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密关系就是你与自己的关系:只有自己内心充满幸福,你才会幸福
幸福心理学中的爱与亲密关系 #生活技巧# #心理调节技巧# #幸福心理学关键词#
文|如双
亚里士多德在2000多年以前曾经说过,世人不分男女都以追求人生的幸福为第一目标。
每个人都渴望幸福,但是到底什么才是幸福呢?是不是谈恋爱了,男友懂得浪漫、女友体贴漂亮,就是幸福?或者结婚了,丈夫懂得疼人顾家、妻子温柔持家,就是幸福?男女之间的亲密关系,可以说是这世上最值得探讨的课题之一。亲密关系中的幸福感则是每个人都渴望追求的东西,不仅仅是因为其中的甜蜜令人魂牵梦萦,更因为其中存在的强烈情绪冲突,让我们有机会更好地认识自己。
《亲密关系就是你与自己的关系:看见爱情更好的样子》的作者许深是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致力于婚恋情感蜕变的研究,力主通过情感关系疗愈成就自我。
《亲密关系就是你与自己的关系:看见爱情更好的样子》是一本婚恋心理小说,书中讲述了女主角林晓鸣经历了三次失败的情感后,在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下,通过潜心研习,走出情感误区,最后收获甜蜜爱情的故事。
在阅读的过程中,跟随主人公的境遇起伏,我看到林晓鸣通过内在成长并找到属于自己的亲密伴侣,让我对亲密关系中的幸福,有了新的体会和理解。
01 觉察与修正自己的信念,会变得越来越幸福
在闺蜜叶阑的眼里,林晓鸣是一个有能力、有魅力、又有足够爱心的人,可是却始终没有能找到一个懂得珍惜她的人。
林晓鸣自己在经历过三段失败的感情后,也对自己产生了质疑,自己这么努力付出,怎么就没有能够收获一段美好的感情?她甚至迷信地去算命,于是就在算命师的“命盘显示就是婚姻坎坷”中,把感情出现的问题都归为自己的命不好。
可是,真的是这样吗?
心理师夏宇告诉林晓鸣,这一切其实只是性格使然,一个人的信念决定了她的行为,她的行为决定了习惯,而她的习惯又决定了她的性格,性格又决定了一个人的命运。
信念的改变是一个向内求索的过程,而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需要我们有面对自己的勇气和坚持不懈的努力。其中一些至关重要的信念,我们甚至需要一生去觉察、去修正。
人的一生最难看懂的就是自己,我们只有通过学习心理学知识以及自我成长,慢慢看清自己的每个行为和决定,对信念保持清醒的觉察,而不是被自己的潜意识拉扯着向前走。
一个人之所以感觉不幸福,是因为内在的信念导致的。如果自己的信念改变,情感生活状况也会随之改变,内心会变得越来越幸福。那么找到一个自己爱的、也爱自己的人白头到老也就自然而然了。
那么怎么觉察和修正自己的信念呢?书中介绍了三个方法:对自己和他人真诚地道歉;做一些补救防止类似的事情再发生;遇到问题的时候,就当是一次修正人生的机会。
02 理清“与一个人白头偕老”和“你能幸福”,谁是谁的前提
在看到这本书之前,我和很多人一样都有这样的认知,认为与一个人结婚,就会与他白头偕老了,就能获得幸福了。就像书中的女主角林晓鸣,她也是觉得只有找到属于自己的另一半,生命才能完整,自己才能幸福。
存在这样观念的人并不少,一些人会将自己获得幸福寄托在别人身上。一旦感觉不幸福,就认为是没有找到另一半的关系,或者是命运的问题。
如果自己没有理清楚“与一个人白头偕老”和“你能幸福”的前提关系,那么即使走进一段新的亲密关系,依然会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
就像不会游泳的人,经常换游泳池是不能解决问题的。
就像在书中,夏宇告诉林晓鸣的那样。幸福是一个人的内在感受,和是否结婚无关。内心充满幸福感的人,和志同道合的人走在一起,才有可能白头偕老;而一个缺乏幸福感的人,期待自己的另一半给自己幸福,最终难免失望。
林晓鸣在夏宇的引导之前,一直认为找到另外一半是自己获得幸福的唯一方法。但是听到夏宇的话,她曾经的信念的舒适区被被动摇了,在接纳新的信念以前,要修正旧的信念。
我们每个人都是这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风景,没有必要去和别人的人生做比较,我们唯一应该去比较的,就是今天的自己有没有比昨天的自己有所成长,有没有更加快乐,有没有更加幸福。能够做到这样,我们就是人生的赢家。
03 女人怎样才能在亲密关系中获得幸福的能力?
林晓鸣在回忆她和第一任男友的事情时,是带着“不甘心”的。这份不甘心,是因为林晓鸣在这段感情里,投入大量的感情、精力以及金钱,当她发现无法再继续和他在一起之后,她过去投入的一切都成为了泡影。
而林晓鸣在经过夏宇的引导,加上自己的潜心研习后,最后收获了甜蜜的爱情。经过本书的阅读,我们可以知道,获得幸福是一种能力。那么女人怎样才能在亲密关系中获得幸福的能力?
1做好自己,把属于别人的责任归还他人
佛家有句谚语:我们的眼睛长在外面,我们能看到其他人,却总是看不到自己。
做好自己,要学会跟自己相处,我们只有跟自己能很好的相处,才能够很好的与他人相处,才能在与他人相处的过程中相互传递快乐,才能收获幸福。否则,就是一种对生命的消耗。
林晓鸣回顾自己和宋磊的感情,最大的感觉是后悔,后悔尝试所谓不要结果的感情,可是又始终觉得自己对他很好,心里想着他应该要为自己改变。所以对于后来两个人的分离,心里是不甘心和生气的。
每一段亲密关系,只要不是迫于暴力的威胁,都是基于双方的意愿而形成,因此两人对这段关系都应该承担相应的责任。我们决定开始一段关系的时候,就应该想到这段关系有可能面对终结。
所以当面对分离的时候,我们要能意识到自己的选择创造了现在的结局。对我们而言如此,对对方而言也是如此。我们在强调自己责任的同时,也要把属于他人的责任归还给他人。
2学会表达,而不是暗示需求
《可塑的我——自我发展心理学的35堂课》中指出:我们在表达需求上,都存在问题,不是过于含蓄让别人猜,就是自己在心里加一些戏然后以扭曲的方式让别人满足自己。有些人甚至会觉得,直接地、主动地表达需求,感觉就像在乞讨、乞求。
林晓鸣想要跟男友高朗过一个只有二个人的生日,可是她却没有清楚地告诉高朗,而是含糊地暗示。随口说了一句怎样都行,两个人开心就好。于是在高朗花费心思邀请她众多好友来庆祝的时候,她内心是失望和不开心的,也从惊喜变成了惊吓。
男人和女人因大脑结构不同,在对同一句话的理解是有偏差的,你认为的“两人开心就好”,和他理解的“两人开心就好”并不一样,而且,“两人开心就好”也并不等于“我要过二人世界”。
谈恋爱不是在谈心有灵犀,而是在谈懂男女的不同。最好的沟通方式,就是清晰地告诉对方我们的诉求。然后试着去体会对方行为背后的意图,我们就能更理解、包容对方的行为。
我们都习惯以己度人,自己能够做到的,认为别人理所当然能够做到。可是需求只有被表达出来,别人才会知道。
学会清楚地、真实地表达自己的需要、渴望、请求、感激和信任,而不是含糊不清地暗示,会让双方沟通变得顺流、和谐、快乐,也会促进亲密关系的提升。
3降低自我期望值,接受一切如其所是
我们之所以痛苦,是因为我们心存期望。我们爱一个人,当然会期望他也爱我们,当然希望能有一个美好的未来。特别越是亲密的人,越容易产生对伴侣以及伴侣相关的期望。
期望本身是没错的,只是很少有人能够意识到,期望是出自我们自己内心的选择,所以需要对期望承担责任的是我们自己。伴侣可以选择如我们所期望而行事,也可以坚持他们的想法,这是他作为一个独立个体和生命所享有的权利。
在期望产生的时候,要提醒自己,它属于你自己,而不是对方必须遵从的。向对方表达我们的需求,最终允许对方依照他自己的判断行事,如果一切如我们所期,表达感谢和感恩,如果不如我们所愿,尊重对方的决定。
在追求幸福的路上,我们都是自己最大的敌人,所以提高幸福从改变自我认知开始。接受一切如其所是,不管我们是否愿意接受,事情都会如此发生、发展。降低自我期望值,惊喜可能不期而遇。
《亲密关系就是你与自己的关系:看见爱情更好的样子》这本书,让我们看到了亲密关系对于我们的幸福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良好的亲密关系是可以让一个人发自内心去成长。显然,这是一条需要终生修炼的路,在路上,我们还在不断地经历觉察、领悟、思考和成长。
网址:亲密关系就是你与自己的关系:只有自己内心充满幸福,你才会幸福 https://klqsh.com/news/view/62418
相关内容
亲密关系就是你与自己的关系:只有自己内心充满幸福,你才会幸福幸福与什么最有关系
《与人亲密》:你和自己的关系,决定与世界的关系
你以为拥有一切就是最美好的生活,其实亲密关系才是最幸福的源泉
爱情不是一切,但好的亲密关系可以让你更幸福!
《亲密关系》:决定一个人一生是否幸福还是快乐的秘诀是什么?
亲密关系:如何建立和维护健康、幸福的恋爱关系?
亲密关系决定生活质量:如何提高幸福感
幸福感与社会关系
直接兴趣与人生幸福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