费降级省钱攒钱找各种优惠。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豆瓣的“抠门女性联合会小组”,抠女们致力于便宜地购物,或者更准确地说是低成本地精致购物。另一些人则走向极简,对自己的生活进行断舍离,不再盲目地购物,而是思考如何买得更少,买得更好,在省钱的同时提高自己的生活品质。

  无论哪一类,本应该是人们对购物深刻思考的表现,但是我们却能隐约感知到,这些表面与消费主义做对抗的极简与省钱,还是在被消费主义入侵。“双十一”就是消费主义入侵的一个直观表现。不少人直呼“抠女组都在买买买,钱没省,反而被种草”。而我也发现在媒体营销号的带领下,极简一方面鼓吹简约的空白,另一方面又用新一轮的消费弥补这份空白。就这样,抠女组掉入了曾经最讨厌的消费主义陷阱。反消费的极简主义变成了另一种消费主义,这些极简与省钱打着消费降级的旗号,实则完成的却是消费升级。

  当然,这种入侵首先是因为消费主义对消费的刺激无处不在。一些人极力宣传极简主义产品,并将其与人生成功联系在一起,一些商家使用极具诱导性的广告、模特照,将美好生活、美好形象与产品联系在一起,引导部分青年“手痒”。正如莫泊桑的短篇小说《项链》所写,“玛蒂尔德们对于上流社会的天然崇拜,使她们以为上流社会是由奢侈品和华丽的舞会定义的,认为通往上流社会的道路是可以从模仿上流社会的物质生活方式来完成的;殊不知,这些奢侈品(比如昂贵的项链)和生活方式,正是上流社会为中产阶级挖下的陷阱。”那些极简穿搭下的店铺单品分享,那些省钱产品的购买链接,成为引导更高消费的重要方式。

  更根本的原因来自于很多宣称崇尚省钱或者极简的人们,实际上并没有真正的极简认知。他们没有看到极简的真谛,仅仅只是把极简当成一种生活品质,而不是真正做减法,降低自己的物质欲望。这时候,极简很容易成为一种被人兜售新商品的新消费模式。他们告诉你,这是会被人仰视的极简生活,你花钱去购买吧。对于很大一部分人来说,所谓的极简和省钱更多的是一种无脑的跟风选择。这样的跟风非常表面,在“双十一”巨大的宣传造势之下,当消费成为了狂热的主流情绪,人们更加难以置身事外。因为仍然没有真正的极简观,所以纵然自以为选择了消费方式,掌握了金钱的支配权,实际上仍然很容易被消费主义牵着鼻子走。

  唯省钱论的“抠”或者极简都不能躲过消费主义的陷阱,只有多思考消费在自己的生活中所占的理想比重,多思考自己想要什么、需要什么,树立独立、理性的消费意识和金钱观念,才能在这场群体的狂欢中找到自己真正的快乐。

(责任编辑:邓浩)

分享到:

中经评论|  中经天天评|  网言众议|  经点热评|  理论前沿|  声音|  经济学人|  经济眼|  观察家|  专题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网址:反消费的极简主义何以变成另一种消费主义 https://klqsh.com/news/view/61555

相关内容

江中咏:消费时代的另类生活——极简主义
什么是极简主义,如何看待“极简主义”?
极简主义的艺术:简化生活
快乐只能靠消费主义带来吗?
极简主义到底是什么?极简主义是好是坏?
关于极简主义的总结和思考 一、极简主义的主要理念二、极简主义的主要内容三、极简主义的主要方法四、极简主义的一些金句一、极简主义的主要理念极简主义就...
极简主义是解决生态与环境挑战的关键
认识极简主义
简约不简单:探索极简主义给生活带来的变化?
极简主义:如何通过简化生活获得更多的时间和自由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