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讲什么

发布时间:2025-07-25 18:33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生活技巧# #自我提升书籍#

在《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这本书中,作者认为在人的成熟模式中有三个层次:依赖、独立、互赖,这三者是逐渐递进的关系。

从依赖走向独立,有三个重要的习惯:积极主动、以终为始、要事第一;从独立走向互赖,也有三个重要的习惯:双赢思维、知彼解己、、统合综效。从依赖走向独立,有助于我们实现个人领域的成功,而从独立走向互赖,有助于我们实现公众领域的成功。不管在哪个领域,如果要实现持续的成功,那么我们就需要对自己进行不断更新,实现自我提升和完善,所以不断更新是高效能人士的第七个习惯。这些习惯合在一起就是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第一个习惯——积极主动

在早年的心理学研究中,主要有两派观点,基因决定论和环境决定论,这两者都对于外在因素对人的影响有过多的强调。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试验也证明了外在刺激对行为的塑造。进入20世纪三四十年代以来随着认知行为学研究的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在外界刺激和行为之间有一段距离,这一段距离就是认知,这使得人类在刺激和行为回应之间有选择的自由。所以不管外在环境怎样,人都可以作出积极主动的回应,首先是一种心态上的积极主动,然后转化为行动上的积极主动。

作者举了美国的一位神经学教授弗兰克尔的例子。这位专家生于1905年,在他年轻时曾经被关押在纳粹集中营,他的父母、妻子、兄弟都死于其中,他在其中也受尽了折磨,经受着恶劣的生存环境和肉体的苦痛,但是他学着以积极的心态和旁观者的身份去审视这一切,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他能够决定外界刺激对自己的影响程度,他后来称这种感受为“人类终极的自由”。他最终成为了神经学和精神病研究领域享有盛名的专家,一直活到了1997年。

积极主动,也不是让我们无所不能,无所不干。作者提出了影响圈和关注圈的概念。我们要根据自己的能力和资源去识别我们的影响圈和关注圈。在影响圈里的事情是凭着我们的能力和资源可以施加影响可以有所改变的。而关注圈是在我们的影响力范围之外的,我们可以给予一定的关注,但我们应该首先把精力集中在影响圈里,这不仅可以使我们在自己的影响圈内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而且随着我们的实力和影响力的提升还可以使我们的影响圈逐步扩大,延展到原有的关注圈。

在影响圈内的事情,又可以细分为我们可以直接控制的和我们可以间接控制的。我们可以直接控制的事情指的是我们通过改变自己的行为就能够实现的。间接控制的事情常常是需要使别人的行为得以改变才能够实现的,所以我们只能通过对他人施加影响力而使事情有所改观,那么这时候我们可以通过调整和改善自己施加影响的方式方法而达到更好的效果。此外是我们无法控制的事情,就像在关注圈的事情以及关注圈之外的事情,我们只能保持适度的关注,待我们的影响圈扩大以后我们能够施加影响的时候再做相应的努力。

第二个习惯——以终为始

作者首先让我们想象一个场景——我们去参加自己的葬礼。我们希望在那里听到人们对我们什么样的评价,以此来思考我们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想成就什么样的事业、想如何处理与自我以及与家人、朋友、乃至敌人的关系,应该如何看待工作、金钱、名利享乐。这决定了我们的人生目标和方向、价值观和原则,以及我们余生的所作所为。作者建议我们将这些思考的结果写进自己的使命宣言,作为自己人生的行动指南。

第三个习惯——要事第一

这要求我们始终坚持自己既定的价值观,不屈服于一时的冲动、压力和欲望,始终做正确的和重要的事。

作者为我们引入了新一代的时间管理矩阵。它按照事情的重要性和紧急性建立了一个四象限的矩阵。

(此图片见原书177页)

我们应该将自己的时间和精力聚焦在那些重要但不紧急的事务上,即右上角,这样我们才能未雨绸缪,避免陷入每天都忙于紧急事务的救火状态。

要做到“要事第一”,我们还要学会说“不”,对那些与我们的价值观和原则以及个人使命相悖的事物我们要勇于说“不”,善于说“不”。

“要事第一”的另一个关键点是学会授权。不管我们在工作中处于什么职位或者在生活中是单身还是已成家,本质上来说我们都是一名管理者,至少是自己的时间和精力的管理者,这就要求我们像一个管理者那样思考和安排。我们要做我们最擅长也最能产出效能的事情,而把不擅长的事情委托和授权给擅长做这些事情的人。不过作者也提醒我们委托和授权是很有讲究很有学问的,否则不仅达不到目的还会增加更多麻烦,作者对此也做了一定篇幅的论述,简要地说授权要做到授前有约定有目标有沟通、授后有跟踪有反馈有考核。

以上主要讲的是一个具有独立品格的人所需具备的习惯,它能让我们在某一个领域中独当一面,实现成功。接下来从个人走向人际,从独立走向互赖,要实现公众领域的成功,还需要以下习惯。

第四个习惯——双赢思维

在人际交往中,损人利己的赢输模式,以及单方面付出牺牲自己成就他人的输赢模式,都是不可持久的,只有双赢模式才是人际合作的长久之道。

作者还一并分析了另外3种人际交往的模式:两败俱伤(输/输)、好聚好散(无交易)、独善其身(赢),两败俱伤是最不可取的。无法合作时,可以选择好聚好散,独善其身。

双赢思维需要我们既敢作敢为,又善解人意,懂得换位思考。作者构建了敢作敢为和善解人意的四象限矩阵,其中,敢作敢为代表进取性,善解人意代表包容性。

(该图片见原书238页)

第五个习惯——知彼解己

知彼解己,这需要我们首先学会聆听。在聆听中,理解对方的诉求,然后结合自己的情况进行有技巧的表达,实现有效的沟通。避免先入为主、自以为是、好为人师、追根究底探查他人隐私、简单粗暴的价值判断等的不合适的回应方式,作者引述了古希腊先哲柏拉图的话,在人际沟通中,品德第一,感情第二,理性第三。

第六个习惯——统合综效

简单来说,统合综效就是要实现1+1>2,这需要我们尊重差异,善于化危为机,善于化阻力为动力,当合作中出现分歧时能够在我的方案和你的方案之外寻找更好的第三种方案。作者建议我们多观察自然界,多效法自然,他认为自然界是统合综效的最佳典范。自然界里万物皆有灵,一切都是宝,关联无处不在,创造和创新层出不穷。

第七个习惯——不断更新

这包括我们对于自己身体、精神,社会情感、智力四个方面的持续提升和完善,不断学习,不断经历,不断成长,这样才能实现在个人领域和公众领域的螺旋式上升和持续的成功。

网址:《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讲什么 https://klqsh.com/news/view/69231

相关内容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养成这七个习惯,实现高效能人生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精髓解读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你掌握了几个?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分享与解读.docx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值得反复读
开启高效人生:《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揭秘
深入解析《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读书笔记」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经典必读)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