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小说《追风筝的人》,了解主人公成长中的救赎
《追风筝的人》:哈珀·李的小说,感人至深的成长与救赎。 #生活乐趣# #阅读乐趣# #好书推荐#
(一)不敢面对
阿米尔看到了阿塞夫对哈桑的残暴行径,看到了哈桑为了实现自己的诺言所作出的牺牲,阿米尔犹豫了,因为挂在家里的那只用哈桑牺牲换来的美丽风筝,带给阿米尔的羞辱和内疚如此的沉重,使胆小的阿米尔心惊肉跳。阿米尔不但没有勇气挺身而出,反而胆小如鼠,为了掩饰胆小如鼠所设的圈套,将哈桑父子逼走。
消极的逃避,毫无预兆的背叛,都让阿米尔在余生里沉浸在无穷无尽的自责之中,可怜的哈桑从那时一别就再也不会与阿米尔见面,在二十多年里,阿米尔一直欠哈桑一个合理的解释,暂时的逃避没想到换来的却是无尽的悔恨。
假设说,环境允许父亲带着阿米尔离开自己的祖国开始流亡生活,那么对于阿米尔个人来说,流亡就是为了逃避罪恶,寻求内心的安宁。阿米尔在离家之前仍然相信,自己只要彻底摆脱精神压力,就能与过去划清界限。
然而,空间的位移和时间的变化,并没有缓解他内心的痛苦。虽然在他眼中:“美国是一条河,奔流不息,没有人提起过去。我可以自由迈进这条河,让我的罪孽沉入河底最深处,让河水引领我走远,去到一个没有鬼魂,没有往事和没有罪恶感的地方。”
但当他再次听到哈桑这个名字时,却依然感到“我的脖子仿佛被一双铁手紧紧抓住似的”。
(二)勇敢弥补
阿米尔移居美国20多年来,他完全拥有了父爱,有了自己的爱情,也实现了作家的梦想。但他内心深处的愧疚和悔恨又在折磨着他,他说到哈桑的名字时说:“那些久远的愧疚和悔恨又一次刺痛了我,好像念出他的名字就能解除魔法,把他们释放出来,让我再受折磨”。
在得知哈桑是自己同父异母兄弟的消息后,这份负罪感更加重了,而归国赎罪似乎也成了必然。这是一次重大的现实救赎———回国拯救哈桑的儿子,这对天性懦弱胆怯的阿米尔来说,是向前迈出了惊人的一步。与阿塞夫进行了残酷的斗争之后,阿米尔终于拯救了索拉博,阿米尔满以为自己的灵魂可以得到救赎,但命运似乎跟他开了个大玩笑。
听说索拉博伤心绝望,最后产生轻生念头时,阿米尔的灵魂再次受到重创。由于担心自己无法完成灵魂救赎,受到上帝的惩罚,因此他将父亲和自己所犯的罪都归咎于哈桑。
“自从一九七五年冬天以来,我从未感到如此心安理得,虽然我伤痕累累,但心病却治愈了,终于健康了,我开心的大笑。”最后,他从一个性格胆小懦弱的懵懂少年成长为敢于直面自身过错,摆脱身心束缚的真正男子汉。
作为成长小说的杰作,《追风筝的人》深刻谱写了一曲成长历程与心灵救赎的赞歌。对于主人公阿米尔来说,风筝是他潜意识中精神和道德层面上的隐喻象征,追逐风筝的过程实则就是他成长的过程。
由最初的懦弱到勇敢、由幼稚走向成熟、由最初逃避到后来负责,向读者勾勒出阿米尔与哈桑之间的真实关系。同时也启示当代人,勇敢面对自己犯的错,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心灵救赎,才能为别人带去温暖和快乐。
网址:解读小说《追风筝的人》,了解主人公成长中的救赎 https://klqsh.com/news/view/69424
相关内容
风筝与救赎:解读《追风筝的人》《追风筝的人》深度解读:人性救赎与成长
《追风筝的人》小说解读:成长、救赎与人性探索
《追风筝的人》“原罪”与“救赎”解读.doc
《追风筝的人》深度解读:人性与救赎的交织
《追风筝的人》深度解读:人生的风筝与救赎
阿富汗的救赎之路:《追风筝的人》深度解读
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解读《追风筝的人》中主人公阿米尔的人格成长
《追风筝的人》深度解读与主题探讨PPT
为何背叛 缘何救赎——《追风筝的人》之阿米尔心理解析